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養育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養育共有339項結果
好命退休

50歲才開始存退休金,領股息養老的存股秘技:帳面獲利30%該先獲利了結,還是一直抱住?

目前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對操作退休理財的投資人來說,該如何因應呢?

日期:2022-09-16

理財

我和老公要養4個小孩,70歲公公工地賺錢扛一家7口房租,小姑罵我壞媳婦,我這樣很自私嗎?

律師您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無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小孩教育方式,以及難解的姑媳問題。公公雖然年紀年過70,但目前仍可以建築業維生,我跟先生目前有四個嗷嗷待哺的小孩,目前階段則是幼稚園、國小。我們與公公住在一起,平常公公負責房租的部分,先生跟我負責小孩幼稚園學費、生活費、以及車子貸款。最近收到先生姐姐的簡訊,她質問我,為什麼到現在還在讓年邁70歲老人家付房租,甚至因為如此就認為我對公公很不好,也質問了先生說,為什麼沒有好好保護他自己的爸爸?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嫁出去的女兒,難道就不用對自己的爸爸負責任,就把這樣的錯誤歸咎於也是在為了小孩、生活而打拼的媳婦?我想請問,今天這樣的媳婦犯了什麼錯誤?因為沒有幫忙繳房租,媳婦就變成了壞媳婦,先生變成了沒有好好保護爸爸的兒子,這是什麼樣的道德勒索?還是真的是問題都在媳婦身上,先生的薪水大多都是給太太繳納小朋友學費,小朋友補助則是給幫忙帶孩子的娘家媽媽。想好好傾聽律師您在這件事情上能夠帶給我一些啟發跟想法。

日期:2022-09-02

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專區

二○二二年「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揭曉 市場動盪下的財管贏家真實力

第十六屆「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由玉山銀行、元大證券抱得大獎。在全球金融市場受到通膨、升息、資金緊縮衝擊的動盪年代,更能彰顯這些財富管理服務得獎者的真價值。

日期:2022-08-31

理財

科技新貴帶老婆孩子吃迴轉壽司「一盤60元太貴不准拿」!明明賺很多,總覺得不夠用...金錢匱乏感3種解方

有一位科技新貴,每次跟太太還有小孩去吃迴轉壽司時,遇到 60 元一盤的壽司都會自動跳過去。當小孩伸手去拿的時候,爸爸突然說:「別拿那個,太貴了!」老婆去拿的時候他也說:「那個不划算,我們吃不起!」就這樣,在迴轉壽司店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匱乏感,幾次不愉快的經驗後,老婆受不了,跟他起了爭執。老婆說:「我們又不是吃不起,以我們兩個人現在的收入,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偶而對自己好一點有何不可,你為何每次都這樣?」

日期:2022-08-24

情感關係

結婚生子與幸福感是負相關?

很多人都說生小孩能帶來快樂,是真的嗎?多數人相信養兒育女是通往圓滿生活的關鍵,人們將大量時間、力氣與資源投注在自家孩子身上。

日期:2022-08-23

職場

國民法官明年上路!出庭能請什麼假、會扣薪嗎...勞工一定要知道的3個問題

「老闆說明年(2023年)起被選上國民法官的,要請自己的特休假去開庭,那我可以拒絕當國民法官嗎?」

日期:2022-08-22

理財

「給小孩太多錢,反而害了他們!」身為父親,股神巴菲特的教養之道:絕不寵壞小孩

孟格解釋巴菲特關於家庭的態度:「華倫對子女就跟對員工一樣嚴格。他才不相信,如果你愛某人,對他好的方式就是給他沒有的東西。這也是巴菲特的個性。」

日期:2022-08-12

理財

「錢又不夠了,你怎麼花的?」諮商心理師:婚姻裡的每一種「錢關」,都是檢視「情關」的時刻

夫妻之間的財務問題,宛如一場主權之爭,有的時候,卻更反映出關係有些未處理的潛伏問題。無論如何,長期的忽視或容忍都是對關係「有百害而無一利」。更重要的是,別忘了,夫妻是家庭經營的合夥人,並非一場「誰是老大」的爭奪戰。

日期:2022-08-10

情感關係

他棄當醫生被趕出家門,苦盼20年等到名醫父認同…音樂劇小天王:「把掌聲都給我爸爸!」

「請大家把給我的掌聲,都給我的爸爸!」今年7月,台灣音樂劇《四月望雨》首演當天,男主角江翊睿在謝幕時對觀眾喊話。人稱「音樂劇小天王」的他,因為棄醫從樂父子失和、冷戰多年,盼了20年終於在父親節前夕等到名醫爸爸來看表演。那一刻,他將榮耀歸於父親,說道:「要不是他容忍我做這件事,我不會有機會在台上演出。」

日期:2022-08-08

稅制

拋棄繼承期限一到,銀行立刻讓法院查封帳戶!連父親都沒見過就要背債...她急哭:我怎麼還得清2千萬

第一次競選市議員時,我的選舉政見之一就是提供「義務法律服務」,因為這是民眾最有感,同時我能用專業直接幫助民眾的服務。從當選那一天開始,每個星期二,我都固定在服務處親自接受民眾的預約諮詢。假日我也會到社區、菜市場、里辦公室等處去巡迴服務。這是我對選民的承諾,除了生病或出國,我的服務風雨無阻,到我辭去議員進入市府的那一天,整整在港湖服務21年。法律與陳情服務其實很簡單,就是「與民有約」,民眾先打電話預約,就跟醫生看門診一樣,我會一對一、面對面的回答民眾問題,大部分都是陳情案或法律問題,後來做出口碑,還有民眾從外縣市遠道而來。很多民眾陳情的內容,讓我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法律不能傷害人民。好比讓我特別揪心的這位女孩。

日期: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