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低利率時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低利率時代共有72項結果
全球股市

為什麼巴菲特勸妻子把90%財產都投資在「這一檔」?股神給老伴的預留遺言,給我的投資啟示

我認為投資最重要的,就是投資之後不需要花心思。應該要將精力放在自己的本業上;但為了直接進行個股投資,經常要花很多心力,反而讓人生少了不少時間,這是最令人惋惜的。

日期:2022-11-15

金融

2022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 重磅財經學者開講 翻轉升息通膨下的投資新思維 波動市場下找尋新商機

2022年全球資本市場震盪不安,大通膨時代來臨,加上面對疫情、升息、房市買賣翻轉及股市重挫,如此的多事之秋,到底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日期:2022-10-24

國際總經

英國減稅案混亂 央行出手穩市——留意縮表的系統性風險

逾半世紀前,美政府拍板美元與黃金脫鉤,英鎊兌美元在5年內慘貶40%,史稱英鎊危機。40多年後,減稅案再讓英鎊匯率告急,雖英政府已緊急救市止血,投資者仍得審慎應對。

日期:2022-10-19

國際總經

「美國經濟太熱,會比大多數人預期更快降溫!」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24年可能重回低利率 線索就在這就業數據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認為,當前的利率高漲不見得會成為新常態,因為目前經濟基本面沒有證據顯示,高利率環境能一直持續下去。他預期到了2024年後,歐美主要央行可能重回低利率時代。克魯曼以本周新公布的美國8月就業數據為例指出,工作職缺數劇降,意味美國經濟正在降溫,但就業市場逆轉的情況,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反映在官方通膨數據。

日期:2022-10-07

理財

物價猛漲太無力...年輕人該買房嗎?畢德歐夫:付得出頭期款+40%房貸,趁早買入自住房!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2022上半年台灣實質薪資出現6年來首次負成長,物價漲幅超越加薪速度,讓不少社會新鮮人對於結婚買房等議題不抱期待,紛紛選擇當一個「躺平族」。從交易員變全職投資人、今周刊專欄作者畢德歐夫,他以過來人經驗,在PODCAST節目中給年輕族群理財忠告「莫忘本業、趁早買房」,並傳達「與其躺平面對這世代的無力感,不如充滿鬥志戰勝這時代的困難。」

日期:2022-08-22

台股

每年花8萬「7年賺到8張中華電」!他從存3個月才能買進1張股票,到年領500萬股息:一招把本金變大

編按:當過長達5年流浪教師的「不敗(buy)教主」陳重銘,曾經靠著微薄的薪水收入,加上利用下班時間拚命兼差賺錢,不但要付房租,還要養育3個小孩。如今透過股利,每年可以從股市中提款數百萬元,不僅不用擔心公務員的年金改革,還可以早早退休享受人生。 你是否曾懷疑過:這樣的「故事」,似乎只能發生在別人身上?然而,從一開始沒錢買股票、存3個月才能買進1張股票,到現在財務自由,陳重銘靠著自身努力實現目標。只要下定決心、用對方法,你也可以辦得到。

日期:2022-08-10

保險

南山淨值剩多少不斷被質疑⋯1封給員工的內部信,透露一數字穩保戶軍心

近來不斷被攻擊淨值過低的南山人壽說話了。南山人壽7/29發給員工內部信件,強調淨值下降是因為資產採公允價值,但負債卻是鎖定利率,無法反應升息,若以同樣標準計算,南山的淨值「可大幅回升」,短期價格波動,不會有實際損失,不會損害到保戶權益。

日期:2022-07-29

保險

不只南山!壽險業淨值大縮水危機4年內難解?金管會:過渡期間,盼各界了解實際代表意義

南山人壽淨值急縮,甚至讓母公司潤泰全(2915)與潤泰新(9945)陷入下市風波,金管會在週四(7/21)記者會中說明,保險業於115年實施IFRS 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前,可能都會有負債面未以公允價值評價,以致無法完全反映升息對資產負債影響的情況,「在過渡期間,希望各界了解實際代表意義」。

日期:2022-07-21

全球股市

這年頭把錢定存能讓資產增加嗎?他用160萬5年滾出2億:我靠2戰略存股,年年獲利翻倍

本書作者金政煥,就是一個從理財小白開始,在5年之內,將7000萬韓元(約160萬臺幣)滾成80億韓元(將近2億)的超級螞蟻。由於選股精準,被廣大的韓國散戶譽為投資人最信賴的股市蟻神。

日期:2022-07-11

保險

比防疫險更猛烈!美國強升息,逼出台灣壽險業大麻煩...一張表看21家壽險公司,哪幾家瀕臨懸崖邊緣?

前5月美國聯準會才升息3碼,牽動股、債雙跌,台灣壽險業的淨值就瞬間減少4成、噴發1兆元,到目前為止已有5家公司、共提出超過200億元的增資計畫。因為有20兆元台幣在海外大撒幣、大投資,本來應該提供國人生活保證的保險公司,儼然變成一家超大型的資產管理公司,營運受全球利率、匯率等經濟局勢牽動如此強烈。你的保單可能不是你的保單,保單權益可能因為全球波動而受創,台灣壽險業吹起的巨大泡沫,誰該為此負責?

日期: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