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台灣是家鄉 世界是校園

台灣是家鄉  世界是校園

2008-09-25 15:50

為了因應全球化競爭,重視創新的國家都在努力擴展國際視野和加強外語能力,這些國家有不少創新作為,值得我們參考。

最近,教育部長鄭瑞城強調台灣的學生必須走向國際舞台,總統馬英九也提出未來國家考試加考英文的主張。為了因應全球化的競爭,重視創新的國家都在努力擴展國際視野和加強外語能力,就連美國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九一一事件之後,過去美國知識分子常自我解嘲地說:「會三種語言的叫Trilingual,會兩種語言的叫Bilingual,而只懂一種語言的就叫美國人。」在美國的「國語」是國際語言的年代,我們可以理解他們的有恃無恐,但當英語變得越來越是國際語言之網際網路的今天,他們的產官學各界反而加緊腳步國際化和學外語。他們有什麼創新作為值得我們參考?

 

普林斯頓大學最近宣布,從明年開始,學校將鼓勵大一新生出國一年。和傳統的以大三學生到國外就讀的模式不一樣,這個新的「橋段計畫」是赴外國服務,而不是讀書。他們希望學生從事公共服務工作,學校將會提供行政協助、經費支持以及尋求其他組織建立夥伴關係,讓學生的海外服務能夠產生應有的效應,而許多美國的大學也都在實施類似或更創新的計畫。

 

被Richard Florida評為創意的北歐各國,都積極制定政策,並實際鼓勵學生到國外學習或服務。以芬蘭為例,四分之一以上的大學生都曾赴國外讀書、學習,每個人居留的時間平均是五個月。

 

鄭部長中意的例子,是一位約翰霍普金斯的台灣學生,在學校的安排下,如影隨形地跟著一位日本國會議員實習兩個月,親自了解並體會日本議員的工作狀況。這種實習是近幾年來流行的學習和服務的方式,英文叫Job Shadowing 中國大陸稱為「頂崗學習」,學生和公私機構的員工都可以赴國外學習。

 

例如四川政府的農業廳等機構,派遣副廳長等級的公務員,分別擔任明尼蘇達州政府相關各廳局長的助理,如影隨形地學習相關政策、服務以及政府與其他機構的關係。這個為期六個月的計畫,首先在明大接受兩個月相關的學術課程,然後進行影子工作,一部分的工作也包括與明大及州政府的相關人員,完成明尼蘇達州官員回訪四川的計畫。

 

為什麼要到國外學習或服務?我認為至少有十個益處:一、有效演練英語、快速學習其他外語。二、親自體驗並了解外國文化。三、更了解自己與自己的文化。四、增加旅行機會。五、擴大國際視野。六、增進創造力。七、打破既有框架和迷思。八、結交外國朋友,建立人際網絡。九、增進同理心,驗證待人處事原則。十、增進個人工作的機會。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聚集逾千家廠商,大肚山是台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陳建仁:盼電動車綠色供應鏈成兆元產業

2023-12-04

Home Depot受益美國房市復甦——手工具機零組件廠「崧騰」直接受益

2020-08-26

全球供應危機譜出製造新趨勢 ——疫情催化台灣製造業再起

2022-01-05

40年手工具老廠超越德、日 產品精度做到世界最高 伯鑫引領創新 把活動扳手打進全球前三

2023-06-19

沒資金、研發能力有限 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何解? 看懂智慧製造 虛實整合解決方案

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