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太生醫南港營運總部啟用,4月24日首次對外公開,博太也對其在植物新藥的佈局進行公開說明。 在全球產業加速數位與綠色轉型及中美貿易衝突下,全球供應鏈被迫重構,台灣除半導體產業外,亦需拓展具軟實力的創新動能。生技醫療產業被視為未來關鍵戰略產業,台灣有潛力從科技製造延伸至生技醫療等高附加價值領域,成為台灣下一座能兼具人類福祉與全球競爭力的護國神山。
日期:2025-04-24
裕隆集團周三(3/26)舉辦聯合法說會,旗下中華汽車、裕融接力舉辦法說會。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放話,要在4月2日施行對等關稅,市場盛傳,台灣對進口車課徵的關稅,有可能會被迫調降。裕隆總經理許國興認為,「裕隆是國內最具韌性的汽車集團」。由於裕隆手上代工,以裕隆日產及鴻華先進(2258)為主,且鴻華未來占比會愈來愈高。許國興點出,鴻華以自主品牌為主,並不會直接受關稅影響,得以確保產線產能利用率,同時,裕隆也是國內唯一有電動車生產經驗的產線。中華車(2204)對於汽車關稅議題,則是嚴陣以待。副總經理錢經武強調,貿然調降關稅,將會直接衝擊全台灣汽車產業30萬從業人口,會透過車輛公會持續與政府溝通。至於中華車引進之汽車品牌MG,目前主力車款MG HS、MG ZS自製率都已通過產發署的核可,開始接單生產,不過,目前仍難以預估全年銷量。另一個好消息是,J Space商用車款大有斬獲,目前在手訂單仍有8千5百張仍待消化。
日期:2025-03-26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周三 (8 日) 公佈《2024 年假冒和隱私惡名市場名單》,名列 38 個線上平台和 33 個實體市場,名單指出這些平台和實體市場涉及商標假冒或版權盜版行為。值得關注的是,兩年前曾上榜的騰訊(00700-HK) 微信首度從名單中移除,但抖音商城今年首次被列入。
日期:2025-01-09
又有颱風生成!根據日本氣象廳資訊,位於日本南方海域的低氣壓,已形成第20號熱帶性低氣壓TD20。中央氣象署指出,週三(9/25)14時已生成為今年第16號颱風「西馬隆(Cimaron),至於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呢?氣象署回應了此外,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表示,在9/28前後,菲島東北方外海有熱帶擾動生成的訊號,後續成颱機率相當高,有向台灣移動的趨勢,10/1前後颱風中心就會非常靠近台灣。他強調,根據各國數值模式模擬結果,很難得大家的模式都相當一致。
日期:2024-09-25
本周台新金(2887)、中信金(2891)搶著迎娶新光金(2888)的金融併購戲碼,預料將持續延燒。台新金喊出「對等合併」,中信金則捧著重金迎娶,幾家金控輪番在本周召開法說會,對於合併對財務、營運的綜效,將會是法人關注焦點。中華車近年引進MG品牌,在國內市場大有斬獲。想不到,經濟部突襲釋出國產車自製率新制,且溯及既往。讓才剛導入國內的MG 4只得暫停接單。未來,自製率條款對中華車營運影響有多大,預計將會在法說會講明白。1、台新金、中信金誰能娶到新光金? 合併綜效受法人關注2、經濟部突襲推國產車自製率新制,MG受重創! 中華車如何應對?3、米其林來了!台灣奪星數今年會提升嗎?
日期:2024-08-26
台灣電動車市場百家爭鳴,裕日車要如何靠著全新純電車在台灣市場殺出一條血路?面對裕隆集團內的電動車軍團,他們有共識,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期盼山頂會合。
日期:2024-07-31
裕隆集團(2201)、裕日車(2227)、中華(2204)周三(5/22)接力舉辦聯合線上法說會。裕隆旗下自主品牌納智捷n7交車傳捷報,未來每月有1,200至1,500輛交車量,第3季前會將現有訂單消化完畢,預計第2、3季,就會開放第二波預定」。受惠MG車款熱銷,中華車今年首季四輪車年增率達3成以上。新款電動車MG 4,則在第2季發表上市,由於台灣對電動車接受度仍不高,中華車透露,電動車的毛利會比燃油車低,讓定價能較有「競爭力」。
日期:2024-05-22
國內平價房車又少一款了,中華三菱Grand Lancer預計今年販售完庫存售罄,就要和台灣消費者說再見。由於近年台灣家庭購車喜好偏向休旅車款,即便是小型車,也偏好後車廂空間更具彈性的5門掀背車,讓4門車款淡出台灣市場。目前國內60~80萬左右的平價國產房車,僅剩Toyota的Vios、Altis、Nissan的Sentra能挑選。
日期:2024-04-03
投資人評估新一批出爐的財報、多位聯準會官員談話,加上財政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 10 年期公債拍賣吸引強勁需求,美股主指週二 (6 日) 集體收紅。
日期:2024-02-08
企業財報陸續發布,美國第4季經濟成長速度高於預期。美股3大指數週四(1/26)收漲,標普500指數更連續5天創收盤新高,道瓊工業指數上漲242.74點、漲0.64%,收38049.13點;標普500指數上漲25.61點,漲0.53%,收4,894.16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8.58點,漲幅0.18%,至15,510.50點。然而,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股價卻大跌12.13%,單日市值蒸發800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元)。外媒認為與特斯拉公布財報、業績表現不如預期有關。財經網美胡采蘋則透露,自己去年底早已將特斯拉股票全數出脫,更直言「特斯拉親中過度,把中國供應商養起來,卻反被中國電動車打到沒利潤」。
日期: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