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焦點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焦點共有4740項結果
全球股市

受Meta與Q1經濟數據拖累,美股早盤三大指數重挫…道瓊跌近 550 點,美經濟成長放緩,創近2年新低

美股主要指數周四 (25 日) 開盤齊挫,此前臉書母公司 Meta Platforms(META-US)業績不佳開盤跌近 15%,同時也影響成長股進而拖累主要指數走低,另外美國最新數據顯示首季經濟成長疲弱、通膨持續頑強難降,重擊市場情緒。截稿前,道瓊工業指數跌近 550 點或近 1.4%,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逾 330 點或近 2.1%,標普 500 指數跌近 1.4%,費城半導體指數跌近 0.1%。

日期:2024-04-25

保險

全台餐飲業者投保違規藏黑數 中央與地方政府把關失靈 寶林中毒案害命 燒出餐飲保險制度缺漏

寶林食品中毒案釀二死,其「產品責任保險」卻早在去年十月失效,無法理賠受害者。該案讓衛福部正視稽查量能不足的問題,但在執法實務上,究竟該如何落實?

日期:2024-04-24

政治社會

人口最多拿得少 地方喊統籌分配款不公 《財劃法》陳年爭議 搶錢大戰將開打

《財政收支劃分法》人人喊修,喊了二十五年原地踏步,中央、地方分配稅收,「納稅人繳稅繳給誰」是一門大學問,唯一不變的是,不論誰收了稅,誰就該負責,必須要花在刀口上。

日期:2024-04-24

政治社會

正面效應遭忽視⋯增投資、緩通膨、促減碳 碳費來襲 三真相揭「綠色通膨」迷思

碳費遲未拍板,綠色通膨的焦慮已經瀰漫社會。但學者指出,目前討論存在迷思,僅看到負面效果,其實,在「碳 is money」的時代,碳費也為各部門帶來正面效益,更是緩解通膨、促進淨零正向循環的關鍵。

日期:2024-04-24

科技

航太軍工指標股好威!漢翔 (2634)老董高喊去年不是曇花一現、今年再上層 ⋯無人機商戰「絕不缺席」

航太軍工公司漢翔(2634)周二舉辦法說會,去年營收、獲利均創下歷史新高,漢翔董事長胡開宏樂觀看待2024年營運,喊出「去年不會是曇花一現,今年營運還會再挑高一層」。漢翔首季營收已破百億,胡開宏說:「乘以4差不多就是我們預估的數字。」意旨今年營收超過400億不是問題。此外,由於近期以伊衝突升溫,無人機成為兩國互相砲擊的主要武器之一,外界也好奇,漢翔會如何布局未來無人機時代。

日期:2024-04-23

國際總經

台積電都不來!台灣科技業海外設廠,為何不優先考慮印度?吳釗燮點出台商疑慮,盼台印簽FTA

「台灣企業為什麼不願意到印度投資?」、「台積電是否可能到印度設廠?」、「台灣與印度若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否有助於雙邊投資?」4月17日至19日,由美國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主辦的「印太媒體參訪團」來台,上述來自印度媒體記者向台灣官員及智庫提出的疑問不絕於耳。

日期:2024-04-23

台股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編按:台灣散戶最好奇的神祕交易員巨人傑,17歲入股市,從懵懂的股市小白開始,直到成為舉市皆聞的重磅級散戶!巨人傑過去受訪時曾透露,2021年成交量就達3000億,繳了將近兩億元證交稅。秉著熾熱的「交易魂」,不惜犧牲娛樂與睡眠的時間,反覆研究市場與規則,用真金白銀持續交易,台股、海期、選擇權、當沖,每個市場都有他留下的痕跡……首度公開投資思維!

日期:2024-04-22

科技

今周重磅》台積電法說嚇趴全市場,換看聯電、聯發科怎麼說… AI、伺服器助攻,外銷訂單Q2可望好轉

台積電(2330)上周法說會釋出半導體、晶圓代工、車用領域利空消息,導致台股上周五(4/19)創史無前例的最大跌點。本周,聯電(2303)、聯發科(2454)法說會登場,能否捎來正面消息,受投資人關注。外銷訂單2月因年節因素呈年減,不過經濟部預估,受惠AI、伺服器等應用,3月外銷訂單可望轉正,並逐月好轉,Q2也有機會翻紅。1、聯發科、連電法說會登場,聚焦半導體、智慧型手機市況2、外銷訂單料3月翻紅,可望逐月好轉3、AI盛會花博登場,高通、AWS領銜上陣

日期:2024-04-22

台股

台股長黑摜破月線,季線19235點能否撐住關鍵要看它!卡位520行情「4大政策股」勝率高

台股上周五(4/19)堪稱黑色星期五,盤中暴跌1009.32點,最低來到19291.88點,終場收在19527.12點,重挫774.08點或3.81%,創史上最大單日跌點紀錄,外資賣超857億更是歷來第2大手筆。

日期:2024-04-21

傳產

迎接淨零時代!碳費搞不定,業界焦慮…專家:應做「碳經濟」資源整合,爭執數字易失焦

環境部碳費尚未公布,各界已經對於碳費價格陷入膠著戰。不過國際金融專家提醒,太執著在碳費的數字價格容易失焦,應從「碳經濟」的全面性角度看待、將其視為綠色經濟,並建議可參考日本作法,為產業找到碳定價的科學基準。

日期: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