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10大癌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10大癌症共有34項結果
健康

10大癌症殺手》為何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貧血也是腸癌前兆!名醫提醒:3大症狀是警訊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

健康

10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出爐,排名前10大癌別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中,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乳房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口腔癌」。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至於10大癌症之首的「氣管、支氣管及肺癌」,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的228億元減少1.7%。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肺癌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癌篩檢防治已見成效。而10大癌症治療費最貴的,則是第8名的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仍相當驚人。癌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癌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原文刊載於2023/6/20,更新時間為2023/9/25)

日期:2023-06-20

健康

20歲女大生不抽菸、無家族史,胸悶痛已肺癌第4期...照胸部X光沒用,想早期發現全靠這檢查

民眾普遍認為吸菸或二手菸是造成肺癌的最大兇手,然而也有不少人是沒有抽菸史,在發現罹患肺癌時已經是晚期。有一位20多歲女大生,既沒有抽菸也無肺癌家族史,因胸痛、悶喘前往就醫,經過醫院檢查後,就是肺癌第4期。

日期:2023-04-16

情感關係

李坤城大腸癌逝/與林靖恩結緣10年,為何進加護病房才結婚?小小1張手術同意書,問題比想像多

66歲音樂作詞人李坤城與女友林靖恩交往10年,2013年公開「爺孫戀」轟動社會,林爸爸更為此報警2度告上法院。去年李坤城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健康檢查結果一切正常,還掛保證「醫生說我比年輕人還要好」,沒想到卻因大腸癌病逝。林靖恩接受訪問時表示,在李坤城住院時她常常回想兩人交往點滴,也會反省自己,「李坤城很懂我,比我更懂我自己,(一路以來)他都在包容我,不會批評我,就是在等我自己去想通很多事情。」

日期:2023-04-10

健康

人資長論壇/剖析4大國際人資趨勢!如何打造幸福職場、掌握勞資雙贏關鍵密碼

隨著歐美大企業積極推動輔導員工規劃退休生活、照顧員工健康作為實踐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最佳體現。今周刊周三(3/29)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企業ESG永續人資長論壇」,邀請專家分享把關員工健康、推動退休理財、延攬優秀人才以及新型態上班模式等四大國際人資趨勢,協助企業打造幸福職場DNA,藉此提升競爭力。

日期:2023-03-30

健康

人資長論壇/二寶媽不抽煙、49歲肺腺癌末期…台大肺癌權威陳晉興:即早做LDCT才能救命

如何讓員工擁有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在ESG時代更為重要。今周刊在周三(3/29)舉辦「2023企業ESG永續人資長論壇」,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致詞時指出,肺腺癌已經成為台灣「新國病」,因此特別邀請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分享如何防治肺腺癌。

日期:2023-03-29

政治社會

70歲三立董事長林崑海辭世/頭頸癌末選擇不開刀…醫列6大病癥一旦發生,就要快就醫

三立電視台董事長、人稱「海董」的林崑海傳出離世消息,享壽70歲。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他是罹患頭頸癌末期已經2年多,多次出入加護病房,他卻不肯開刀、只接受藥物治療,去年總統蔡英文還特別前往探視。三立媒體集團證實,董事長林崑海於2/14晚間10點28分病逝於高雄榮總,享壽70歲,家屬、子孫等都陪同在側,安詳離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早前有員工透露,不久前林崑海還來三立開會、四處巡視攝影棚,結束後更到2樓員工餐廳待了好陣子,「看起來很好。」沒想到上週六傳出病危住院,當時三立才向外界表示董事長還在靜養中。在高雄市出生、長大的林崑海,早期是計程車司機,會轉向影視業最大原因是從錄影帶事業起家,1983年與妻舅集資成立三立影視有限公司,自製秀場錄影帶,專做錄影帶出租業務,而這正是三立電視台的前身。林崑海搶在媒體業興起之際轉型有線電視,靠著豬哥亮等王牌加持,深耕本土影視;1993年,三立影視成立了三立頻道,再逐漸擴大為三立電視,搖身一變成百億影視霸主。

日期:2022-02-15

健康

肺癌連12年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 如何避開「新國病」魔爪? 榮總教授級顧問教你這三招

衛生福利部統計,惡性腫瘤已連續38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是連續12年居於國人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問題是,肺癌無症狀、早期發現不容易,臨床上發現症狀多已進入晚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教授蔡俊明表示,遠離肺癌最好方法就是要透過健康檢查。實證結果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能發現早期肺部病灶,是降低肺癌死亡率最好的工具。蔡俊明更分享個人的癌症健康管理件,他自己每兩年就做一次LDCT、全身核磁共振成像(MRI),每1~2年就做一次消化道內視鏡。

日期:2021-04-28

健康

從瘜肉到癌化至少要5年!腸癌權威:最晚50歲要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

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日期:2021-03-15

健康

《癌症真相系列》別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胃癌分別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及發生人數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如今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上仍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以下是林肇堂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7/13)

日期: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