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鴻海 股價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鴻海 股價共有231項結果
科技

鴻海退出群創、榮創董事會,只是第一步!劉揚偉打破郭董時代的佈局,背後盤算是什麼?

日前群創光電傳出,今年董事名單不見大股東鴻海集團推派的法人代表參選,引發投資人擔心鴻海將切割,讓群創股價再創低點12.75元。

日期:2022-05-18

台股

股匯雙殺、台積電再探520元…600元還合理價?楊應超給答案,再提鴻海「股神最愛這種」

聯準會(Fed)升息2碼雖然符合預期,但也引發經濟放緩隱憂,美股周一(5/9)3大指數齊挫,道瓊收盤大跌653.67點或1.99%,至32245.70點;標普500狂殺3.2%至3991.24點,為1年多來首次跌破4000點大關;納斯達克暴跌4.29%或521.41點,收在11623.2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崩5.13%至2829.10點。10年期美債殖利率升至3.185%,創2018年底以來新高,半導體類股跌一片,AMD、NVIDIA暴跌超過9%、高通下跌4.03%、英特爾下跌 2.78%、應用材料大跌6%。台股ADR也慘兮兮,台積電 ADR下跌 4.73%、收87.30美元,日月光ADR下跌 4.92%;聯電 ADR下跌 3.96%;中華電信 ADR下跌 1.27%。(原文刊載於2022/5/9,更新時間為2022/5/10)

日期:2022-05-10

台股

鴻海、廣達、和碩、仁寶、緯創...電子代工廠財報比較:為何我說鴻海(2317)是裡面最委屈的?

電子代工廠開完了2021年第4季財報,我們來比較一下代工廠的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情況,以目前代工廠的股價來看,除了廣達外,大部份都是極度委屈,廣達的股價也僅是稍微合理一些些,比起一些公司的股價,代工廠的股價真的是委屈了。(原文發表於2022.04.16)

日期:2022-04-28

台股

90歲爺爺買1千張鴻海喊賠4千萬,忍住沒賣已領股利2千萬!老手開示:好公司便宜敢買「也要抱得住」

鴻海(2317)3月底董事會通過今年每股擬配發現金股利5.2元,是鴻海自1991年上市掛牌以來新高,將發720.87億元現金歷史新高,近80萬名小股東都能領到大紅包,推估創辦人郭台銘持有張數去年能領到70億,今年則是領90億。鴻海股價周一(4/11)收在102元,下跌1元。

日期:2022-04-11

台股

烏俄戰下如果你不會賣房、解定存,為什麼你會賤賣股票?過來人點出:股市裡的2種送錢肥羊

很常聽到新手及菜鳥在那說,如果崩盤了他就押身家買,跌到多少他就買,但通常他們都是在恐慌時刻殺出的那一員,我說過,所謂的恐慌是市場大部份的人恐慌,才有可能殺出甜美價,如果你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不好,你怎麼可能會成為恐慌時進場買的那少數人。

日期:2022-03-23

台股

鴻海(2317)明明有電動車題材,卻好像漲不起來?老司機告訴你:為何此時是布局的絕佳機會?

近期的資金還是集中在炒作航運股,在短線看來,之前長榮漲到233元是因為瘋狂,當股價跌回85元後,接下來就是且戰且走,一邊觀察航運股還能賺多久,賺多少去決定股價,這就造成了航運股不再會像之前這樣的瘋狂,取而代之的是慢慢的上漲。

日期:2021-12-15

台股

鴻海老司機現身說法:同樣電動車題材,為何我買鴻海(2317)而非台達電(2308)?

台達電第三季營收796.46億元,季增1.1%、年增2.5%;毛利率28.3%,季減1.8%、年減3.6%;營益率9.8%、季減1.4%、年減3.7%。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台達電淨值57.33元,一年大約能賺個10元,股價最高來到335元,買到這種公司風險一定就是很大。獲利別人早就都拿走了,風險你來擔。(原文發布於10/31)

日期:2021-11-03

台股

友達、群創是景氣循環股,不能向下攤平!6種交易工具比給你看:菜鳥從當沖開始練習有多危險

最近2年因為全球央行降息,政府瘋狂的印鈔票,所以很多人因不滿定存利率一年期僅剩0.8%不到,所以就解定存,解保單的把錢丟進股市。剛好這幾年政府為了提高成交量能,所以實施了當沖稅率減半,使得很多人覺得投資或投機就是要從當沖開始玩起,這樣才能快速累積經驗,有這種想法,這是致命的。你的資產是靠你長期付出勞力所累積出來的,需要時間,也需要意志力,畢竟現代社會誘惑這麼多,每個地方都能讓你快速的把錢花掉,你要存錢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如果你是一開始就使用真金白銀來練交易能力,這會增加你財富自由所需的年數,以我為例,我一開始投入股市前7年,就是拿真金白銀來換經驗,結果得到的就是一直把錢送給別人。

日期:2021-09-10

台股

「郭董真的很有遠見,15年前就想做半導體、偷偷做,現在證明他是對的」

有「最懂鴻海分析師」外號的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認為,15年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進軍半導體的遠見,終於在現任董事長劉揚偉手上開花結果,「現在證明他是對的」,且劉揚偉決定發展電動車「是很聰明的策略」,找到了鴻海接下來的成長動力。接下來就要看能否拿出成果,要觀察今年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的成果,以及能否順利開發出電動巴士。楊應超也認為,郭台銘及劉揚偉早就看到紅色供應鏈的威脅,他看好鴻海能夠壓下立訊等陸廠的威脅,他們「想當第一是不行的」,才會力求找出下一個高度成長的機會。

日期:2021-08-16

台股

他從鴻海減資後進場,佈局2年成本68元,大賺66%!股海老手:投資鴻海不敗的價值投資法

(本文原作於日期2020年5月31日,作者於2021年8月2日重新刊登)

日期: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