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精選書摘

文章列表 2709筆,顯示第131頁/134頁

100萬買台塑(1301),14年滾出1400萬!操盤30年大師:「抄底4心法」比存股賺更快

一向奉抄底為信仰的郭泰自1988年投入股市,憑藉廣讀投資經典而開悟參透股市脈絡,進而提出「位置理論」創見。他洞悉波段循環的奧祕,在底部價格精準入手,享受數年才有一次的牛年行情。 2020年,郭泰由大抄底演進到小抄底,隨著台股上漲行情,賺取一至兩倍的利潤。他認為,大、小抄底互相搭配,更能讓資金發揮更大功效,而本書將是他多年征戰股市的畢生絕學,帶領投資人穩操勝券。

少吃多動還是胖,難道我喝水都會胖?醫師:別都推給代謝慢!真相跟你想的不一樣

已經少吃多動了,體重怎麼還是紋風不動?始終瘦不了,可能出在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吃進了多少東西,又真正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不是每個人都有3、40年的時間慢慢存...如何在15年內存下足夠退休金?專家:2件事情是關鍵

不被工作綁住,是每個人的理想目標,但如果突然沒工作,你的存款能撐多久,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 多數人覺得,財務自由必須有數千萬元的存款,但美國知名財經專家史考特.甘姆認為,真正的財務自由是,不必依靠正職工作收入,打造安穩的未來,就算失業,也不會馬上陷入困境。

一開始他想「就算輸,頂多是把贏的錢吐回去」...他2天慘賠18%領悟:幸好被強制停倉

進入股市的第3個基本功便是「停損」了,偏偏許多人從未想過這件事,發現虧損時,不是想硬拗,就是慌慌張張地離開,這些都不是合適的做法。來分享我們3人曾經的慘賠傷心事,一直到對「停損」的領悟。現在或許可當作趣事一樁,但在那時候也是心如刀割啊。

環遊世界100多天,4張台積電就沒了!外商老總45歲就退休:重來一次也不換

人生道路不該只有一條,在關鍵時刻讓自己有一個審視抉擇的機會,當然很有價值。

寫給60歲以後的你,中老年都看看吧!存股買下3間房,70歲理科阿伯:「樂活養老」這5件事缺一不可

編按:本業是冷凍空調工程技師的股素人,曾在1998年進入股市,當時只會「憑感覺」買賣股票,3年不到即因嚴重虧損套牢而黯然退場。2008年,悟出「買股的3個15準則」與「3個先決條件」的原型理念後,重返股市,從此不再虧損、安穩獲利。股素人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不僅每年領穩定股息,靠著土法煉鋼篩選股票,還在同一社區買下三間房與家人同住。 本文摘自股素人於2020年出版之《拒當下流老人的退休理財計劃》

「我搓的湯圓家裡不敢吃,撿骨賺來的錢倒是很敢花...」從13歲做到82歲,撿骨師的人生故事

「以前我媽媽不讓我搓湯圓,她說家裡的小孩子會不敢吃,唉,我搓的湯圓不敢吃,撿骨賺來的錢倒是很敢花。」

就算是專業人士,也受熱門股票擺布!逾75年研究揭真相:基金經理人與分析師都不是大盤的對手

編按:《逆向投資策略》的第一版於1970年發行(當時的書名是《心理學和股票市場》),歷經四次改版,至今已超過50年,歷久不衰。卓曼融合了價值投資與行為財務學,以紮實的論據告訴我們:能掌握心理層面的投資人,就握有絕佳的優勢,不光是理論知識,還有貨真價實的投資操作優勢。

窮過才看透,太多人從春風得意到淪為窮光蛋...李嘉誠的成功秘訣:花90%的時間想失敗

我的採訪生涯中,2007年訪問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對話,影響我很深,受用至今。很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營智慧,若干年後再讀,依然擲地有聲。

他靠「孝親股」提早20年財富自由:以友達(2409)為例,「養股公式」找出絕佳買點,潛在報酬率50%

作者黃嘉斌在股市打滾超過20年,曾創下傲視證券業的76.3%報酬率。不到50歲就靠「被動收入」擺脫薪資束縛、財富自由,他的訣竅不是天天看盤、殺進殺出,而是:養股,閉著眼睛抱10年。

40歲上班族月薪7萬嘆「工作15年沒存多少錢」!3招打造「不再為錢焦慮」的超強理財術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臺灣39歲以下族群,個人名下總存款,平均只有13.3萬元,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零積蓄。 作者橫山光昭學的是會計,卻被公司派到門市當業務,因此他只待了幾年就離職,準備代書考試。當時的他才25歲,有兩個小孩要養,家裡卻只有他一份薪水。 這樣很難存錢?錯,他利用自創的家計三分法、靠三本存摺,從跟人借錢來準備創業,到37歲不到就存到第一桶金,更成為日本累積銷量達300萬本以上的作家和理財顧問,幫助超過23,000個家庭,從月月赤字,變年年有餘。 (全書日圓以臺灣銀行一月公告之均價0.27元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