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傳媒大亨之戰 ——我看黎智英與蔡衍明

傳媒大亨之戰 ——我看黎智英與蔡衍明

2012-04-26 11:48

旺旺的蔡衍明與壹傳媒的黎智英是強烈對比,對照壹傳媒的股價跌落到上市以來最低點,旺旺在香港卻一直在創歷史歷史新天價。

就在旺中媒體購併中嘉案即將進入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最後裁判階段,馬英九總統在四月十九日發表第一份人權報告書,點出「財團以雄厚資金擴大媒體版圖,將導致所有權集中化的不良後果」,正當旺旺集團旗下媒體與壹傳媒打成一團之際,格外受人矚目,也讓人對黎智英與蔡衍明不同經營風格更感興趣。


壹傳媒開價五億美元要出售的新聞,經過公司出面否認,消息似乎雲淡風清;不過我們仍然注意著黎老闆的一舉一動,我甚至認為,這是判斷台灣經濟榮枯的一項新指標。


在香港掛牌的壹傳媒(代號○○二八二.HK),最近股價也隨著台灣這項消息在起舞。四月十日,香港傳媒報導台灣壹傳媒要出售的消息,香港上市的壹傳媒從○.六一港元衝上○.七八港元,盤中一度大漲二八%,經公司即時澄清無意出售台灣業務,壹傳媒收盤○.六九港元,仍然上漲一三.一%。

 

壹電視

壹電視遲遲無法上系統頻道,成為壹傳媒集團持續燒錢的轉投資。(攝影/林煒凱)

 

壹電視拖累香港壹傳媒業績


為什麼黎智英要出售台灣業務,壹傳媒股價會大漲?原來是台灣業務拖累香港壹傳媒的業績。今年三月十二日,香港壹傳媒發布虧損預警,表示到二○一二年三月為止的會計年度虧損會顯著上升。主要原因是集團營運在拓展電視及多媒體業務的營運開支增加,還有壹電視之電視頻道,原訂在今年元月於台灣的有線電視頻道遭系統經營者延遲開播,導致業務延宕。這項利空消息,一度使壹傳媒股價跌到○.五五港元,幾乎創下壹傳媒上市以來最低價。


黎智英先生在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後淡出香港佐丹奴集團,從媒體創業起家,率先在香港創立《蘋果日報》,然後是香港《壹週刊》、《忽然一週》,九六年壹傳媒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二○○○年的二月,壹傳媒一度搭上網路列車,股價暴漲到二十九港元,後來又暴跌回到一.七五港元。近十年來,壹傳媒股價最高漲到四.六港元,最後只有○.五二港元,在香港發行二十四.一二億股,目前市值是十六.四億港元;黎智英與太太李顏琴共同持股七四.○四%,是單一持股最大股東。


壹傳媒先是以香港為基地,報紙、雜誌都能獲利,香港壹傳媒業績穩定。○九年三月底為止的會計年度,壹傳媒營收三十二.九一億港元,淨利二.五七億港元,每股稅後純益(EPS)○.一一港元;次年營收三十一.二六億港元,淨利三.一七億港元,EPS○.一三港元。由於黎智英立場反共,壹傳媒無法進入中國,這些年來本益比(P/E)都不高,台灣業務則從虧損到賺錢,逐漸對壹傳媒產生助力。


黎智英在台灣創辦的《蘋果日報》先是虧損,後來轉盈。《壹週刊》幾乎是創辦不久就賺錢。黎先生不管是辦報或辦雜誌,都展現出與台灣過去報業集團完全不同的手法,很快搶占市場,並且獨領風騷,在報業及雜誌都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


有了報紙、雜誌成功的經驗,黎先生又進軍電視。這回他招兵買馬,立刻得到各方響應,很多電視圈記者、演藝人員立刻投奔壹電視旗下,壹電視來勢洶洶,可是很多環節都不是黎先生所能完全掌握。黎先生在電視的投入甚多,卻始終無力突破系統業者對他的封鎖,壹電視開辦造成的虧損,終於使一一年三月底止的年度出現一九七三萬港元的虧損,這是壹傳媒很罕見的虧損紀錄。


一一年到九月三十日為止的半年報,壹電視虧損三.二四億港元,近期壹傳媒將公告一二年三月底止的會計年度年報,估計虧損的金額將十分驚人,看起來電視業務已成了壹傳媒沉重的負擔。


