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布希主義讓美國威力大增? P.20

布希主義讓美國威力大增? P.20

先向《今周刊》的朋友道個歉,因為回美國休假,並探望我年近八旬的老媽,因此過去三個禮拜在《今周刊》缺席。本來還計畫先預作功課,準備一些想法跟讀者分享,但是正好應驗了「莫非定律」,當你時間愈急迫的時候,事情就特別多,實在抽不出時間,所以只好不假缺席,讓《今周刊》開了三個禮拜的天窗,真是不好意思。

這趟回到美國,適逢九一一周年前夕,走到哪裡都看得到美國國旗,不管是車子、房子還是店家,到處都是旗海飄揚;印象最深刻的是,連我住所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店也掛上美國國旗。我不知道店主的心態如何,但是在周遭都掛滿美國國旗,民眾愛國情緒高漲的氣氛下,恐怕也有不得不掛的壓力。

雖然我也是美國人,但是面對這種現象心中其實充滿矛盾;因為我離開美國已經十六年了,這段期間只以遊客的心情回到美國,儘管對於最近的愛國情緒心有戚戚,甚至也有去買國旗的衝動,但是又無法拋棄客觀觀察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切。

美國曾經有一部很有名的戲, 名字是《 Theater of the Absurd (荒謬之劇〉 》;內容是敘述一個小鎮裡,起初有幾個人突然變成犀牛,整天在小鎮周圍跑來跑去;居民只要躲在屋內便沒事,一旦到了戶外也會變成犀牛。

時間慢慢過去,到後來只剩下一戶人家還維持人的形態,可是成群的犀牛仍一直繞著他們的房子奔跑。終於,這戶人家也一個一個往外一探究竟,當然就不再回來;結果只剩男主人固守家園,到最後也忍不住狂奔出去,加入犀牛的陣容。

戲的內容看似荒謬,卻是在影射一次大戰後,當納粹主義剛在德國崛起時,受到少數人的接受;可是由於環境的影響,漸漸地,每個人都成了納粹主義者(變成犀牛〉 ,儘管本性良善的人,也會做出支持屠殺猶太人的惡劣罪行。

當然美國人的愛國情緒不能和納粹行徑相提並論,但是兩者誕生的背景卻有些類似。一次大戰後,德國戰敗,經濟凋敝,又面臨歐洲諸國的巨額索賠;加以三○年代的景氣蕭條,更讓德國人陷入仇視外人的心理。所以當納粹舉著反抗外國的大旗,立刻就得到認同;去年美國受到恐怖分子攻擊後,民眾也產生相同的心理。顯然人類遇到重大變故時,心理底層的反應是有相通之處。

最近布希總統放話要攻打伊拉克海珊政權,民氣依歸,國會議員怎麼可能投下反對票;誰不贊成,誰下屆就別想選了。我們不知道這種群眾運動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也許美國空襲伊拉克後,民眾的氣就消了;也許民眾,包括美國政府在內,會做出更激進的行為。

美國是全世界最強的國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言行,不能為所欲為;但是克制了那麼久,終於還是忍不住爆發出來。所以儘管聯合國不同意美國出兵伊拉克,但是布希仍舊執意動武。不過布希一周前去聯合國發表演說,顯然又展現了理智的一面,也算是好事一件,至少代表美國有心取得聯合國的同意;即使聯合國不同意,美國還是會照打不誤,不過至少表達了形式上起碼的尊重。

在美國二百多年的歷史中,有過三次重大的對外宣示主義( doctrine 〉 。一八二三年,美國第五屆總統門羅首度提出美國的對外政策原則,稱為「門羅主義(Monron Doctrine 〉 」。大意是美國將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或彼此間的戰爭,歐洲列強亦不得再在南、北美洲開拓殖民地;歐洲列強控制或壓迫南、北美洲國家的任何企圖,都將被視為對美國的敵對行為。門羅並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

六九年,美國深陷越南戰場,尼克森發表「尼克森主義( Nixon Doctrine 〉 」。其要點是:越戰結束後,美國仍將遵守已經承諾的國際義務;但是除非受到核武大國的威脅,美國將鼓勵亞洲盟友自己承擔國內安全和軍事防務的責任,避免再度捲入越南式的戰爭。

