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SDGs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SDGs共有295項結果
生活消費

維持人類消費習慣,需要3個地球才夠!為何名牌Patagonia呼籲「不要買新衣」依然能獲利?

從古代的以物易物,到如今使用貨幣進行交易,「消費」是必然存在的行為,同時也牽動國家整體經濟。但不論購買服務或商品,都會使用到地球資源,但能源終究有限,若不改變「大手大腳」的消費行為,終有一日面臨耗竭困境。為此,《機智購物生活》一書探討消費行為對個人心理、環境影響,並提出一場「思想實驗」:倘若人類停止消費,會發生什麼事?

日期:2022-10-14

科技

用數據落實ESG,績效風險掌握就在彈指間

企業推動ESG不只是為政府規範和社會責任,也是對於未來發展最佳的經營管理策略,關鍵點在於「讓數字來說話」!透過ESG數據進行風險管理,化被動為主動,幫助企業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日期:2022-10-06

國際總經

能源轉型持續推升油價!辜朝明:綠色通膨是「挽救世界的必要之惡」

年初烏俄戰爭爆發推升國際油價,雖然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回落至每桶80美元,但日本野村總合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認為,隨著各國日漸重視ESG,並將能源轉型,如2030汰除燃油車、2050淨零碳排等納入國家發展政策,從化石燃料過渡至可再生能源將持續對全球帶來通膨壓力,且時間將延續二、三十年,但「這是挽救世界的必要之惡。」

日期:2022-10-05

教育

「淨零碳排領航班」協助產業穩健邁入永續生態系

主導著時代驅動的能源,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當人們警覺到這些能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及所造成的污染對環境形成巨大衝擊時,想要繼續維持安居樂業生活,就必須採取資源循環、環境永續的方式,也因此催生出2050淨零碳排的世界共同目標。

日期:2022-10-04

政治社會

與地球共好 台灣發表第2部國家自願檢視報告 以行動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面對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最後10年衝刺,台灣接續2017年提出我國首份的國家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National Reviews, VNR)後,也在2022年第77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我國第二份VNR,除了展現我國致力於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決心,以及與地球共好的盼望,也期待促成聯合國接納我國發展夥伴關係,讓世界看見台灣。

日期:2022-10-04

政治社會

2022永續城市大調查》台北、桃園奪永續特優獎!這些縣市為何能得獎?首長分享成功經驗

由《今周刊》主辦的「2022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週三(9/28)舉行成果公布記者會,在六都中由台北市、桃園市奪得「永續城市特優獎」,新北市與台中市則拿下「永續城市優等獎」。非六都部分,包括新竹市、金門縣、新竹縣及嘉義市則獲得「永續城市特優獎」;宜蘭縣、基隆市以及彰化縣則拿下「永續城市優等獎」。

日期:2022-09-28

政治社會

最佳綠能發展獎》鹽灘、堤防、滯洪池都成了光電場 揭祕台南、屏東綠能特攻隊

《今周刊》二○二二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最佳綠能發展獎」由兩個南國縣市拿下,它們究竟有何撇步,讓綠能成績傲視全台?

日期:2022-09-28

政治社會

2022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凶險通膨、病毒下的機智永續生活

永續發展已是世界的共同語言,也是各城市責無旁貸的課題。《今周刊》連續第三年進行SDGs大調查,揭曉台灣最強永續城市!

日期:2022-09-28

政治社會

2022永續城市大調查》選前15位縣市首長齊聚宣揚永續政績,台灣特優永續城市出爐!

《今周刊》第三屆「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結果出爐!六都由台北市、桃園市奪得「永續城市特優獎」,新北市與台中市則拿下「永續城市優等獎」。非六都部分,獲得「永續城市特優獎」的縣市包括新竹市、金門縣、新竹縣及嘉義市;宜蘭縣、基隆市以及彰化縣則拿下「永續城市優等獎」。另外,在「社會力」、「經濟力」與「環境力」三面向的表現上,六都中,桃園市的表現最突出,一舉拿下社會力特別傑出獎、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台北市延續在環境方面的優異表現,再次獲得環境力特別傑出獎。非六都則是新竹市奪得社會力特別傑出獎、經濟力特別傑出獎,金門縣同樣是連續二年獲得環境力特別傑出獎。

日期:2022-09-27

國際總經

新思維》IKEA宣示2030年不再砍樹做家具!為何消費者買鮮奶時,不再只是看價格,還會考慮品牌價值?

「經濟成長,必然造成貧富差距、要犧牲環境。」經濟與民生、環境,看似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與不得已,但其實卻另有出路。《甜甜圈經濟學》作者 Kate Raworth指出此觀點的謬誤,同時提出7個新的經濟思維,人不再獨立於整體之外,而是環境、經濟、動植物、人類等成為共存共榮的群體,沒有任何人事物被遺落在外。

日期: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