在香港壹傳媒的年報上,我看到這段話:「壹傳媒過去十年已攀上台灣報業及台灣周刊市場的巔峰,將全力衝刺電視業務。」這可能也是黎智英先生的初衷,只是他想的與台灣現實政治生態與產業環境可能有些出入,讓他在所戰皆捷的媒體生態中,首度遭到滑鐵盧。壹電視為了突圍,努力燒錢送機上盒,但是仍然無力打開收視率及普及度。


長期下來,若壹電視無法上頻道,繼續燃燒資金,終有手軟的一天,壹電視已收掉財經台,下一個動作會是什麼?我正密切注意著黎先生的動向。

 

旺旺

旺旺近幾年來營收和獲利不斷成長,總市值已突破1200億港元。(攝影/陳俊銘)

 

黎動向成為台灣經濟榮枯風向球


黎先生創辦佐丹奴,他原是一位征戰全世界的商人,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他得罪中國當道,從此棄商轉成媒體大亨。他的發源地在香港,壹傳媒也在香港上市。不過近十年來,黎先生把很大的比重轉到台灣,他在台灣置產,從買地到買樓,又投資股票。這十年來,黎先生最喜歡暢談他投資台灣銀行股的經驗,很多家銀行他都買成了大股東,只可惜台灣的銀行業走過一九八○年代的輝煌歲月,九○年代陷入泡沫,這些年在中國卡位不成功,加上又經歷房地產、電子業兩波呆帳重傷害。黎先生買銀行股有賺,但獲利與目標仍相去很遠,只有買地與買樓,讓他大賺。


去年歐債危機之前,黎智英先生已經把手上銀行股出清,他說要抱住手上近百億元現金等機會。他說歐債危機未平,全球經濟仍不明朗,不如好好握住現金等機會。黎先生號稱手中有近百億元現金,此時卻傳出要出售台灣壹傳媒業務的消息,這當然是不尋常。

 

黎先生從香港到台灣,且對台灣寄以厚望,這些年他終於看到台灣土地大漲、豪宅大漲的昔日香港經濟發展模式,如果他如傳聞賣出台灣資產與業務,這恐怕是台灣經濟榮枯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風向球,象徵黎智英先生以實際行動,投下對台灣不信任的一票,希望這事不會發生。

 

看到黎智英先生這件個案,又讓我想起最近正為了旺中寬頻購併中嘉有限電視系統,與壹傳媒打成一團的蔡衍明。四月十八日,台灣的《蘋果日報》以頭版整版新聞刊出:「台灣不能只剩一種聲音旺旺」,表態反對NCC對旺中案「趁亂通過」。同一天,《中時》、中天等中時報系相關媒體都加入圍剿壹傳媒行列。兩大陣營立場分明,公開開戰,成為媒體圈熱門話題。

 

我個人不針對有線電視系統購併案評論,不過旺旺的蔡衍明與壹傳媒的黎智英卻是強烈對比,對照壹傳媒的股價跌落到上市以來最低點,旺旺在香港卻屢創歷史新天價。另一方面,一直以來市價屈居在康師傅之下的中國旺旺,最近後來居上,成為在港掛牌的台資企業市值王,對蔡衍明來說,這是新的里程碑。

 

旺旺

 

康師父

 

壹傳媒

 

旺旺成長力道強勁  頻創歷史新高

 

四月二十日,中國旺旺的股價最高漲到九.三五港元,寫下中國旺旺從新加坡轉戰香港之後的最高價,中國旺旺以九.二七港元收盤,總市值達一二二六.四二億港元,約值新台幣四六六○.四億元,大約是黎智英壹傳媒的七十四.七八倍,可見兩者相去甚遠。而蔡衍明個人持有中國旺旺四八.七七%股權,約值五九八億港元,等於是新台幣二二七三億元。如果以個人擁有單一公司股票的價值,蔡衍明就是台灣的首富。

 

在中國旺旺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之際,一直以來都是香港台資企業龍頭的康師傅,近幾個月來股價從二十六港元跌到二十一港元,市值也跌到一一七四.一一億港元,這是康師傅市值首度掉到中國旺旺之後的新紀錄,原因是康師傅獲利成長力道不如中國旺旺。

 

兩家台資企業龍頭大廠相繼公告一一年業績,康師傅去年營收七十八.六六億美元,稅後淨利四.一九五億美元,中國旺旺去年營收二十九.四六億美元,淨利則達四.一九四億美元,兩者淨利幾乎打成平手;但以米果為主的中國旺旺營業額,只有以生產泡麵為主的康師傅的四分之一多一些。

