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病毒傳播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病毒傳播共有174項結果
國際總經

太平間滿了,屍體堆在醫院走廊...台灣都快解封了,為何香港疫情突然炸裂?

疫苗施打率提高,病毒威脅減輕,Omicron 引發的症狀似乎沒那麼嚴重,台灣等多國開始與病毒共存,但香港卻是完全不同的世界。2 月 28 日新增病例超過 5 萬人,一天死亡人數高達 172 人,等於每 10 萬人就有 2.32 人死亡,現在香港新冠病毒 (COVID-19) 死亡率全球最高。

日期:2022-03-09

政治社會

新冠疫情下超前部屬的「兩罩一套」策略,滴水不漏守護市民健康

第一個封閉的是信義市場,接著是成功市場與仁愛市場,封閉期間看著疫調資料,赫然發現確診者都是豬肉攤商,一共有四攤接連確診,市場內幾十攤的菜攤都全身而退,手中拿著報告,我愈想愈覺得不對勁,不斷思考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日期:2022-02-20

國際總經

你無法用手擋住風!面對Omicron,中國為何堅持清零?外媒分析點出關鍵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Omicron,讓全球染疫人數居高不下,就連嚴格執行「清零」政策的中國,也難擋Omicron攻勢,包括北京、上海在內,至少有14省市,爆出本土疫情。

日期:2022-02-10

國際總經

平均1個禮拜逾4萬確診,丹麥為何敢全面解除防疫限制?3理由讓他們決定與病毒共存

「我們已經準備好,走出冠狀病毒的陰影。我們要對(防疫)限制說再見,迎接疫情前的生活。」1月下旬,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宣布,自2月1日起,除入境相關規定外,該國將解除包括戴口罩、進出公共場所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以及限制餐廳、夜店營業等防疫措施,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

日期:2022-02-07

全台防疫報導

不是面對面!醫揭餐廳內用「最危險座位」 戶外用餐較安全?「30秒噴出1萬個飛沫」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再升溫,有不少確診者是因內用吃飯而遭到感染,政府目前雖未再禁止內用,但本土案例不斷上升的狀況下,難免人心惶惶。不過,如果真要到餐廳用餐,哪個位置是最危險?會是感染者的正對面嗎?答案是「否定」的。

日期:2022-01-27

全台防疫報導

別把Omicron當感冒!這2類人重症率還是很高 疾管局前局長:台灣要和病毒共存要等「這時候」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爆發82例本土確診,全台7縣市都有確診足跡,不明傳播鏈與感染源持續增加中。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今受訪時直言,台灣已經無法靠精準疫調圍堵病毒擴散,只能尋求被動「減災」、難以主動「清零」,應觀察新冠病毒「流感化」的速度與趨勢,透過疫苗與抗病毒藥物,與病毒和平共處。蘇益仁強調,台灣仍有20%左右長者尚未接種基礎劑,且「65歲以上長者」及「高危險群人口」兩族群,即使接種完二劑仍有高比例重症率與死亡率,直言台灣目前還沒滿足與病毒共存的要件,呼籲民眾仍要確實防疫、儘速接種第三劑疫苗。

日期:2022-01-22

全台防疫報導

天冷Omicron更容易傳播!沒碰面、沒接觸也確診 李秉穎警告:24小時都不要做「這動作」

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桃園疫情不斷擴大,鄰近縣市如新竹、雙北市人心惶惶,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昨(17)日受訪表示,這波疫情研判應該與天氣變冷有關,讓病毒能夠在環境中存活2~3天,即使民眾根本沒碰面、沒接觸,只要觸摸到病毒就會染病,他呼籲「最好24小時都不要用手去觸摸眼口鼻。」

日期:2022-01-18

健康

醫療口罩「這樣戴」媲美N95? 醫:阻擋病毒增加的關鍵是「密合度」!

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除了疫苗間隔3個月時間到了趕緊去施打,若有無法避免的群聚情況(例如:上班、搭車通勤、用餐時),還有什麼可以加強自身的防護呢?醫師黃軒於臉書分享,幾個戴口罩的「技巧」,能有媲美N95囗罩阻擋病毒的能力,還比N95更耐戴呢!

日期:2022-01-14

政治社會

桃機9000人採檢不可能0確診 鄭文燦示警:要有心理準備

桃機群聚案持續擴大累計14人確診,桃園市長鄭文燦9日舉行防疫專案會議,他向民眾表示,因應桃機群聚擴大採檢9000人,不可能0確診,民眾要做好心理準備,另他也點出「桃機群聚與社區傳染是同步發生」,家庭、職場、社區有3條傳播鏈一定要想辦法阻斷。

日期:2022-01-09

債券基金

通膨、疫情...2022年投資市場裡有2好3壞!林奇芬指出:震盪市場裡的最佳策略

2021年是動盪起伏的一年,但同時也是股市頻創歷史新高的一年。在全球資金充沛下,大家已經習慣了衝浪行情,覺得行情只會越來越好。但是進入2022年投資市場有二好三壞的情境挑戰,投資人不要過度衝浪,最好保持中庸之道與保留部分現金,才能平安度過另一個震盪年。

日期: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