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環保能,運動一定也能

環保能,運動一定也能

2017-08-31 16:43

除了下場比賽與場外觀賽,運動該如何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參考過去台灣從時常爆發垃圾大戰,到進化成人人有環保意識的經驗,就能找到答案。

剛剛落幕的世大運,在各國選手的同場競技、台灣代表隊的出色表現,以及志工與觀眾的熱情參與下,相信對台北市民與全台灣,都帶來一次難得的運動饗宴。但除了下場比賽與場外觀賞,運動該如何走進每個人的生活?

如同我們把健康交給醫院、學習交給學校、藝術交給博物館一般,運動在台灣,彷彿也只能在球場、操場等特定場地。但唯有把健康、學習、藝術跟運動都融入人民生活,才算進步而幸福的國家。

這些生活要素要形成規律或建立文化,簡單來說,要透過環境與行為的設計。而在思考如何讓運動走入生活前,我們或許可以想想,有哪些事情在台灣已行之有年,並且成為多數人都遵循的態度或習慣。

舉例來說,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就是一個我們已經養成的習慣。但還記得三十年前,垃圾既無法減量、更缺乏分類,當時的垃圾掩埋問題還引發不少次鄉鎮大戰。

但今日,無論是第一次來到台灣的外國旅客,或者是出國旅遊的台灣人,都一定能感受到,相較於許多國家,台灣社會在環保意識與行為上,已經是國際的前段班。

我們是如何從一個曾經有垃圾大戰的地方,成為習慣垃圾分類的社會呢?除了從大街小巷、校園到便利商店的分類垃圾桶,以及隨袋徵收的垃圾袋政策、分類收集與處理的垃圾車與產業鏈,資源回收行為與環保意識已從家庭、學校、企業到每個角落,普及而深植人心。

但一切也並非來得如此容易,在全民環保行為的進化過程中,每一步也都歷經習慣改變的痛苦,但在政策、環境、教育、個人與組織誘因等多重設計下,我們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樣貌。

運動的普及與實踐,也該跟環保一樣。只要從環境、流程、政策、教育、個人與組織行為下手,我們就能把運動置入生活、走入社區。(詳見文末QR碼)

 

環保能,運動一定也能。關鍵是我們是否願意長期投資,除了給自己乾淨的台灣、乾淨的地球,也給自己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獨角獸來自加速器的時代
獨角獸來自加速器的時代

2024-03-20

台灣創業者的出場途徑設計
台灣創業者的出場途徑設計

2023-06-28

天使投資人與創投基金的競合
天使投資人與創投基金的競合

2023-05-03

美國就業市場火熱的結構性因素
美國就業市場火熱的結構性因素

2023-03-08

創業者成為天使投資人的優勢
創業者成為天使投資人的優勢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