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躺著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躺著共有306項結果
理財

「開著捷豹,家裡窮到被斷電」他29歲賠光上億身價、44歲財務自由領悟:越窮的人,越重視體面

20幾年前,太太雪倫和我破產了,由於我處理金錢的愚蠢方式,或者就情況來看,是根本沒在處理,我們失去了一切。跌到谷底,而且是重重摔落,這是我所遭遇過最慘的事,同時也是發生在我身上最美好的事。我們白手起家,當我們26歲,已經手握價值超過400萬美元的不動產。我在不動產方面很在行。然而,我更在行的是借錢。即便我已成為百萬富翁,我打造的依然是一間紙牌屋。這個故事的簡短版是我們經歷了財務地獄,在3年內失去了一切。我們被人提告、資產被法拍,最後,帶著一名新生兒和一個幼兒,我們破產了。害怕不足以陳述當時的心情,崩潰還比較貼近些,但是我們緊握彼此的手,並且決定我們必須有所改變。

日期:2022-09-02

傳產

台灣首家上櫃油壓缸廠傳奇!40年老台廠君帆,如何從進中國3年都沒賺錢,如今吃下5成市場?

成立超過40年的君帆工業,是國內油壓缸大廠,在中國硫化機市占率過半,並橫跨輪胎、煉鋼、醫療等產業,爭取本土企業的發展機會,即將成為上櫃新兵。

日期:2022-08-24

情感關係

祖母好不容易等到安寧病房,親友卻大鬧硬要轉養老院…吳淡如:每個臨終家庭劇總少不了「天外孝子」

人生是一枚錢幣,不管發生任何事,錢幣都有兩面。迥然不一樣。我出生的時候,祖母才48歲,肯定不算老。可是當我是個幼兒的時候,我認為祖母其實算是很老了。剛出生的小動物對「老」這個字是很敏感的,他們完全認得出誰是哥哥姊姊,誰是上一代,誰是上上一代,除非說謊可以得到糖果。祖母是我生活的主要照顧者和依靠,當我知道人總有一天會老死,就很擔心她會離開我。

日期:2022-08-05

政治社會

影》林志穎救命恩人視角曝光!他搶命過程險遭火吻,林志穎兒嚇到見人不斷講一句話

林志穎7/22開特斯拉載兒子行經桃園蘆竹自撞分隔島,車輛隨後起火後,1名民眾先後將兒子與林志穎救出車外,據悉該民眾是名電視台前攝影師,他說當下是林志穎兒子自行開門喊「你抱我」,而林志穎被救出後還一度想起身查看兒子,該民眾的熱心行為救了父子倆,他說「如果沒救到人,我會難過一輩子!」

日期:2022-07-23

金融

台灣的數位貨幣戰略在哪?學習中國還是學習美國,央行電子幣往何去?

自中國元朝皇帝(大汗)以造紙科技取代金屬幣在貨幣的壟斷地位,八百年間「紙鈔=現金」這種升級版的貨幣概念獲得全球化傳播,形式亦少有改變。這讓我們想到【馬可波羅遊記】裡面的威尼斯大商人,對於「紙鈔」這項創新他提到:「大汗命人將桑樹的皮剝下,弄成漿糊制成紙,當作銀幣與金幣。官員在每張紙做的幣上蓋章,紙幣就這樣取得了貨幣的權力,沒有人敢冒著生命危險拒絕使用。」

日期:2022-07-18

ETF

台股破萬四,股災時「0050最強投資法」!分析師老王:看到一個訊號就進場,兩年賺1倍

20220706編按:今(6)日台股大盤重挫363點,摜破萬四大關,收在13985.51點。國民ETF 0050股價也由1月高點152.4元,今日盤中見到108.45元,跌幅28.84%。

日期:2022-07-07

國際總經

日本15年不升息,為何使政府公債成經濟「灰犀牛」?2原因迫日圓續貶、恐埋下未來變數

日本央行堅持拒絕加息,繼續干預債市,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海外市場套利,造成日圓貶值;一旦它放棄干預,日本政府債市場必定坍塌,會對日本經濟、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震撼性衝擊。

日期:2022-06-29

個人成長

她從小到大沒補習一路念公立,北一女學霸全球12名校搶著要!全因從小養成這興趣

北一女混血女孩Emily紐瑩姗,從小就熱愛閱讀,自會認字開始,就連去costco都可以窩在購物車內看完一本書,求學過程從國小到高中從沒補過習,且一路唸的都是公立學校,壓力大就靠閱讀來放鬆,最終申請上美國耶魯大學,作家王蘭芬也在臉書分享採訪紐瑩姗的過程。

日期:2022-06-29

國際總經

日圓有事、全球金融資產都難逃!陶冬:日銀繼續逆著做,一旦放棄恐帶來堰塞湖決堤般震撼

上周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表達了「不惜代價壓通膨」的決心,而市場則說代價其實會很大喔!近來最影響風險資產價格走勢的,不是經濟數據,或央行政策,或地緣政治事件,而是交易主題的切換。

日期:2022-06-26

健康

他90歲壓瘡深到骨頭裡,家人只當口頭孝子「不放手」…護理師嘆每次換藥都折磨「還能算活著」?

放手也是對家人的一種愛!有名護理師網友發文表示,曾照顧一名90多歲的長期臥床的阿公,身上有3、4個第4期壓瘡,深到用手就快要能摸到骨頭,「肉就直接在人體上壞死腐爛,能想像這種有多痛嗎?」,但家屬連壓瘡怎麼來的都不知道,平時就是看護在照顧,建議家屬放手,卻不肯答應。

日期: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