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資源分配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資源分配共有186項結果
傳產

大膽放掉30年,「品牌革命」只有我敢!雃博父子如何成功「販賣價值感」,將醫療氣墊床打入國際?

雃博營運33載,董事長李永川每10年就轉型一次;但這一次他大膽捨棄了已在47國註冊的品牌商標,決心在醫療數位化的時代,進行一場企業革命。

日期:2023-05-10

科技

黑馬台廠》手握先進製程、先進封裝兩大IP優勢 組10人團隊「挑訂單」 台積小金雞創意首入榜衝700強

從去年新任總經理戴尚義啟動轉型,創意電子營收、獲利在二○二二年攀上歷史新高,細究營運強化的策略,這家設計服務公司如何找出再升級的關鍵?

日期:2023-05-03

政治社會

郭台銘訪美/他說每天仍⼯作16、17⼩時,但已不再為錢⼯作 「台灣需要⼀個很棒CEO,把台灣當成公司來經營!」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台灣時間周五(3/31)一大早(美東時間3/30傍晚),在波⼠頓與哈佛⼤學學⽣交流,暢談台、美健康醫療等領域的合作願景,並分享如何從全球⼯業化進程中學習經驗。 在問答環節中,郭台銘表⽰,他已不再為錢⼯作,⽽想為年輕⼈做事,並且⼼⼼念念的是,「怎麼樣能讓台灣變得更好?」 他認為,台灣未來如何重新定位,與紐約灣、舊⾦⼭灣和東京灣結合,是很重要的課題。

日期:2023-04-01

政治社會

全台27%床位擱置中 重度失能者遭擋門外 長照機構大缺工 從政策到法令都該修

長照二.○補助偏重社區與居家照顧服務,使得住宿型機構照護人力大出走,缺工問題棘手,政府應從放寬外籍人力、加重資源挹注兩面向著手。

日期:2023-03-15

政治社會

命運的拐點,2012年是中共解體的轉折點—錢沒了

從結構解體的視角看,2012 年是中共改革開放的轉折點、中共命運的拐點。但明顯的讓世人感受到這個點,卻要等到大約2015 年至2016 年間。原因無它,正是前面說過的,人們普遍相信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之心理效應。

日期:2022-11-25

政治社會

青年返鄉築夢從宜蘭開始 東區青聚點創城市新價值 

宜蘭縣長林姿妙重視青年發展,上任後不僅成立青年事務科專責單位,更積極攜手中央共同推展青年服務項目,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合作打造「東區青聚點」,以宜蘭中興文創園區4號倉庫為據點,募集留鄉、返鄉、移居東岸青年團隊進駐圓夢,匯集逾500位具特殊專長的東岸人才,從宜蘭出發,挖掘宜居城市新價值。

日期:2022-11-22

政治社會

唐鳳:學歷比我高、國中畢業就可以來!數位部徵才月薪48K起「高手用經歷換學歷」

近來各機關網攻不斷,數位發展部8月27日掛牌成立後能否強化國家資通安全,備受關注。政院官員表示,以往遭駭客侵襲,會通報行政院資通安全處,未來該業務將移交數位部資通安全署負責,另因應資安署業務龐大,第一階段將擴編員額到100人,最終目標則將招兵買馬到300人。

日期:2022-08-12

科技

首家本土班底開發商!這位風電業界裡僅20人團隊的「新同學」,如何殺出重圍搶百億大生意?

「我們很新,但我們很有信心!」台亞風能專案開發總監蕭伊珊這麼說。

日期:2022-07-27

生活消費

業者偷偷降速?NCC點名這2家「4G最龜速」 5大電信實測出爐,這家最快!

編按:台灣之星在兩個月內2度斷訊,其中,5/10(二)當天出現大規模斷訊狀況,斷網斷訊長達2個多小時,不少人回報自己使用手機到一半,網路整個斷訊,在家上網課的學生們通通得停下來,總計影響戶數超過19萬23戶。最近一次斷訊則是在7/8(五),從上午10時36分斷訊到10時50分,造成逾500位用戶影響。據台灣之星服務契約顯示,,斷網時間2到4小時可抵減月租費5%,4到8小時可抵減8%、8到12小時可抵減10%等,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公布,台灣之星在5/10那次斷訊共影響19萬23用戶,帳單扣抵金額總計383.3萬元;至於7/8因斷訊時間少於30分鐘,未達減免資費門檻。據悉,5/10斷訊主因是區域斷電,但因備援電力韌性不足、加上未即時調度備援電力,及路由器無法正常運作等,導致全台大斷訊,電話、網路都不通;7/8則是因爲內湖機房設備故障所導致。(原文刊載於2022/5/5,更新時間為2022/7/12)

日期:2022-07-12

健康

AI把阿湯哥36年「死敵」聲音找回來 竟會種族歧視? 清大師生與美加團隊 意外揭露醫學隱憂

人工智慧(AI)也會搞種族歧視?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郭柏志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跨國研究發現,當採用先進的AI深度學習演算法,判讀X光片及電腦斷層掃描時,電腦竟能從這些醫學影像分辨出患者是黑人、白人或亞洲人,並影響判斷的準確率。科學家迄今還不明白,AI如何辦到的。郭柏志指出,醫界近年大量引進AI,研發醫療機器人、智慧診療、及醫學影像識別技術等,協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地診斷,這本該是造福病患的好事。但這項研究也揭露當中隱憂,提醒大家要注意醫療倫理問題,並消弭引進AI智慧產生的醫療不平等現象。

日期: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