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CDC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CDC共有193項結果
健康

腸病毒來勢洶洶10年新高,感染科專家齊聚提解方!已有疫苗上市防重症:研發量產全部「MIT」

「新興傳染病是這樣的,你知道它會來,但很難預測是哪一種會來。」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玉成,引用這句在新興傳染病研究圈中常聽到的話,來說明要對抗新興傳染病的困難點在何處。

日期:2024-04-12

健康

兇手是它!王品初瓦、嚮辣食物中毒已82人,初判是「諾羅」…8症狀72小時內作亂,如何預防?

北市萬華區「初瓦台北西門店」與「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發生食物中毒狀況,北市衛生局公布兩家已通報82人不適,截至4/8晚間20時分別接獲醫院通報32人(初瓦新增7人)及50人(嚮辣新增19人)陸續發生嘔吐、腹瀉症狀並至醫院就醫,多數民眾就醫後即返家休養。衛福部疾管署表示,上周腹瀉就診通報確實有收到來自嚮辣等個案,目前初步檢驗為諾羅病毒,報告尚未完全出爐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日期:2024-04-09

健康

預防新冠中重症,高端與BNT保護效益都達9成!疾管署:台灣研究大數據將登美CDC期刊

國產高端新冠疫苗爭議不斷,保護效力也被質疑,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最新獲得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官方期刊《新興傳染病》(EID)接受的研究結果,國內於新冠疫情期間大量接種新冠疫苗真實世界數據進行預防新冠中重症、住院的保護效益分析,BNT、高端疫苗保護力都達9成以上,保護效益相近。

日期:2024-02-02

科技

7歲本土小公司如何靠戒毒癮藥 ,創台灣生技授權金新高?故事要從「1輛速霸陸一開20年」昱展老董說起

昱展新藥創下國內生技業授權新高,董事長林東和在生技產業資歷近40年,當年帶領美時化學製藥從本土邁向國際,如今這位沙場老將又再創新紀錄。

日期:2023-12-27

國際總經

桂格燕麥「2產品」疑受沙門氏菌汙染 全美數十款相關產品緊急回收!吃下肚嚴重恐引起心內膜炎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燕麥棒市占率第二大業者桂格燕麥(Quaker Oats)旗下幾款燕麥棒和麥片疑似遭沙門氏菌汙染,宣布回收全美各州、波多黎各、關島和塞班島等地的數十款產品,其中包括燕麥棒「Big Chewy Bars」、「Chewy Dipps」和沖泡麥片「Simply Granola Oats」。

日期:2023-12-17

健康

「JN.1」新冠變異株全球12國現蹤!新感染潮將再起...症狀有哪些、致死率高?一次了解

近期一種名為 JN.1 的新冠變異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已在 12 個國家被發現,英國和美國衛生機構表示,該變異株是當前已知的增長最快的變異株,可能引發新一輪新冠感染潮。

日期:2023-12-12

政治社會

又要封控 ? 黴漿菌肺炎、鼻病毒...中國爆「7毒」感染潮,浙江義烏建議囤糧10天引發恐慌

中國從換季以來,陸續爆發流感、新冠肺炎、黴漿菌肺炎、鼻病毒、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潮,讓各地區兒科門診處於長期高壓態勢。浙江省義烏政府網 1 日更發布「保存 10 天以上存糧」的倡議書,讓民眾擔憂「該不會又要封控管制?」

日期:2023-12-03

國際總經

一個窮困的國際孤兒,為何擋得住中國圖霸東非 一帶一路釘子戶 深入索馬利蘭:直擊台灣外交肉搏現場

(今周刊1384)這是一個遙遠的國度,卻也是世界列強爭搶的戰略重地。這裡是世界最窮的地方,卻也是咬住亞丁灣,充滿商機的金銀島。索馬利蘭,這個台灣的國際友人,正在美中對峙的世界大局中扮演要角,而台灣,也正在這裡蹲好馬步,準備狙擊。

日期:2023-06-28

生活消費

美恐怖眼藥水釀4死,4人摘眼球保命!沒用過人工淚液也感染…這款台灣有進嗎?食藥署說話了

長時間使用3C產品用眼過度,或是戴隱形眼鏡太乾導致雙眼疲勞,許多人都會點眼藥水緩解乾癢;但在美國卻發生因為點了人工淚液,導致失明甚至死亡的案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消息指出,一款由印度藥廠製造的人工淚液以及軟膏,遭到綠膿桿菌汙染,美國目前至少有18個州發現確診病例,已有81人受到感染,其中4人死亡、14人失明,另外有4人必須摘除眼球才能保命。對美國毒眼藥水竄18州一事,衛福部食藥署表示,相關產品經清查,皆無核准輸入國內,後續會持續注意國際間警訊。

日期:2023-05-21

健康

邁向「2023幸福防疫」 專家盼抗病毒藥物可自費、增列重症風險因子 專家小組將研議

在各國逐漸解除新冠肺炎防疫限制後,專家、學者建議能將公費抗病毒藥物開放自費,給予民眾選擇權。衛福部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在申請藥證,申請完成後醫療院所將可自行採購使用,讓未達公費投藥標準,但自認有風險的民眾可採克流感的模式自費。專家、學者也建議能將高血壓、納入COVID-19的重症風險因子,也將肥胖的BMI標準下修至27,以及放寬列入60至64歲高齡者,以利及時投藥治療。莊人祥表示,會將這些建議帶回給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討論。

日期: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