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Twitter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Twitter共有344項結果
美股夢想家:打造穩定現金流

【施雅棠】Salesforce上調未來展望創新高,臉書受蘋果變更隱私政策影響大跌,Nike關廠影響年底拉貨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9-28

焦點新聞

日本男子打完莫德納...頭髮狂掉變「火雲邪神」! 他自嘲:100天之內會禿光光

世界各國都再施打疫苗,趁早衝高疫苗覆蓋率,期待能夠藉由「群體免疫」的概念,讓新冠肺炎獲得控制!不過,也有陸續傳出嚴重或特殊的副作用,日本就有一名男子,打了一劑莫德納之後,頭髮一直掉,已經可以用禿來形容;該日本男表示,照目前掉髮的速度下去,預估自己過100天後,會達到「全禿」的情況。

日期:2021-09-24

國際總經

自幼夢想上太空 卻搭上911死亡班機罹難…19年後,太空總署用「這方法」替他圓夢

時間是1977年,當時年僅6歲,被家人暱稱為「查德」(Chad)的錢德勒‧凱勒(Chandler Keller),正和父親在自家後院,大玩火箭發射遊戲。

日期:2021-09-10

職場

數位藝術浪潮推一把 一個JPG檔賣20億

二○二一年二月十六日,一名數位藝術家拼貼十三年的數位創作,成為一幅大作《每天:最初的五○○○天》。這張圖檔放上NFT市場,賣出近二十億元天價,讓他一夕成為在世身價最高的畫家之一。

日期:2021-09-08

國際總經

全球資金熱潮下的省思 ——兼論被動式OLED(PMOLED)廠智晶

資金簇擁的派對狂潮似乎還在進行,下一刻,誰將從舞池中「脫穎而出」無人知曉,面對全球經濟激情過後的高度變化,投資人是時候保持一定的理性與警覺性了。

日期:2021-09-08

國際總經

父親生前只想親眼看他出征奧運…「以同志身分為榮」的跳水王子,苦練16年終於在東奧奪下金牌!

「我想參加奧運,拿下金牌!」2005年,當時年僅11歲、被譽為英國「跳水王子」的戴利(Tom Daley),在面對媒體採訪時,毫不猶豫地道出他的夢想。

日期:2021-07-29

全台防疫報導

熬過因壓力失眠、沮喪哭泣的日子 學者研發AZ疫苗讓窮國也買得起 溫布頓全場觀眾起立鼓掌向她致敬

今年6月28日,在英國倫敦登場的溫布頓網球錦標賽中,播報員特地介紹1名在現場觀賽的紅衣女子,她是「牛津/阿斯特捷利康」(Oxford-AstraZeneca)疫苗研發團隊領導人、牛津大學疫苗學教授吉爾伯特(Sarah Gilbert)。播報員話聲甫落,現場立刻爆出如雷掌聲,隨後,觀眾紛紛起立,向吉爾伯特致敬,掌聲持續超過1分鐘;當時表情略顯僵硬的吉爾伯特,顯然並未料到,自己會成為溫網錦標賽的焦點人物,個性低調的她曾謙稱,自己只是眾多研發疫苗的科學家之一,且不諱言,期間承受的壓力,令她感到沮喪,甚至哭泣。

日期:2021-07-19

國際總經

一場烏龍?世衛警告「混打疫苗」危險竟是「外媒誤導」 專家親自還原真相

關於新冠(COVID-19)疫苗混打議題近來討論度相當高,有不少媒體報導,稱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大家,不要混打不同廠商的新冠疫苗,更指「這是個危險趨勢」,言論一出令各國憂心,包括加拿大、泰國等皆推出混打政策。令人意外的是,這一說法竟是因「外媒誤導」所造成的擔憂,WHO的當事學者親自出面澄清,還原自己曾說過什麼論點。

日期:2021-07-15

科技

最危急的時刻,最好的數位轉型契機!

「2020年幾乎每個企業都在思考下一步路怎麼走,尤其疫情對全球商業的影響甚巨,品牌要如何在變化萬千的市場站穩腳步?」潮網科技董事合夥人張景翔在2020年提出的觀察,當下依然是台灣中小企業面對數位轉型的暮鼓晨鐘。最壞的時刻,往往湧現最好的時機!在2021年此時仍嚴防疫情的重要階段,正是全力啟動數位行銷的最佳契機。

日期:2021-07-07

政治社會

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臺灣事實查核中心胡元輝教授提出寶貴見解,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