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價格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價格戰共有297項結果
傳產

營收獲利雙創高 啟坤再拚自有品牌產量比重破五成 歐巴馬、柯瑞都愛用 高爾夫桿身王竄起記

全球高爾夫球運動熱潮下,位於嘉義、全球第二大高爾夫鐵桿廠啟坤急起直追,年底要拚下市占第一的寶座。很難想像這家國內的隱形冠軍,二○○五年也受到同業的削價競爭,靠著自有品牌一步步逆轉局面。

日期:2022-06-15

科技

太依賴蘋果的後果,苦吞2億呆帳!50年老店良維揮別蘋概股,轉攻這戰場反擄獲亞馬遜大單

老牌電源線束廠良維近年來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淡出蘋概股的殺戮戰場,轉向追求高毛利率的雲端資料中心、電動車與充電應用,今年營收比重將持續成長。

日期:2022-05-17

科技

「20億退休金」群創提前發放!近5400名員工「擁這條件」就能先領回、續留公司打拼

編按:面板大廠群創光電(3481)週五(4/25)宣布,將準備發放的20億元退休金,讓公司5400名員工先行領回,並繼續留任公司。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群創表示,為了感謝資深同仁貢獻,公司選在5/1勞動節前夕,讓擁有「勞退舊制」年資同仁,自行選擇是否提前請領個人舊制退休金,讓員工可以靈活運用資金,並保有工作權繼續留任在公司。

日期:2022-04-29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20330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3-30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137期︱中鋼高股利啟示錄,神基、敦陽科、凱撒衛股利出爐

中鋼派出高達每股3.1元的現金股利,樂歪股東,但我們不需眼紅,甚至要引以為戒。存股池中的神基、敦陽科與凱撒衛宣布了今年股利政策,大體符合或略高於我們預期。

日期:2022-02-28

科技

中韓爭搶IT市場,台廠面臨價格戰!面板雙虎獲利亮警訊...下一仗不能再輸

根據《財訊》報導,面板產業去年超乎預期的好光景難以復見,今年將回歸正常的季節性循環,如何在淡旺季達到最佳產能配置,成為獲利關鍵。

日期:2022-02-17

台股

台積電2天漲6%!達人長抱台積18年預測「股價6年再翻倍」:把握4原則「睡得著、抱得牢」

編按:台積電今(4)日開盤氣勢如虹,一開盤就衝達645元,收盤價656元,兩天累計上漲6.67%,創10個多月新高。長期研究並持有台積電的投資達人闕又上,早在2020年(當時台積電股價大概300多元)就大膽預估台積電會破600元,結果後來果真站上600元。2021年12月闕又上在電視節目中表示,看好台積電平均4.5-6年股價有機會翻倍,從600元變1200元。「華爾街預估台積電每一年盈餘成長率16%,以七二法則來計算,我們打個折扣算12%就好,72/12%=6年後翻倍,如果照華爾街的標準看,72/16%=4.5年可以翻倍。」闕又上認為,台積電等了30年才走到今天,這樣的盈餘動能沒有道理股價只會停在600元。不過他也提醒,若2022年再度發生全球性的股災,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倖免,台積電也不例外。「但如果股價被打下來,反而是進場機會。股災來第一個就是你不會被驚慌斷頭,第二不會被洗出去,第三你有反擊的力道。」所以應該定期定額買台積電零股,或是等殺下來再買呢?闕又上實際操作原則還是:隨便買、不要賣,下跌就買,買了就忘了他。「你可以分成很多筆進場,重點是要有準備現金在手上,你還是要有一些防守性的部位。」闕又上表示,你永遠不知道股價什麼時候殺下來,當台積電股價低於600元甚至560元以下,你就欣賞波動。所以被套在600多元的投資人也不用急,台積電有時候被套牢最後反而有一個豐碩的收穫。本文摘自闕又上老師2020年出版《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是哪四大信念支撐,讓他能接受慢也欣賞飆,才能收穫10倍「飆」速成長的果實。

日期:2022-01-04

籌碼精選雙週報

【黃豐凱】20211226籌碼精選雙週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2-26

理財

為什麼商家敢保證「別家更便宜,我就退差價」?這樣會賺嗎?看懂店家台面下的銷售心機

有些人認為凡是存在的社會現象就都是合理的,我認為不是這樣。

日期:2021-11-26

傳產

台灣太鬼島?從法國的觀點看:大潤發、家樂福...為什麼法商爭相出逃台灣市場

近來在台灣的零售市場,爆炸性的新聞頻頻:先是法商歐尚把手上台灣大潤發的股份出售給全聯;接下來又傳出法商家樂福計劃出售台灣事業,吸引了包括合作股東統一、遠東集團、Momo以及數家私募基金的興趣。不少網友紛紛哀號,到底台灣的零售市場出了什麼問題,要讓外商接二連三的撤離呢?

日期: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