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PCR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PCR共有548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今增5.7萬例8死》兩健康婦打3劑卻昏迷不治「死因是這個」…疫情高峰往後延?陳時中:已面臨重大轉型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57,21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7,188例本土個案及28例境外移入(2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例死亡。

日期:2022-05-11

政治社會

中研院士郭沛恩:善用健保資料庫 預立治療計畫 對抗疫情高峰 台灣有獨門武器

專家預估,到五月下旬,國內新冠確診數高峰恐突破十萬,中研院士郭沛恩接受《今周刊》訪談,具體建議防疫政策調整方針,盼助指揮中心控制疫情。

日期:2022-05-11

全台防疫報導

快篩戳鼻只要2.5公分?他幫親友重篩竟轉陽…說明書建議方法能信嗎?醫提點:必須「轉X圈」

本土疫情嚴峻,週二(5/10)單日新增確診已突破5萬例,隨著確診者暴增、被匡列隔離的接觸者也增加,有接觸史的民眾會使用快篩試劑。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李正喆分享,親友按照快篩說明書操作,結果是陰性,他用自己的方式替親友重新快篩,結果卻轉為陽性,讓他忍不住質疑,「說明書的建議方法能信嗎?」

日期:2022-05-11

政治社會

「我也快篩陽,別慌」!黃珊珊:朝思暮想的敵人,今天終於見面了!柯P急快篩結果出爐

「我也快篩陽、別慌!」,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週三(5/11)上午在臉書發文證實。她表示,症狀為有點喉嚨痛,早上起來就覺得怪怪的,所以進行快篩,出現了兩條線,「這也是可以預期的事,因為,我早已經有心理準備。」

日期:2022-05-11

全台防疫報導

「媽媽在,病毒不能欺負你!」兒確診高燒40度 她自力照顧被封「地表最強」:煎熬72小時撐過去

屏東一位媽媽因小學四年級的兒子新冠肺炎確診飽受煎熬,病程最嚴重的三天一度燒到攝氏40.5度,讓她憂心焦慮,因為無法入院治療,居家隔離期間她自力治療,向愛子允諾「只要有媽媽在,我不會讓病毒欺負你!」母子倆最後抗疫成功,她在臉書分享歷程也引發迴響,贏得「地表最強」封號。

日期:2022-05-11

全台防疫報導

「共存是妥協,但科學家從未放棄」亞東院長一席話感動無數人…如果你不幸確診該如何自處?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週一(5/9)記者會上,分享照護經驗時,一席話感動無數人、獲讚「真的很有智慧」,隨著本土疫情升溫,民眾對於何時該快篩、何時該做PCR,以及確診時該如何領藥,仍是一頭霧水。《今周刊》整理以下QA,帶你快速了解目前疫情政策,保護自己與身邊的親朋好友。

日期:2022-05-10

全台防疫報導

立委擬連署要求發免費快篩?陳時中「政府要提供多少免費東西?」 他神舉例被讚爆:免費的最貴

疫情期間輕症、無症狀患者居多,加上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數位診斷證明上路,掀起諸多保險之亂,讓民眾焦慮自己的權益恐會受損;另外,社會上也有不少聲音,希望政府可以像國外一樣提供免費快篩,甚至利用「池化快篩」政策,終結排隊買快篩之苦。陳時中回應如果每樣東西政府都要免費提供,難免會有「浪費」的疑慮,而且「池化快篩」有一定的標準及規格,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很難執行!

日期:2022-05-10

健康

防疫保單理賠有解?數位健康證明可秀身分證字號!7天本土飆50萬...「關心PCR,別妨礙他人CPR」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一(5/9)表示,因應民眾反應,「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將增加顯示身分證字號資料之需求,並於今(2022)年5月10日上午8時完成版本更新。

日期:2022-05-09

政治社會

染疫莫慌亂!富士康前副總裁程天縱居家照護10日紀實:我把這次確診,當作打第四劑最強疫苗

編按:富士康前副總裁程天縱昨(8)日於臉書上透露,4月21日曾確診染疫,依照政府防疫指引,現在已解隔離重獲自由。程天縱有感於目前疫情爆發,許多人都陷於恐慌之中,而且由於疫情剛開始時候精準疫調和清零的政策,使得確診者被歧視、成為獵巫的對象,許多染疫的人因此都閉口不提。有鑑於此,程天縱特地分享自己的居家照護紀實,病毒已經流感化,甚至是感冒化,雖然傳播力非常強,中重症和死亡率卻比流感低,如果確診也不要太恐慌,過幾天就會康復了。

日期:2022-05-09

全台防疫報導

「擠床壓力」提前引爆!台大婦產名醫憂心:若放寬收治標準,未來正常孕婦生產都可能住不了院

台灣本土確診案例中,日前一名孕婦染疫導致母親與胎兒不幸雙亡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台大婦產科醫生施景中表示,現在醫院「擠床壓力」已經發生,呼籲應該要調整孕婦收治相關規定;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週就會針對該議題召開會議討論。不過隨著確診人數暴增,醫療量能相當吃緊,有許多護理師反應有確診的同仁,因為醫院人力不足被強迫返回工作崗位,羅一鈞解釋,醫院召回人力部分「確診醫護一定是最後一個順位」,如果不得已被召回,也只會照顧確診者。

日期: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