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巨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巨嬰共有30項結果
情感關係

老父住加護病房,45歲女兒只在乎何時能自理...醫師:看病盡量找孩子陪,晚年才不會後悔養出巨嬰子女

生兒育女的目的是什麼?對做父母的而言,除了享受子女的情感回饋,栽培下一代,剩下的就是責任、花錢和辛苦。他養你小,你養他老,這不是最基本的人倫嗎?

日期:2023-09-05

職場

「我是來摧毀老公夢想的」老公想創業開咖啡店,明知會虧大錢該支持?一個老闆的忠告

開了店,有了一個特殊技能,彷彿心會有一個天眼,能知道整間店內的所有人在幹嘛。──阿福老闆

日期:2023-07-04

政治社會

李坤城兒爆林靖恩大鬧老家 海葬日烙下「1句話」不出席...真愛變爭產?怒揭「病房裡的真相」

66歲知名音樂人李坤城今年四月因大腸癌離世,而他生前除音樂作品備受關注外,他與林靖恩的「爺孫戀」也是外界矚目的焦點,怎料在李坤城離世沒多久,李坤城兒子昨(27)日在臉書上揭露林靖恩為爭奪財產的行徑,今(28)日稍早他再度發文爆林靖恩因害怕負擔喪葬費,李坤城海葬當天直接神隱。

日期:2023-05-28

政治社會

背著成功高中書包穿越波烏邊境!日本線導遊背著家人跑烏克蘭參戰:一開始我只說是去煮飯給難民吃

基輔獨立廣場前,有一面「萬國旗牆」,這牆面上貼了57個國家的國旗,代表來自57個國家的勇士,投入烏克蘭的國土保衛戰,而在左上角的位置,就是一面顯眼的青天白日滿地紅。開戰以來,我們陸續聽聞有台灣人出發,有些人因為接受訪問而曝光,還有許多人瞞著家人默默前行,就我了解,也有部分從海外直接飛去烏克蘭,具體人數多少?官方沒有數據難以確認,但萬國旗牆上每一面國旗,都有非官方統計的參戰與死亡人數,台灣國旗上寫的是「10人在此(10 Here)」。

日期:2023-02-23

國際總經

女王移靈選「下午2時22分」藏玄機?梅根「神秘微笑」做這件事被酸:連體巨嬰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9/8與世長辭,留給國際社會無盡懷念。其靈柩也於當地時間9月14日下午2時22分,以「公開遊行」方式從白金漢宮移靈至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而以新任國王查爾斯三世為首的王室成員則一路隨行。英國民眾可參與瞻仰到19日國葬舉行,在當地開放後,排隊人龍已延綿突破4公里。

日期:2022-09-15

政治社會

4個不同意「證明台灣不是國際巨嬰」!矢板明夫:國民黨若再不分大是大非,將被選民唾棄

1218「四大公投案」昨(18)日晚間落幕,根據中選會的開票結果,四大公投案不同意票數全數突破400萬票,估計已超過有效票數的一半,代表四案全遭「完封」否決。對於四大公投案皆未能過關,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認為,這「證明台灣不是國際巨嬰」,用理性戰勝了民粹,選擇站在國際社會的這一邊;不過,他也提出,在這過程中有3點值得反思之處。

日期:2021-12-19

科技線上

要疫苗卻拒絕美豬的行徑是「渣男」!?日本砸重金補貼台積電 台灣應拒絕再當溫室裡的巨嬰

最近看到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在《今周刊》寫了一篇專欄文章,談到日本人來台灣要遵守隔離14天的規定,但日本首批開放隔離期從10天縮短為3天的國家名單中沒有將台灣列入,卻又有台灣人主張應該爭取。

日期:2021-11-22

政治社會

日本人來台要隔離14天,我們過去日本卻想只隔離3天?致台灣人:請別再當溫室裡的巨嬰

教企業轉型的MBA教授或企業講師,都喜歡提諾基亞(NOKIA)的案例。在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嚴格說來,是在蘋果iPhone問世以前的世界,是諾基亞引領風騷的黃金時代。2007年iPhone落地、三星等大廠接著推出安卓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唯獨諾基亞,仍舊兢兢業業地固守功能性手機的城池。

日期:2021-11-18

政治社會

義和團再起?!小粉紅、戰狼狂出征東奧選手 學者:失控的民族主義恐養出任性巨嬰

東京奧運持續進行中,各國代表選手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無論奪牌與否、名次如何,都贏得自家國民的熱烈支持;然而,中國參賽選手除要頂著比賽壓力,還有來自於「小粉紅」的民族期待。這群充分展現愛國情操與民族主義的「小粉紅」,還到處出征支持台灣的選手和支持國手的藝人,同時惹怒日本和南韓網友,也使這波「小粉紅之亂」成另類的東奧賽場番外戰。

日期:2021-08-05

全台防疫報導

「沒得打要罵、有得打要嫌!」急診醫列5點嘆「疫苗巨嬰」永遠不滿意:怎樣都有話說

國內疫情尚未結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斷喊話,惟有提升疫苗覆蓋率,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才有辦法讓這場大瘟疫消失;然而,有別於過去疫苗嚴重不足的狀況,台灣不管是自購或是他國贈送,陸陸續續都到貨好幾批疫苗。只是,即使疫苗量逐漸充足,仍無法讓所有人滿意,有急診醫師指出,當選擇一旦變多,之後面臨的問題將從「缺乏」逐漸轉成接種意願。

日期: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