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刺胳針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刺胳針共有48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Omicron境外暴增...兩劑都AZ白打了? 研究:第三劑混打mRNA抗體狂飆!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許多疫苗都對新的變種病毒效力大減。有許多研究指出,AZ疫苗相較於其他廠牌的疫苗(BNT/莫徳納)保護力最低。對此,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根據國際期刊的混打研究數據表示,兩劑都打AZ者不用太過於擔心,因為第三劑混打mRNA疫苗,產生的抗體最高狂飆35倍多!

日期:2021-12-22

職場

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 高端疫苗總經理 急需「國際認證」保護力站穩腳步

今年七月,高端疫苗通過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成為台灣第一個通過的國產新冠疫苗。但高端並沒有因此得到滿堂喝采,從保護力到生產品質,還有波動劇烈的股價,種種爭論至今都沒有停止。

日期:2021-12-08

健康

借鏡韓國>它被預測九年後取代日本 登全球最長壽國 慢性病早死率全球最低 泡菜大國做對哪些事?

25年前,台灣男性平均餘命尚比韓國長,沒想到在2005年被超越後就一去不復返,兩者差距愈來愈大。2018年,韓國因四種慢性病而早死的機率只有7.3%,全球最低。過去20年,韓國人的健康品質突飛猛進,引起國際醫學界注意。

日期:2021-09-22

全台防疫報導

混打A+B、B+A哪個效果好? 惟發燒比例飆升得注意 國際期刊最推薦的則是這順序!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25)日做出決議,通過建議疫苗「可混打」的共識。雖然混打期程尚未定,由於台灣疫苗到貨量無法掌握,會中委員共識「混打順序及組合」是大難題。目前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開放AZ疫苗可混打mRNA疫苗(莫德納與BNT)。混打保護力、防重症能力為何?是否能抵抗世界正流行的Delta印度變種病毒株,本文整理國際期刊研究結果,供民眾參考。此外,ACIP昨也將高端疫苗納入公費接種的作業計畫,擬開放mRNA、腺病毒疫苗過敏者使用,未來也將設計混打研究,還有哪些爭議待解決?

日期:2021-07-26

國際總經

這些國家疫苗接種率遠高於台灣 為何新增確診人數明顯增加?「這3個因素」是關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今(15)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僅14例,創三級警戒以來新低,疫情已逐漸趨緩。值得注意的是,與全球主要國家相比,台灣的疫苗接種率,明顯較低(16%),但新增確診人數,並未因此增加,反而是疫苗接種率高於台灣的美國、英國、以色列和荷蘭,陸續出現染疫人數再度攀升的現象,背後原因,令人好奇。

日期:2021-07-15

全台防疫報導

莫德納疫苗開打! 專家建議這兩種人應該優先打

國外出現孕婦、新生兒染疫案例,國內本土疫情嚴峻,近日北部也有染疫孕婦出現呼吸窘迫等症狀,緊急剖腹生產搶救,讓醫護團隊、家人繃緊神經。國內尚未將孕婦納入公費疫苗優先對象,疫苗專家、高醫院長鍾飲文呼籲,首批莫德納疫苗應禮讓醫護孕婦優先施打,據美國研究顯示,感染新冠肺炎孕婦有較高死胎與早產機率,併發子癲、子癲前症機率也增加,顯示孕婦有優先施打疫苗必要。

日期:2021-06-09

全台防疫報導

從一天上萬人確診降到單日12例 兩招對抗疫情讓以色列6月逐步解封 他們的經驗,給了台灣哪些啟示?

「以色列正在回歸正常!」5月23日,以色列衛生部長艾德斯坦(Yuli Edelstein)宣布,現行新冠病毒相關限制措施,將於6月1日到期;換言之,自下月起,以色列會逐步放寬境內防疫限制,朝「恢復正常生活」邁進。

日期:2021-05-27

健康

全台警戒!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這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到2021年,從最一開始疾管署防疫醫師鄔豪欣認為,流感跟新冠肺炎的症狀的確很相似,但「新冠肺炎比較不會肌肉痠痛」,可以用這個來判斷是不是感染者。

日期:2021-05-12

健康

每4分31秒1人罹癌! 美研究:多吃「3種食物」可預防大腸癌 酒最好別喝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癌,比106年再快轉了11秒,而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且罹患年齡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不少名人也是遭大腸癌奪命,包括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

日期:2021-03-08

焦點新聞

湖北省疾病防控中心117頁機密文件外流!CNN揭中國當局隱匿疫情

武漢肺炎疫情去年底自中國爆發後迅速擴散全球,至今已超過6343萬人感染,並奪走逾147萬條人命。國際上質疑及譴責中國當局隱匿消息導致疫情在全球失控的聲浪不曾間斷,儘管中國始終否認並堅稱以有效率和透明方式揭露訊息,但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取得的中國官方外洩117頁機密文件顯示,中國當局出於政治考量隱匿疫情,並在疫情爆發初期處理失當。

日期: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