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防堵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防堵共有528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確診進逼10萬例!致死率不希望超過千分之一,專家籲做好這3件事才有機會

國內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單日已經逼近10萬例,尤其週四(5/19)國內59例死亡個案創下歷史新高,陳時中坦言致死率還會再增加,「但是不希望超過千分之一」。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對此,有專家表示,致死率要控制在千分之一以下,得要做好這3件事才有機會,首先是,擴大快篩陽確診的適用對象,即時投藥治療,第2是降低長照機構的災情,最後是符合第4劑接種資格的民眾,能盡快去接種,提升接種率。

日期:2022-05-20

政治社會

高風險族群接受「預防性投藥」 致死率降近九成 專家籲借鏡美國 擴大運用新冠口服藥

美國今年一月起開始對高風險確診者免費發放口服抗病毒藥,大幅降低染疫致死率,公衛學者建議指揮中心參考美國經驗,增加口服藥採購量,並放寬投藥標準,以守護醫療量能。

日期:2022-05-04

房地產掃瞄

政府再次重拳打炒房,要如何命中靶心?專家提醒恐有「5大後遺症」

近幾年來,台灣房價漲聲不斷,政府連連推出打炒房措施,試圖抑制房市炒作,且力道還接連加重,日前行政院會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修法除限制預售屋、新建成屋簽約後原則不得換約轉售及私法人購屋許可制,也明確定義不動產炒作行為與罰則,炒作行政罰從原本最高500萬元,大幅提高到5000萬元,其重罰程度受到外界矚目。

日期:2022-04-11

政治社會

中國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前衛生署長涂醒哲:假清零是有害的

清零是不可能的,假清零是有害的!和Omicron共存是必然的,問題是如何共存?

日期:2022-04-07

政治社會

從曹興誠發文「兩國論」事件看台灣人思維習性:真實難受,模糊當道

好友曹興誠先生最近就「兩國論」vs.「九二共識」發表了一系列的看法與言論,掀起了巨大波浪。一方面他當然立刻遭受了來自既得利益必然的圍剿撻伐,另方面卻也激發了群衆自醒,願意卸掉苟且偏安的面具,坦然面對真相與殘酷事實。

日期:2022-04-06

房地產

房市會冷卻還是亂象更多? 打炒房新法傳7月上路 「買方斷頭+賣方斷鏈」恐掀起營建業大洗牌!

近期房地產討論焦點是,政府最快今年7月可能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引發市場「解約潮」、「下車潮」,交易怪象頻傳。

日期:2022-04-06

健康

大潭電廠47名泰籍移工、5名本國籍確診! 23處足跡曝光:竹北遠百停留1小時

昨(26)日本府衛生局接獲承攬桃園大潭電廠工程的中華工程公司,派駐電廠施工的泰國籍移工,居家抗原快篩為陽性,其員工宿舍位於新豐鄉,經過緊急至移工宿舍採檢,共52人陽性,其中5位本國籍(4例屬新竹縣,1例屬他縣市),47位泰國籍移工,初步匡列居家隔離25位,我們立即進行宿舍及相關地點消毒,並於新豐、竹北設置社區篩檢站。

日期:2022-03-27

政治社會

一文讀懂解封不失控》全世界只剩中港還在追求「清零」,台灣還需要花費巨大社會成本「消滅病毒」?

為維持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台灣即將跟上國際趨勢,放寬邊境管制措施與入境檢疫時間,期望恢復跨境商務活動,維繫產業競爭力。然而,多數民眾對去年本土疫情大流行造成的恐慌與不便仍記憶猶新,因此對開放外籍人士入境抱持高度疑慮。正式開放邊境之前,政府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才能在控制疫情與活化經濟之間,取得平衡?

日期:2022-02-16

政治社會

元宵習俗大不同 移民署邀新住民搓湯圓分享多元文化

今天(2月15日)是元宵節,為讓新住民有回「嘉」的感覺,紓解思鄉之情,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市服務站與嘉義市政府民政處、外交部雲嘉南辦事處及嘉義市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在光路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搓湯圓慶元宵活動,邀請大陸籍新住民張寒玲分享元宵習俗,現場大人小孩做湯圓、猜燈謎、領紅包,一起度過歡樂元宵節。

日期:2022-02-15

政治社會

讓台灣更美好的20個主張》防弊不該扼殺民間活力 鬆綁僵化條款 增進社會多元發展

編按:2014年,《今周刊》曾製作〈許台灣美好未來的30張關鍵選票〉封面故事,從經濟、社會、人權、政治各層面提出亟需革新的30個進步觀念,8年後檢視,當年的主張已有諸多落實,例如: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建置、同性婚姻合法、《民法》下修18歲、病主法上路等等。1312期封面故事〈讓台灣更美好的進步主張〉,我們再次從制度面著手,持續推進社會進步。報導涵蓋勞工權益、全民健康安全、產業發展與防弊、國家留才制度、強化政經體質五大面向,盤點20個對你我生活有重要影響卻不合時宜的法令。

日期: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