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加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加註共有157項結果
焦點新聞

懶人包/台北跨年捷運「42小時不收班」 3階段管制「進出攻略」一次看!

2022台北跨年晚會今晚登場,因應跨年人潮,晚間7點起實施「3階段」交通管制,捷運42小時不收班,並於散場時提供3線接駁公車,鼓勵大家「2線進場、3線散場」。此外,配合防疫需求,跨年晚會採取實名制進場。

日期:2021-12-31

房地產

從新店國賓大苑爭議看全台「旅館宅」問題》抗爭住戶:對建商只是一餐,對我們而言卻是一條命

日前電視台記者來電問我「國賓大苑」建案的事,問得我是一頭霧水,因為我既沒買該建案房子,近期也沒在媒體上提到這個案子。原來是位在新店區的水岸豪宅「國賓大苑」疑似爆發官商勾結弊端,檢調發動搜索、約談行動,讓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違法「旅館宅」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日期:2021-12-24

政治社會

政策解析》專訪雙語政策操盤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教育部長潘文忠 師資不足、 城鄉差距、排擠母語⋯ 深度解讀六大挑戰

二○一八年底,行政院頒布了「二○三○年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以「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兩大政策目標,希望在二○三○年將台灣打造成為雙語國家。去年八月,國發會與教育部進一步在上述藍圖基礎下,擬定了二○二一至二四年的雙語國家政策「前瞻基礎建設——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計畫,以四年一百億元的大手筆,細分六大策略與對應KPI,推動雙語國家的發展。

日期:2021-11-10

政治社會

救救台灣「菜英文」!小學英語授課時數比韓國少3成、成人多益平均落後韓國119分…一文讀懂台灣與雙語國家的距離

政府以「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兩大目標,希望在2030年將台灣打造成雙語國家。去年底,國發會與教育部在上述藍圖基礎下,擬定雙語國家的執行策略,然而,隨著許多政策細則於今年陸續落地,對於教育現場,有驚豔、有鼓舞掌聲,亦有不少困惑與質疑聲音。究竟,英語力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離雙語國家的目標又有多遠?

日期:2021-11-10

生活消費

「打統編的發票」中獎可領嗎?財部:5種人除外 兌獎流程、地點一次看懂

過去不少人都以為,打了統編的發票是不能夠兌獎的,事實上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先前有幼兒園取得已打統編的發票,抱回千萬獎金的案例。不過,可以領獎的資格有其條件限制,並非人人都可以領,兌獎的流程也與一般統一發票不同,這次《今周刊》帶大家一次看明白。

日期:2021-10-07

國際總經

20年前幫911劫機犯辦理登機 「以為第一次出國,他看起來好興奮」航空地勤反害友人身亡懊悔多年

911恐怖攻擊事件至今已經有20年之久,但對於一些人而言,這是一場揮之不去的惡夢。一名當時擔任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的地勤人員艾力克斯(Vaughn Allex),就因為放行了劫機犯,結果導致自己的朋友成為意外的罹難者,這也讓他多年來都受困在懊悔之中。

日期:2021-09-11

職場

求職必看!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公司因「三級警戒」叫我不用來上班,可以怎麼做?

「公司於5月上旬面試錄取一位人員,並以電話及mail發出錄取通知,並註明於6/1報到, 通知上已註明報到時間、地點、職務、薪資及輪班方式,後因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公司已經兩次通知延後報到。現在因為三級警戒持續,公司所屬產業不在微解封之列,經營困難,業務上不再需要新人,可否通知該員取消報到?」

日期:2021-07-12

政治社會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我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分享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分享,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從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針對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