簡單地說,門羅主義是「不要來我這」,尼克森主義是「我不去你那」。這兩個主義讓美國與世界的關係愈走愈窄,並且將世界劃分成:美國的朋友,和不是美國的朋友。

最近布希則提出第三個主義||「 Bush Doctrine 」; 過去美國的軍事原則是,我不主動打別人,但是只要有人打我,我一定報復回去。不是美國人的氣度大,而是過去美國從來沒被攻擊過,所以可以講好聽話。美國過去都是因為友邦被攻擊才出兵。

但是九一一讓美國本土首次受到直接攻擊,因此布希主義再度修改遊戲規則為:如果有人對我造成威脅,我將先下手為強。布希口中的「有人」,擺明了就是指伊拉克;如果現在攻打伊拉克,下一個目標就是北韓及伊朗,即所謂的「邪惡軸心」。

新主義對美國的影響很大,幾乎是處在隨時備戰狀態;即使有可能到最後不會真的動手,但是總要玩得逼真一點,以免萬一有人不信邪,故意試探布希的底線,便可以假戲真做,正式出兵。

布希主義讓美國威力大增。因為過去一些國家認為,只要我不直接碰美國,就可以胡作非為,大力支持恐怖分子及反美勢力。但是現在再這麼做,恐怕就得仔細考慮了;因為照布希的牛仔作風,美國極可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再說,讓這些國家的風險增高,與美國唱反調的態度會稍加收斂些。

雖然相隔一百八十年,但是這三個主義有其連貫性存在,第一個是你別來煩我,第二個是我不去干涉你,第三個是你對我有威脅,我也會打過去;三者將美國的國際外交原則,架構起一道完整的防護網。同時也讓美國愈來愈自私,與美國有關係的大小事務都要管,與美國無關的則隨便搞都無所謂。

國際上提倡多年的地球村概念,是希望大家都能跟兄弟姊妹一般和睦相處,然而證諸美國的做法,正好背道而馳,愈行愈遠。

當然美國內部也在討論,攻打伊拉克就可以有效解決恐怖分子的問題嗎?這又牽涉到中東國家的內政問題。部分中東國家內部非常不民主,政治勢力也分歧不一,更存在貧富懸殊的現象。這些在內部受到壓抑的團體會轉移目標,向外尋找發洩的對象;正如六十年前德國人受到歐洲國家的欺負,便找猶太人開刀;美國人受到攻擊,便把氣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頭上。部分回教國家內的異議團體移轉焦點到以色列,而美國支持以色列,所以也連帶列入他們的黑名單中。今天即使沒有以色列或美國,他們內部的問題仍然存在;但是他們的心態是,如果我受苦受難,你也別想有好日子過。

布希出兵伊拉克有多重目的,不光是為了解決恐怖分子的問題,而是伊拉克有發展核子生化武器的可能,對美國又極端不友善,萬一海珊對美國不利,其後果比九一一更慘。其次,伊拉克支持恐怖分子的證據確鑿。第三,打了伊拉克,可促使中東其他政府改善內政,也可收警示效果。

不管同不同意這三個主義所宣示的內容,但是至少美國政府不會遮遮掩掩,而是清清楚楚將它的遊戲規則公諸於世。只不過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今美國的態度卻是你沒打我,我卻可能會打你;美國要如何認定威脅的程度?什麼樣的行為會犯了老美的大忌?會不會造成更多的衝突?很值得深思。

延伸閱讀

王家衛《繁花》呈現90年代老上海,從孑然一身到炒股致富...鏡頭下時代縮影,謝金河:一身憔悴在風裡

2024-02-07

「相信毛澤東是神、達賴扒人皮」曾參與文革,她到德國後醒悟寫下:一個紅衛兵的真實人生

2019-11-06

徜徉水流、風吹、雲湧 他是現代文學先鋒

2022-01-05

中國撤退實錄/「新文革管制」讓孫正義、山多利社長心驚:得評估願意被沒收多少再投資

2021-10-15

紀實父母、姊妹「餘燼拾珠」之路 朱天文、朱天心 文學世家記住歷史的方式

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