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超高齡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超高齡共有266項結果
金融

產壽險匯損拖累,富邦金12月淨損30億…全年仍大賺661億,蔡明興喊股息高過2元、會發股票股利

受子公司富邦產險以及富邦人壽虧損所影響,富邦金公告2023年12月自結合併稅後淨損30.20億元,全年稅後淨利661.37億元,較2022年大幅成長約41%;每股稅後盈餘(EPS)為4.81元。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2023年全年稅後淨利創歷年新高紀錄,富邦證券則寫下歷年次高紀錄。

日期:2024-01-10

政治社會

面對老化,你做好準備了嗎?《學老誌》第二期於北大退聯會正式發表,鼓勵退休教職員健康學老

臺北大學退休教職員聯誼會第5屆第1次會員大會於2024年1月6日,假臺北大學民生校區教學大樓九樓舉行,現場貴賓雲集,包括林鍾沂會長(前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前校長薛富井教授、前校長林道通教授、副校長陳達新等皆親自出席。會中並邀請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主題為「從高齡服務到高齡雜誌的創刊 — — 臺北大學社會實踐的回顧」。

日期:2024-01-09

健康

政府帶頭投資健康 扭轉「缺藥、缺人、缺投資」 全民與醫護從困境邁向健康永續

台灣向來引以為傲的醫療環境,在超高齡化社會與新藥科技銜接國際不足夾擊,挑戰迫在眉睫,產業也面臨「缺藥、缺人、缺投資」嚴峻衝擊。本次「健康投資 接軌國際」論壇,集結超過19個來自產、官、學與病友等各方代表,齊聚一堂為國家醫療政策提出建言,讓健康投資能真正落地。

日期:2024-01-08

個人成長

雖然刊登徵才廣告,卻沒有人投履歷,到底人才都到哪去了?

根據勞動部的調查指出,國人退離勞動市場的平均年齡為63歲,遠低於日本的70歲及韓國的72歲。主計總處也提出台灣55 至64歲的勞動參與率為49%,相較韓國的68%、日本的79%,台灣並未善用中高齡的勞動力。

日期:2024-01-03

金融

想要老快活 獨立老 合作金庫 多元投資理財商品助您樂活安養

再過一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你準備好了嗎?據國發會預估,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20%,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是銀髮族,加上現代人普遍生得少,意味老後照護、開銷很難靠下一代支持,如何「獨立老」、「老快活」成為現代人必修功課。

日期:2023-12-27

政治社會

高血壓、糖尿病盛行率上升 兒童肥胖成公衛危機 搶救全民健康 社區營養師短缺難應援

人口老化、慢性病盛行加上疾病年輕化,台灣各年齡層國民都須從飲食根本,改善營養狀況。卡關四十年的《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終於三讀通過,這項立法,將為國民健康帶來什麼影響?

日期:2023-12-27

稅制

父母離婚孩子1人帶走1個,兄弟斷音訊40多年一見面就爭產:爸爸都我在顧,如何多分點遺產?律師提3大方向

近年來筆者處理不少關於遺產繼承、免除扶養義務......的案件,裡面都涉及到一個共同的事實,就是子女在父母親離婚後,就沒有再和沒有監護權(親權)的那一方見面了。而在若干年後,當這些親屬們,因為要處理一些法律問題,而必須再相見時,其中涉及的狀況,並不單只是「法律」就能處理好的。

日期:2023-12-19

房地產

張開居住平權保護傘 讓弱勢租屋族不再被拒於門外

居住是基本人權,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拿來炒作的。34年前,台灣掀起無殼蝸牛運動,成為自解嚴以來,民間發起最大規模都市社會運動。當年,不懂任何住屋理論的崔陳水金,只因堅信人人有屋住是好事,強撐著被癌末侵蝕的病體,穿上白紗與丈夫女兒走上街頭,社運結束3日後病逝,但愛與影響力卻留在人間,為弱勢者撐起保護傘,透過情、理、法一步步推動社會改革,健全租屋市場、租賃法令制度與促使政府積極投入社會住宅政策,以具體服務與政策倡議雙軌並進,加速實現安居樂業理想。

日期:2023-12-18

政治社會

侯陣營再拋0到6歲免繳健保!蘇清泉:95歲母還要繳錢「像三等國民」…藍綠白醫療政策PK

藍綠白3政黨週四(12/14)派代表出席「2023投資健康 接軌國際」論壇,提出各政黨若未來執政,相關醫療健保的具體施政方針。繼先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提出65歲以上健保免費後,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蘇清泉再拋出政見,喊出「0~6歲健保費國家繳」,因為「把老小照顧好,年輕人負擔就會小,才會敢生、敢養小孩」,也掛保證侯友宜一定會買單,預告周日侯友宜到屏東造勢,他一定會讓侯同意當場宣布政見。然而週四晚間蘇清泉發聲明表示,此政策為他在競選屏東縣長時所提出,目的在希望政府能減輕家庭育兒負擔。他對於自己思考不夠周全、一時口誤道歉,表示此政策還須更進一步的評估及研議,也尚未與侯友宜競辦進行討論,只是單純表達個人的意見。

日期:2023-12-15

科技

台灣「精準醫療」4大優勢!對症下藥讓患者不必嚐百草 國衛院多方合作強化軟實力 精準治療讓醫療資源最大化

近年全球「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產業快速發展,透過科技化的基因定序,讓醫師能對症下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造福更多病患。2021年,台灣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選為「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亞太區第2名,顯見台灣已乘上「精準醫療」的航空母艦,走入偉大新航道。

日期: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