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負成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負成長共有616項結果
政治社會

利率凍漲、央行加碼打炒房!六都+大新竹第2戶貸款限7成「明天就上路」…為何突襲下重手?

中央銀行全體理事周四(6/15)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1.875%不變,意外宣布採取第五波房市管制措施,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新增規範自然人特定地區(含六都及新竹縣市)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7成,自今年6月16日起實施。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前副教授莊孟翰認為,此次為央行第5次祭選擇性信用管制,用意在壓制炒房氣焰,警告投機者,雖比高利率好,但央行可稍安勿躁,不一定要用較嚴厲的措施操之過急,再等個半年交易量就會緩降,屆時房價也會因供需自然下修。

日期:2023-06-15

國際總經

廣達、技嘉、光寶搭AI順風車成飆股,台股又站上浪頭,謝金河:很多安全信賴產業全大漲

台股又站在浪頭上!黃仁勳一趟台灣行,刮起AI大旋風,除了Nvidia市值一度破兆美元,也撐起台積電Adr到107美元以上,台灣的台積電也到594元,已經有外資把台積電目標價上看七字頭,台股加權指數也衝上17254.96,在經濟負成長,出口衰退的壓力下,台股表現勇冠三軍。

日期:2023-06-14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334期︱衰退中的奔騰牛市,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是說景氣很糟嗎!?但股市卻一直驚驚漲,這是怎麼回事?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我們試著來探索這個問題。

日期:2023-06-02

房地產

演唱會經濟×半導體廊帶效應 兩年半吸6000億資金 高雄熱解密

高雄,一個被認為失落20年的城市,近期成為了半導體、飯店、演唱會爭相插旗的市場。是什麼原因,讓失落之都成為投資人眼中的明珠?

日期:2023-05-31

台股

520後台股還能再漲?分析師統計過往7次指數走勢:「這類股」可逢低布局

台灣4月PMI指數為42.8,達到創編以來次低紀錄,僅高於1月的40.4,其中新增訂單已連續二個月緊縮,指數續跌至40.6,整體接單環境惡化。不過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4月指數續揚2.6至55.8,台灣目前環境呈現外冷內溫。

日期:2023-05-21

國際總經

剛說完投資日本更自在,巴菲特清光台積電!4大咖卻逆勢敲進...專家提醒1族群更危險:有補跌風險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發布的最新13樓持倉報告出爐,「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Q1再度處分台積電ADR約830萬股,等同將持股一口氣降至零,另外增持蘋果、第一資本等個股。不過也有大型投資機構仍敲進台積電ADR,像是麥格理(Macquarie Group Ltd)、富達投資(Fidelity)、老虎全球管理(Tiger Global)及Coatue基金等投資者。而台積電(2330)周二(5/16)早盤以503元開出,盤中最高漲至508元,收盤股價來到505元。

日期:2023-05-16

台股

富邦金、中信金、兆豐金...14檔金控股3月EPS整理:配息利空是短期,但手上有「這一檔」要留意

金控公司經過去年的洗禮,在防疫險逐漸退場,升息紛擾也接近尾聲之際,整個獲利和不確定性有逐漸回穩的跡象!但股民們,尤其是存股族們所要承受的就是去年利空加上債券大跌所造成的股息縮水,甚至有公司不配息的現象,但我相信這些配息利空僅是短期現象,配息回穩總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投資人反而可以趁此尋找是否有被配息利空打到價值浮現的公司,逢低買進就是長線投資人今年的功課與機會。

日期:2023-04-21

國際總經

全球瞭望》美國3月非農就業報告揭曉,Fed升息已近尾聲?美歐中PMI出爐,經濟靠服務業撐場?

隨著歐美銀行業風暴暫歇,投資人關注焦點回到經濟基本面,而本周全球最重要的經濟數據,是美國3月非農就業報告,投資人亟欲了解高利率會否讓就業市場降溫以及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周期是否臨近終點?美國、歐元區及中國等地3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將陸續在本周出爐,投資人將能藉此初步評估銀行業危機的衝擊。

日期:2023-04-02

政治社會

56%未婚族想結婚生子,卻因兩大因素難圓夢...「2023年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結果公布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關鍵原因在未婚族群逐年擴大。《今周刊》3月30日發表「2023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未婚族56%想結婚、生子,卻因「找不到對象」、「經濟條件不足」兩大因素,難以步入紅毯。

日期:2023-03-30

理財

人資長論壇/退休每月需求2.5萬,一半要自己存!王儷玲:勞退自提6%再把投報率拉5%就免煩惱

隨著國民的平均餘命不斷的往上,每個人是否存夠了退休金,是很重要的課題。今周刊周三(3/29)舉辦「2023企業ESG永續人資長論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以「鼓勵員工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退休金沒煩惱」演講指出,考慮到通膨及長壽風險,每人需要準備至少800萬至1200萬退休,其中有一半要靠自己準備。

日期: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