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認知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認知共有3043項結果
政治社會

陳明通新書還原林智堅論文「世紀大冤案」!創作很早開始「是余正煌半路殺進來」

對於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的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是否抄襲余正煌,林的指導教授、前國安局長陳明通今(25)日舉行記者會花了相當久的時間說明,是余正煌大量抄了陳明通先前提供給他的資料。「我是把我跟林智堅討論的創作成果,我修進去給余正煌」。他強調,林智堅沒有抄襲余正煌。至於對於林智堅與陳明通的論文關係,陳明通說,「我們兩個先創作,我們很早就開始,我12月27日就有一份寫作底稿就出來了,這東西就繼續下去。余正煌是半路殺進來的」。

日期:2024-03-25

健康

建設失智友善社會!北醫大「失智照護服務發展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凝聚共識應對失智症挑戰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日前(3/21)舉辦了「失智照護服務發展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包括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北醫大衛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等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分享見解,凝聚共識應對日益嚴峻的失智症挑戰。

日期:2024-03-25

政治社會

陳明通新書談林智堅論文門始末!選舉恩怨、政治鬥爭、認知作戰:平反之路的起點

自由作家洪浩唐採訪國安局前局長陳明通的新書《2020的學倫獵巫事件簿:阿通師談林智堅論文門始末》於近日出版,下週一(3/25)舉辦新書發表會,採「邀請制」入場。

日期:2024-03-23

職場

從日劇《極度不妥!》反思性平議題:對不合時宜的言行要有「病識感」

最近引起熱烈討論的日劇《極度不妥!》,描述一個口無遮攔的昭和大叔穿越到38年後的現代,遭遇各種衝擊和代溝,藉由古今時空差異,在笑鬧中對性平與世代議題展開反思。

日期:2024-03-22

稅制

央行開槍升息,房貸地板利率飆2.185%...千萬元房貸6次升息多扛「這麼多」:再來還會連續升?

央行週四(3/21)召開2024年首季理監事會議,利率再調升半碼,連同本次升息週期,此次為第6度升息,讓房貸族的負擔進一步增加。以貸款1000萬元30年期試算,房貸利率2.06%,本息平均攤還本來每月金額3萬7263元,升息半碼過後,房貸利率2.185%試算,則每月償還金額增加到3萬7894元,月還款多631元,每年多繳7572元。若以6次升息來計算,每月增加房貸金額高達13638元,一年則是要增加163656元,累積升息所額外增添的負擔相當驚人。不過,在信用管制部分維持現狀,讓原本憂心央行跟進財政部下修豪宅線,恐衝擊房屋貸款的預售屋買家,得以暫時鬆一口氣。

日期:2024-03-21

金融

央行意外升息半碼,利率2%創15年新高!楊金龍為何突然出手?關鍵在「通膨」預測這麼高

中央銀行週四(3/21)召開理監事會議,意外跌破市場眼鏡、宣布升息半碼,為2023年第2季以來首次升息,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調升0.125個百分點,分別由年息1.875%、2.25%及4.125%調整為2%、2.375%及4.25%,自3/22起實施。重貼現率升至2%為15年來新高,利率結束連3凍,至於通膨狀況,央行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升至2.16%,突破通膨警戒線 2%。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通膨是否是長期結構性的改變,目前來說還言之過早,這次升息是一個宣示效果,因為考量電價調漲、緩和物價的預期心理,「理事們都非常贊同」,目前的貨幣政策基調還是緊縮,但不會是更嚴謹的。至於未來會不會降息,楊金龍說美國的點陣圖參考參考就好,但市場參與者很喜歡拿點陣圖降息3次做文章,有些時候會變成後遺症,央行不會學美國去預測。央行自2022年3月開始連5季決議升息,且在2022年3月一次升息1碼,2023年6月則是第1次暫停升息,時隔3季之後再次啟動升息動作。

日期:2024-03-21

ETF

聽說它比個股穩、比儲蓄險賺⋯? 給新手的高息ETF關鍵六問

(今周刊1422)街頭巷尾討論不斷,用「全民運動」來形容這波高息ETF狂潮絕不為過,但,你真的懂這項投資工具嗎?本刊從多方蒐集、整理,歸納出理財新手最常關心的六大問題,提出具體詳解。

日期:2024-03-20

理財

寧願不繳房租被趕,也要花錢吃龍蝦大餐!許多窮人並不是賺不到錢,而是比起脫貧更想當下過得爽

美國一位女博士芭芭拉,曾深入基層,想研究底層勞工貧困的原因。她發現,美國的窮人並不是賺不到錢,在美國的工作機會眾多。只不過,如果賺到了錢,美國窮人就會到餐廳,享用一頓昂貴的龍蝦大餐,又或是買台大螢幕電視,或是購買「效果可疑」的昂貴化妝保養品。

日期:2024-03-20

理財

認真工作到50歲我連存500萬都難,怎麼網上30歲年輕人隨便就能投資賠幾百萬?關於財富你要懂3件事

之前的文章寫到有年輕人因為融資、期權300萬積蓄的新聞,早上就有位讀者來訊,內容是這麼寫的:「感謝你的分享,我和27歲的那位兄弟情況非常相似,看到你的文章我的心情也好了一點點,感謝。」

日期:2024-03-20

ETF

因誤解而結合

只要是符合法令、正規管理,在理財的世界,就沒有所謂「壞」的商品,只有「不適合」的理財工具。

日期: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