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都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都將共有2468項結果
理財

全球多變的經濟局勢 多元投資配置 致富於彈指之間 瑞訊銀行及財經專家解析2024下半年投資趨勢

今周刊與瑞訊銀行共同主辦的「全球多變的經濟局勢 多元的投資配置 致富於彈指之間」論壇,財經主播王志郁主持,邀請重量級財經專家黃世聰、李其展、以及瑞訊銀行經理夏振,針對近期地緣政治的發展、國際財經局勢與投資方向,進行專題演講與深入對談,為投資者解惑2024下半年的投資趨勢並建議趨吉避凶的投資策略。

日期:2024-06-17

科技

蘋果、輝達、超微...滿手3奈米訂單,台積電產能排到2026!客戶瘋搶順勢漲價?業界人士這樣看

AI伺服器、高速運算(HPC)應用與高階智慧手機AI化催動半導體含矽量持續增加,蘋果、高通、輝達(NVIDIA)與超微(AMD)等四大廠傳大舉包下台積電(2330)3奈米家族製程產能,並湧現客戶排隊潮,一路排到2026年。

日期:2024-06-17

科技

AI崛起「液冷散熱」商機逐漸浮現 里昂觀察點名鴻海、奇鋐6台廠:看好未來利多,部分價格「優於大盤」

隨人工智慧(AI)伺服器躍居全球科技業的主旋律,里昂證券根據上周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中的觀察認為,考量長期使用成本、散熱效能等因素,液冷散熱將躍居市場主流,看好鴻海(2317)、廣達(2382)、緯穎(6669)、奇鋐(3017)、嘉澤(3533)、高力(8996)等六大台廠。

日期:2024-06-17

台股

台股有季底結帳壓力?鴻海、廣達、00940…外資用力買,AI、蘋果題材告段落,再來看它臉色

台股加權指數在台積電 (2330-TW) 領軍衝刺下,一周來飆漲 646 點,一舉站上 22500 點關卡,直接收在史上最高點 22504 點,外資和投信續買。台股交易員指出,尚未看到明顯的季底結帳賣壓,不過,仍不排除季底前法人將開始換股操作,個股居高思危,留意類股間的輪動,而聯準會的官員陸續發表談話,也將牽動資金的敏感神經。

日期:2024-06-16

全球股市

滙豐「最懂亞洲」專家林傳英 剖析供應鏈東移贏家 中國、印度、印尼前景亮 日本今年轉淡

供應鏈重新洗牌,中國、台灣、日本、印度、東南亞國家,成為全球資金追捧焦點, 《今周刊》獨家專訪滙豐亞太投資策略主管,為讀者剖析亞股後市有何投資契機。

日期:2024-06-12

政治社會

立委要求提高刑度 法務部憂打亂法律衡平性 兒少性剝削案氾濫 三方向修法拚全面防堵

藝人黃子佼因持有兒少性影像被輕判,群情激憤。對此,立院提出高達三十六個修法版本,欲讓兒少性剝削無所遁形。民間團體樂見社會重視,但也同時提醒修法的連鎖反應。

日期:2024-06-12

台股

外資賣超332億今年第6大,台股22000得而復失…台積電、鴻海、富邦金力圖穩盤,操盤人點6大底氣

今周刊編按:台股年初至今一路攻高,市場擔心端午節後變盤,不過,AI科技應用風潮持續狂吹,隨著COMPUTEX展的落幕,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Apple WWDC)緊接登場,台股周二(6/11)開盤漲逾百點,隨後越過22000點關卡,盤中最高來到22003.71點,刷新台股新紀錄。台積電(2330)及鴻海(2317)穩盤漲逾1個百分點,金融股亦成為撐盤要角,包括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受惠於前5月獲利亮眼、買盤追捧,開發金(2883)更上漲超過2%,京城銀(2809)因併購題材加持,大漲半根停板,最高來到63.9元。不過在指數創新高後,賣壓近午盤湧現,指數一度由紅翻黑。終場收在21792.12點,下跌66.26點或0.3%,成交量放大到5015.29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403.56億元,其中外資賣超332.9億元,為今年第6大,投信買超39.6億元,自營商賣超110.3億元。

日期:2024-06-11

國際總經

三星勞資協商破局!工會罷工登場「50年來首次」…晶片生產恐添變數?分析師這麼說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資方與工會於年初展開勞資協商,惟數月以來遲遲未果,工會遂決定於7日起發動罷工,為該公司創業逾50年來頭一遭,至於是否會對晶片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分析師認為不然。

日期:2024-06-07

政治社會

肯定台灣AI地位!美國商會2024白皮書再「聚焦能源議題」:外商應參與電價審議

台灣美國商會(AmCham Taiwan)每年公布分析台灣投資環境的台灣白皮書,今(6)日公布「2024台灣白皮書」,也是總統賴清德上任後,第一份來自美國商會對台經營環境的分析及建言。

日期:2024-06-06

政治社會

穿戴一身昂貴行頭,開保時捷、賓士竟能住社宅…假窮人、黑收入確實存在「居住正義淪空喊」

為落實居住正義,中央與地方聯手,合力衝刺社會住宅數量,下半年將迎來6千戶新完工,現行制度卻漏洞百出,有錢人、在地居民搶住,排擠有需求民眾,未來怎麼兼顧公平正義?

日期: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