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電動車電池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電動車電池共有144項結果
科技

台塑、中油、和泰都參戰,護國神山把它當救星 30兆氫商機卡位戰

(今周刊1388)高盛報告指出,2050年氫能潛在產值高達30兆新台幣。衝著這個龐大的利益,以及國際話語權,各國卯足全力砸錢發展氫能,國內產業也虎視眈眈,開始埋頭尋找商機⋯⋯。但在這場國際卡位戰中,腳步落後的台灣,究竟要從何開始急起直追,政府又能否帶著企業,搭上最後一班氫能列車?

日期:2023-07-26

台股

廣達超車台達電躍市值4哥!AI股「漲得霸道」藏風險…謝金河示警避開中國價格殺戮,產業才有機會

慘業與旺業:中國變數!台灣的資本市場又有新的變化,廣達漲停,市值逼近一兆,超越台達電,成為第四大市值企業,所有AI伺服器相關公司股價都飛騰,這種全面擴散的漲勢,已經潛藏巨大風險,很多法人高檔供應籌碼,像光寶科技,外資今年賣超近廿萬張。台灣先生谷月涵出來示警說台灣AI股有泡沫!

日期:2023-07-25

國際總經

砸重金升級起家厝 產業龍頭全球大擴張 Panasonic鮭魚返鄉 日企大投資時代來臨

日本企業正在歐洲、東南亞、美洲與日本國內,展開一輪大投資,沉睡三十年的睡獅乍醒,令和時代的日本再起,值得我們睜大眼睛關注。

日期:2023-07-19

國際總經

岸田文雄出訪中東,與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談零碳技術合作,提防中國擴張

在再生能源全球化的情況下,中東國家開始積極轉型零碳環境,打算未來脫離對石油的依賴。日本看準時機,以自身的零碳技術為籌碼向中東國家提出合作交涉,並防堵近期在中東動作頻頻的中國…

日期:2023-07-18

科技

台灣大未來》唐鳳:和護國神山群打造半導體資安標準!新創老頑童邱德成喊「50年前有新創投資才有張忠謀」

《今周刊》周三(6/28)舉辦第六屆「2023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以「新科技應用下的資安戰略新布局」專題演講,益鼎創業投資集團創辦人暨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暨臺企銀常董葉俊顯,以及水木創業顧問公司董事長暨清大創業車庫創辦人廖湘如等人也發表專題演講。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指出,在數位時代,數位轉型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數位部於去年8月成立,核心理念就是要運用數位工具,達成全民數位韌性。他解釋:「韌性(Resilience)指的是在遭受各種不利的影響的時候,不僅要快速恢復、即時應變,還要從不利經驗裡成長強化。」

日期:2023-06-28

科技

深耕電動車布局!台達電豪砸46億收購HY&T、TB&C 鄭平:未來5年雙位數成長動能

台達電 (2308-TW) 今 (15) 日宣布將以 142 佰萬歐元 (約合新台幣 46.61 億元) 收購 HY&T Investments Holding B.V. 與其旗下子公司 TB&C 集團全數股權,強化電動車佈局。

日期:2023-06-16

科技

國際加速零碳腳步,台灣如何拓展全球電動車商機?工研院:這2個利基市場是重要跳板

為了因應淨零碳排需求目標,全球汽車產業為了降低碳排放,積極拓展電動車領域,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2 年全球電動車銷售突破了1000 萬輛新高,比前一年增長逾五成,產業商機持續擴展。在這關鍵時刻,工研院在6月6日舉辦「電動車大未來跨域研討會」,號召國内外企業、新創公司業者,共商電動車產業的商機與末來方向。

日期:2023-06-06

ETF

買不起台灣50,這3檔「0050進階版」可考慮!台股ETF新兵不見高股息,近期6檔標的比給你看

今年以來ETF市場還是很熱鬧,除了高股息ETF規模持續擴大,投資人數暴增之外,還有更多ETF新兵報到。今年的生力軍,看到不一樣的新趨勢,市值型ETF成為新主流,不管是台灣還是美股,菁英、龍頭股將帶領風騷,另外,科技ETF還有更多新人加入。面對眾多新兵與老將,你該怎麼挑呢?

日期:2023-05-27

全球股市

馬斯克妥協了:特斯拉會嘗試打廣告看效果…全球經濟未來1年仍艱難「許多公司將破產」

特斯拉 (Tesla) 周二 (16 日) 召開年度股東大會,除了通過表決,讓特斯拉前技術長、Redwood Materials 現任執行長 JB Straubel 加入董事會以外,馬斯克也概述電動貨卡 Cybertruck、電動跑車 Roadster 等產品的交車與生產計畫,同時發表他對經濟前景的看法。

日期:2023-05-17

科技

鴻海進攻國產汽車市場目標曝光!「全台10%、每年2萬輛」 劉揚偉更大膽預言:傳統車廠轉向整車代工,一年內就會發生!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周四(5/11)在第一季線上法說會首次提到,台灣本地生產的汽車每年約20萬輛,隨著鴻海Model C休旅車如期在今年第四季量產(納智捷n7),鴻海目標是希望吃下10%的國產汽車市場,也就是每年兩萬輛。2022下半年納智捷開放的n7預購量衝上25000輛,他表示這接近鴻海內部的目標,並預期在首批n7交車、消費者開始回饋市場反應後,Model C後續銷量會更明確。劉揚偉在法說會QA時也提及,兩年來鴻海不僅積極尋找電動車代工的新客戶,多家傳統車廠也主動找上門來洽談合作。隨著汽車市場狀況持續變化,他大膽預言,「傳統車廠轉向整車代工一定會發生,在一年內就會發生!」

日期: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