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登場!在經過4小時會談後,拜登於推特指出,這是雙方進行過的最具建設性和富有成效的討論。拜登表示,以過去幾個月兩國外交奠定的基礎為基礎,取得重要進展。至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提出,中美關係「5根支柱」,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根據外媒報導,白宮資深官員表示,習近平在會中當面向拜登否認,未來幾年有對台灣動武的計畫。習提到自己在美國聽到的各項計劃,例如中國計劃在2027年或2035年發動軍事行動,習近平對此評論似乎有些不滿,直言「沒有這樣的計劃,沒有人與我討論過這個」,但隨後又提到動武條件。另外,拜登則是當面要求習近平,要尊重台灣明年1月的總統選舉。
日期:2023-11-16
藍白二度政黨協商今(15日)達成6項共識,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被認為讓步許多,他下午出席《2024總統大選青年論壇》時,被學生追問過去曾說生平最討厭「蚊子、蟑螂、國民黨」,如今卻「藍白合」,到底是國民黨變了,還是柯變了?柯文哲直接說,「我這條有答案,我更痛恨民進黨」,並透露今天實在是「心情很不好」,強調台灣不是不可能發生戰爭。
日期:2023-11-15
APEC年會本週登場,在疫情、地緣政治催化下,台灣站在全球風頭浪尖上,預料各國將積極爭取與台灣進行半導體產業合作。行政院政委鄧振中表示,今年也會把握機會與各國進行雙邊會談,「越多越好」,其中CPTPP成員為重點對象之一。
日期:2023-11-13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 (Laura Rosenberger)今年3月上任,隨後在4月、6月訪台,並在10月16日至19日,第三度來台訪問。她來台期間適逢俄烏戰爭持續超過一年半,以色列、巴勒斯坦戰爭正如火如荼,全球四大火藥庫已引爆兩座,中國與台灣長期對立關係,同樣也被認為讓人憂心,也讓人對於她此行備感好奇。
日期:2023-10-19
位於巴勒斯坦自治區內的加薩醫院在周二(10/17)遭到空襲轟炸,造成50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以色列否認是以軍轟炸,表示情報顯示是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發射火箭失敗所造成,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形容「這是場屠殺」。美國總統拜登已於台灣時間周四下午抵達以色列,他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相互擁抱致意,總統赫佐格也親自迎接。對於加薩醫院被炸毀這件事,白宮表示,拜登非常震怒、悲痛,他將在與納坦雅胡會談時,提出「嚴厲質問」釐清事情經過。
日期:2023-10-18
今周刊編按:就在美國政府10/1倒數3小時關門前,美國眾議院以335票對91票,通過共和黨籍眾院議長麥卡錫提出,旨在讓政府持續運作45天的支出法案。CNN報導,隨後送參議院後以88:9表決通過,在11/17前聯邦政府不會停擺。在眾議院、參議院接連通過法案後,將送交總統拜登辦公室,據了解他週末仍留在白宮,就是為了臨時支出案送進來就能立刻簽署。這項臨時支出法案,保障美國政府延長運作45天至11/17,同時提供160億美元救災資金,但不包含對烏克蘭提供援助資金。
日期:2023-10-01
美國「底特律三巨頭」─三大車廠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併入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的工人大罷工,上周進一步升級,連總統拜登與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都關注,投資人關心的焦點,是罷工對美國經濟的潛在衝擊。經濟學家認為,如果罷工遲遲難以落幕,甚至動員規模擴大至所有15萬名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成員,將提高美國經濟在今年或明年初陷入衰退的機率。
日期:2023-09-24
美中兩國關係目前正處於40多年來的低谷,中國在國家安全、經貿、台灣、人權、南中國海等問題和國際社會上存在爭議和分歧。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美中擴大全球間諜活動以瞭解對手國家領袖的意圖及對手的軍事和技術實力。而在諜對諜的情報戰中,台灣議題是美中雙方冒險刺探情報機密的重點。美國前情報官員揭露,中國情報人員數十年來已滲透台灣政府許多部門。
日期:2023-09-18
中國外交部日前宣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不會參與即將在印度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代為出席。這將是習近平首次缺席G20峰會。「日經亞洲」(Nikkei Asia)社論撰稿人中澤克二(Katsuji Nakazawa)撰文表示,習近平避不參加G20峰會,很可能是為了避免丟臉。消息人士透露,習近平在今夏北戴河會議上因為國家方向問題遭中共元老們斥責。
日期:2023-09-06
輝達(Nvidia Corp.)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本週一(4日)晚間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會面,雙方討論了印度對於人工智慧(AI)蘊藏的豐富潛力。
日期: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