 

中國旺旺盈利成長勁道很足,美林最近發表的報告指出,旺旺營收成長及毛利率擴張有較大空間,將中國旺旺目標值調升到九.五港元;反觀花旗認為,康師傅在方便麵及飲品業務競爭仍激烈,毛利率進一步受到壓縮,花旗將康師傅目標值下調至二十二港元。最近康師傅進一步與日本企業合作,開拓高端肉製品業務,包括火腿、香腸、肉鬆,希望能為未來企業尋找成長點。不過,這些努力尚須時間來印證,對短期股價助力不大。

 

以近三年業績來看,康師傅○九年營收五十.八一億美元,淨利三.八三二億美元;一○年營收六十六.八一億美元,淨利四.七六七億美元;一一年營收成長到七十八.六六億美元,但淨利首度出現不增反減的現象,使股價無法繼續成長前進。

 

反觀中國旺旺仍在成長的路上前進,○九年營收十七.一億美元,淨利三.一二六億美元;一○年營收二十二.四四億美元,淨利三.五八億美元;去年營收二十九.四六億美元,淨利四.一九四億美元。中國旺旺營收成長三一.二八%,淨利成長一七%,在中國內需市場激烈競爭中,中國旺旺能勝出,實屬難能可貴。

 

黎、蔡之爭  短期恐難熄火

 

不管是康師傅或者是中國旺旺,這兩家千億港元級的龍頭食品廠,能夠快速成長,完全是中國十三億人廣大市場所賜。旺旺的前身是宜蘭食品,康師傅則來自彰化永靖鄉下,他們都在九○年代前往中國創業,魏家與蔡家兄弟都充滿濃濃的台灣味,沒想到卻在中國市場闖出一片天。

 

也因為有了中國市場當後盾,康師傅與旺旺在香港股市享有極高的本益比。目前旺旺反映的本益比已達三十七.六倍,康師傅也有三十六倍,與昔日大家印象中的食品股本益比都在十倍以下,不可同日而語。目前台資企業在香港掛牌的企業,以高鑫控股的本益比達四十二.○三倍最高,高鑫控股是中國大潤發與法國歐尚的合組,以大型零售賣場受到青睞,去年淨利十六億元人民幣,市值達九八八.三四億港元,是台資在港第三大市值企業。

 

以發展內需市場來看,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是小市場,中國十三億人才是大市場,就像小池塘與大海,有不同的市場戰略與打法。康師傅、旺旺堪稱是在大海中游泳的勝出者。康師傅的魏家在中國勝出,回台買下帝寶豪宅,也拿下一○一大樓三七.五%股權,並且進軍台灣地產業務;蔡衍明則是拿下三中經營權,搖身變成媒體大亨,中天、中視、《中時》畫入他的版圖,只是媒體事非多,爭議也就大。

 

這次黎智英與蔡衍明之爭,短期恐難熄火,閱聽人可能會滿頭霧水,不過兩人背後的經營傳奇與媒體定位也是南轅北轍,比較兩人財力恐怕也有很大差距。

延伸閱讀

從91APP到Appier、Gogoro都台灣之光!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台灣「3個轉型」正在進行中
從91APP到Appier、Gogoro都台灣之光!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台灣「3個轉型」正在進行中

2022-11-17

Gogoro競爭力大好  陸學森為何焦慮?
Gogoro競爭力大好 陸學森為何焦慮?

2019-04-10

高層出走、股價只剩零頭!Gogoro本該不寂寞,一念之間命運變了…謝金河:到美國上市可能是走錯路
高層出走、股價只剩零頭!Gogoro本該不寂寞,一念之間命運變了…謝金河:到美國上市可能是走錯路

2024-09-04

世界最輕的電動自行車,Gogoro Eeyo入手價11.9萬起!陸學森:最大市場在歐洲
世界最輕的電動自行車,Gogoro Eeyo入手價11.9萬起!陸學森:最大市場在歐洲

2020-07-01

陸式心法   上那斯達克變23億美元獨角獸  Gogoro創立十年告白 陸學森:如果成長的代價是虧損,我不怕
陸式心法 上那斯達克變23億美元獨角獸 Gogoro創立十年告白 陸學森:如果成長的代價是虧損,我不怕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