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電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電機共有1940項結果
ETF

00919逾10%殖利率超誘人!「三特點」投資人超愛…想月領3萬繳房貸,要存股幾張?

台股2024年開盤3天大跌近5百點,不過台股ETF人氣依舊不減,觀察本月以來台股ETF規模增減概況,增加最多的就是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也讓規模也一舉衝上千億大關,來到1003.53億,成為第5檔千億台股ETF。至於另外兩檔00632R、00929也有10億以上的增長。而規模減少最多的是0050減少100億,00878、0056規模也分別減少74、43億,顯示出投資人對於穩定配高息的台股ETF比較買單。高息ETF為何這麼受到歡迎?不敗教主陳重銘表示,高股息ETF同時持有一籃子績優股,非常適合投資人。但是高股息ETF還是要具備3特點,分別是「高配息」、「穩定」、「能填息」,其中以00919高達10.16%的殖利率,算是鶴立雞群。

日期:2024-01-08

政治社會

把台積電先進製程做成「蜘蛛網狀示意圖」,女副理獻出密碼給男友看…挨告下場曝光

台積電製造技術研發專案部門技術一位副理陳女,明知工作上所接觸先進製程重要機密資訊,均屬台積電工商秘密,竟上傳雲端讓男性友人觀看,遭新竹地檢署依刑法「無故洩露工商秘密罪」嫌起訴,全案移審新竹地院後,陳女與台積電調解成立,台積電撤回告訴,法官最後判決全案公訴不受理。PTT鄉民表示「偷機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員工下手,像那種容易被賄賂、對女色無法抗拒的很容易上鉤,就把機密洩漏」。

日期:2024-01-05

政治社會

「有學長當靠山」讓私校都眼紅了!盧明光帶頭衝募資5億 要讓大同大學唸書免學費

中美晶榮譽董事長、朋程科技創創辦人、工研院院士盧明光就為了回饋母校大同大學,去年率先捐出2500萬元公益教育基金,更帶動傑出校友捐款,從2023年8月到12月底,短短幾個月已募逾9000萬元,且要在2027年募到5億元,幫母校達成教薪資比照國立大學、增加學生四年免學費員額、改善與活化校園資產等三大目標。

日期:2024-01-02

傳產

讓老牌集團重返壯年\仰德集團董事長 許育瑞

二○二三年九月,鮮少在鏡頭露面的仰德集團董事長許育瑞,為了國賓皇宮飯店動土典禮,一襲正裝、打上領結罕見現身,期許國賓下一個六十年,再度成為台北的新地標。

日期:2023-12-27

傳產

站上強韌電網與新能源的浪尖\華城總經理 許逸德

重電大廠華城電機2023年前11月營收創歷史新高,股價更是1年內飆漲近6倍。對於斬獲佳績,總經理許逸德先解釋了短期因素,表示業績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外銷、綠能產業三大領域,受惠於能源轉型、美國基礎建設等政策,一舉將華城推上浪尖。(編按:2024/3/25收盤785元,較2023年同期股價71.6元已大漲10倍)

日期:2023-12-27

傳產

喜迎四度上修預期的車市派對\和泰總經理 蘇純興

「現在來看,我們有機會挑戰全年十七萬輛,但即使維持年初的十六.三萬輛目標,已經超越二○二一年的歷史紀錄,是和泰史上新高。」說這句話的是和泰總經理蘇純興。二三年九月,YARiS CROSS輕休旅上市發表會上,他難掩再寫新紀錄的喜悅,也上修了全台車市的預估規模。

日期:2023-12-27

科技

17年前演講 藏AI時代生存學\緯穎董事長 洪麗寗

自稱上大學之前是「漂浮在空中的文藝少女」,緯穎董事長洪麗寗臉上總是掛著粗粗的黑框眼鏡,嬌小身材卻有爽朗的笑聲,與一般人對文青或董事長的印象都大不相同,但在她的帶領下,緯穎已躍為全球AI伺服器前段班,二○二三年股價因AI一度衝破兩千元大關,至十二月二十六日,一年來漲幅也超過一二○%。

日期:2023-12-27

國際總經

下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2023-12-23 14:37編按更新:中國商務部於12月21日宣布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根據最新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Catalogue of Technologies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from Export)顯示,中國主要禁止萃取、分離戰略金屬「稀土」技術,並修改技術禁止與限制出口清單,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不過,除了限制稀土技術出口,中國早在數月前因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已陸續禁止出口的品項包括鎵、鍺和石墨。其中,鎵、鍺為晶片製造材料,關乎全球大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逐。《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在「目錄」的禁止出口部分,中國新增了包括稀土在內的磁體製造相關等的技術;另在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稀土採礦、選礦和冶煉等相關技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大幅收緊數種金屬的出口指導規定,主要與西方爭奪關鍵礦產控制權的鬥爭不斷升級有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全球稀土冶煉量有9成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已掌握了溶劑提取工藝來提煉這種戰略性礦物,但西方國家的稀土公司因技術複雜性,以及污染問題一直難以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儘管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建立本地稀土加工業務,但仍難有效拓展。關於冷門的「稀土」為何屢屢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及中、日、美三國如何為它脣槍舌劍?以下為《今周刊》72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原文刊載於2010-11-11 14:37,更新時間於2023-12-23 15:12)

日期: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