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還本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還本金共有110項結果
保險

掌握3原則,一張保單「3代領錢」!資深保經:儲蓄險這樣買,父母領完還本金,錢留給兒女平分

保險要成為對子女的祝福,千萬不能出現的BUG(漏洞)!

日期:2022-07-03

房地產

20年房貸vs.30年房貸該選哪一種?他以買1500萬房300萬自備款為例:原來加入通膨差這麼大

台灣的房價越漲越高,特別是雙北的新屋房價實在是高不可攀,為了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子,部分銀行推出了30年甚至40年期的房貸,還款時間拉長,可以大大降低了每個月還款金額,但也有許多人抱怨,拉長貸款期間只是讓年輕人背更久的房貸,一輩子就為了一間房子在努力,政府應該要讓房價下跌才能讓更多人負擔的擁有一間房。房價是否會跌,能不能跌個3成讓更多人能夠負擔的起,老實說,我認為難度相當高,但本篇的重點不會討論未來的房價漲跌,我們僅單純討論,在負擔的起的房價上,貸款選擇應該選20年還是30年呢?

日期:2022-05-27

理財

30年後退休每月4萬的消費力,從每年50萬飆到121萬!4例子看懂:通膨低利如何影響理財?

過去我們聊過為什麼一定要理財,主要原因就是通貨膨脹,因為通貨膨脹與低利率會讓我們存在銀行的錢貶值,現在可以買到一個排骨便當的錢,忍耐存了30年以後卻只能買到滷肉飯,那為何不現在就花掉呢?

日期:2022-05-13

金融

房貸利率不會永遠這麼低,升破2%不奇怪!央行的警示正在應驗...房仲曝:3大改變正在進行中

房仲業表示,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資料顯示,國內已經連續157個月房貸利率跌破2%,不過面對全球嚴峻的通膨情勢,央行已在3月升息一碼,未來國內可能要開始面對一波升息循環,先前央行不斷提醒利率不會永遠這麼低的警示,正要開始應驗。

日期:2022-04-26

台股

爸媽退休後每月4萬不夠花,該賣700萬老家買股票嗎?專家:不賣房這樣做,每月增加4.6萬元

有一位網友大大,寫私訊詢問我,幫他的父母親規劃退休現金流的問題。大意是他的父母親每一位各有每月2萬元的月退休金,也就是兩位加起來每月4萬元,一年就是總共48萬現金流。

日期:2022-04-11

聰明理財

當年「喬治瑪莉現金卡」害了多少人?一個卡奴如何把500萬債務變成只還23萬

編按:2021年台灣民眾刷卡額超過3兆元創歷史次高,不用帶現金、甚至可以分期付款和預借現金,不過,使用不當也可能淪為卡奴,甚至信用破產。最近臉書社團有網友貼出1999年萬泰銀行發行的「George&Mary喬治瑪莉現金卡」,喚醒不少人2005年「卡債風暴」的慘痛回憶當年現金卡超夯,很多人一開始借了20多萬,最後滾成100多萬,以卡養卡悲慘度日,估計超過80萬人淪為卡奴。「喬治瑪麗現金卡」1999年問世,是台灣第一張現金卡,英文名稱為「George & Mary」,以臺語的諧音「借錢免利」命名。問世2年之後,讓萬泰銀行的獲利攀上高空,同時創下罕見的股價大漲8倍奇蹟。因為借貸相對容易,大學生、阿兵哥都能輕鬆申請,加上銀行搶著發卡拚業績,廣告主打買房、買車的頭期款輕鬆到手,吸引很多人借款,最後卻還不出錢,選擇走上絕路,成為當時台灣嚴重的社會問題,過來人表示真的是「塑膠鴉片」!王至德律師分享他處理債務清理(卡債)案件的真實故事....(原文刊載於20190712,更新時間為2022/3/11)

日期:2022-03-11

房地產

巴菲特:抗通膨最好的辦法就是靠房貸!如何增加貸款成數? 「4方法」曝光

財經專家阿格力日前購買了第二間新房子,由於第一戶還在自住沒賣掉,導致阿格力準備要買的房子變名下第二戶,貸款成數難度提高不少,和銀行協調後,最終成功核貸達八成!到底怎麼做到的呢?阿格力分享4個提高貸款成數的方式。

日期:2022-03-10

房地產

買房貸款要繳30年直接變「屋奴」? 專家說這是「假議題」:活超過30年沒買還是得租!

買了房子也賣了自己30年的自由?因為房貸一背就是30年!財經專家阿格力認為,若是買房是「第一間房」、「自住」需求的前提下,其實買房就變屋奴是假議題,因為即便「不買房」,活超過30年以上還不是都要「租房」!

日期:2022-03-01

焦點新聞

紅包到手怎麼花?理財專家3情境教戰:1成犒賞自己、剩下一半來投資

過年期間領到紅包,不少人都會想著全部存起來,或是當成年節購物支出,不過,這筆現金該怎麼妥善運用,甚至讓它錢滾錢呢?理財專家分享撇步,教大家賺得穩又安全。

日期:2022-01-24

房地產

明明賺的比7年級多,卻一樣買不起房 8年級的他吶喊:這一代還有努力的機會嗎

房價居高不下,想成為有殼一族越來越難,一名8年級生感嘆,自己的哥哥是7年級生,2人相差10歲,但在哥哥25歲那年在家人幫助下買了一間中古屋,等到他也同樣是25歲時價格卻翻倍漲,即便自己賺的比哥哥多照樣買不起房,讓他吶喊「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日期: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