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過去10多年的投資經驗裡運用過了多種技術指標來預測買賣時間,或許是我所學不精,也或許是該檔股票不適用於某種指標,長期使用下來,虧損的次數比獲利的次數多,累計的投資結果還是虧損。
而且如果大家都會用技術指標來決定進出場時間,那麼更聰明的人就會在指標出現賣出訊號之前就開始先賣股票,只要賣方的力道比買方大,在還沒達到賣出訊號前股價就會開始下跌,間接地就造成指標的失真了,如果一個方式的適用性有很多例外,且會失真鈍化,那麼這真的是一個值得花時間研究的可行方式嗎?
許多人在初次進入股票市場時都是直接投資個股,個股選項常常先來自報章雜誌或電視財經節目的介紹,看著報章雜誌媒體介紹看好該公司的原因而買進,至於獲利或虧損通常全憑運氣,運氣好買進後股價續漲的人,一般稍微有點獲利就會賣掉入袋為安,接著很興奮的繼續找其他標的,且開始從書籍或網路了解更多可以挑到好股票的方法。
大家挑選股票最常聽到的兩個切入點就是技術面與基本面,所謂技術面就是依據個股股價線型圖與主力資金來判斷何時可以買進與賣出,不太需要在意該公司的經營好壞,只要技術指標顯示可以買進即進場,達到賣出訊號即賣出。
而基本面就是要研究了解該公司的產業結構與營運狀況,在看好該公司未來發展的前提下買進,再買進的原因條件不存在的情形下賣出,老實說,兩者皆有相當難度,以下我們將針對技術面做基本的介紹。
▲K線、均線、黃金交叉...滿滿的技術指標真的是賺錢密碼?
技術分析常見的5大指標
技術分析,最常被用來參考的有K線分析、均線分析、KD指標、MACD指標、布林通道指標。
1.K線
K線分析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K線是由「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所組成,會畫出一個很像一根根蠟燭的柱狀圖,透過K線圖可以知道每一天的盤勢強弱,還有所謂的M頭部(股價無法突破前高)與W底部(股價沒有跌破前低),與各種所謂的支撐與頭部壓力型態,細節請自行搜尋參考更多說明,但是光靠K線是無法決定要買進或賣出的,一般都會再搭配均線來做參考。
2.均線
顧名思義就是一段期間內的股市收盤均價,譬如你會常聽到週線(5日)、月線(20日),季線(60日)、與年線(240日),週線指的就是依據過去5日的收盤平均價格所畫出的一條趨勢線,幾種簡單的判斷方式,如果週線、月線、甚至季線都是往上走,表示這檔股票至少過去3個月都是走多頭上漲走勢。
如果週線突破月線表示正式開始走多頭走勢,或是K線股價正是站穩月線以上3天,表示多頭部位確立,月線向下彎代表正式進入空頭走勢,細節請自行搜尋參考更深入的說明介紹。
3.KD指標
是一個用來判斷股價強弱趨勢及尋找轉折點的重要技術指標,KD值的由來請自行研究。這個指標的買進賣出判斷方式就是所謂的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KD黃金交叉是指當KD指標的K值由下往上突破D值時建議買進,死亡交叉指當KD指標的K值由上往下跌破D值時建議賣出。
而黃金交叉適用的時機是在KD值低於20時,當發生了KD交叉表示市場過冷,股價要開始漲了,相反的,死亡交叉適用在KD值大於80時,當發生了KD交叉表示市場過熱,股價要開始跌了。
但當KD值在80以上或20以下時又常會發生鈍化,也就是當該檔股票很強勢的時候,可能連漲了10幾20天以上,KD就會維持在80以上很長一段時間,這時候發生了死亡交叉並不代表股票要開始跌了,同樣的在20以下的時候也是會發生鈍化。
以圖二為例,如果依據KD指標為買賣判斷方式,圖上可以買進的時間點為2020年3月有2次K突破D點位置,第一次會買在大約320元高檔價位,第二次是260元低檔價位,如果再往前看到2019年7月,你會發現完全沒進場點,只能眼看著該檔股票從240幾元一路漲到340幾元。
假若你放寬標準在2019年8月的KD低檔買進,你的下一次賣出訊號會出現在同月的下旬,股價價差大約10元(約4%獲利空間),賣出就沒有再出現買進訊號,股價一路漲到340幾元。
4.MACD指標
是運用兩條不同速度的股價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來計算兩者間的差離狀態,然後再對DIF進行指數平滑移動平均,即為MACD線,簡單的判斷方式為,當快線(DIF)向上突破慢線(MACD)即為買進訊號,當快線(DIF)向下跌破慢線(MACD)即為賣出訊號。
5.布林通道指標
是結合均線和標準差的概念,以20MA為中心上下各2個標準差為範圍的軌道操作方式,可參考下圖,中間線向上時可做多,價格在中間線與上軌線之間波動時可持續做多,股價連續多日碰到上軌道,要再漲的機會就很小,就可以選擇賣出。
相反的,中間線向下時可做空或賣出,價格在中間線與下軌線之間波動時可做空或空手,股價連續多日碰到下軌道,代表要再跌的機會就很小,可以停止做空,但不代表可以改做多買進。
以圖三為例,布林通道也有一樣的問題,若你在2019年9月初買進,大約過6個交易日就應該要賣出了,而股價卻一直上漲,中間有多次都突破上軌道拉回,但僅回測5日線或20日線後又繼續上漲。
2019年12月也有幾次跌破中間線(月線)然後又上漲創新高,在2020年1月到2月底前的兩個月時間,股價在中線上下來回震盪,也讓投資人很難判斷多空走勢,若你使用布林通道來當作買賣標準,你還是會面臨常常需要猜測後續走勢的情況。
以上介紹的技術面分析都有一個很基本的買賣判斷方式,你可以自行套用到你有興趣的股票看看是否適用,你會發現以上介紹的方法適用的地方很少,不是買賣點不準,就是錯過大波段漲幅。
10年勝率比你想得低
試試看挑選幾檔股票,然後從5年前的線形圖開始套用每一次符合標準的買進賣出,並記錄下來買賣時的股價,最後統計下來累計是賺是賠,你就可以了解運用以上幾個最常被運用的指標來買賣股票的獲利機率有多高。
我自己在過去10多年的投資經驗裡運用過了多種技術指標來預測買賣時間,或許是我所學不精,也或許是該檔股票不適用於某種指標,長期使用下來,虧損的次數比獲利的次數多,累計的投資結果還是虧損。
在過去12年的多頭股市,如果找幾檔大企業或甚至是台灣50投資買進都不要賣出,應該至少可以獲利2倍以上,但運用技術指標分析想要買低賣高獲取更大的報酬,最後卻落得12年多頭股市的投資績效是虧損的。
回看10年 0050股價至少漲1倍
資料來源:奇摩股市
技術指標是落後指標
我的建議是投資不要想使用技術指標來獲取短期高額報酬,技術指標是落後指標,未來的股價漲跌並不會被過去的股價高低所影響,或許當日的股價會被消息面或資金面所影響,但是影響股價長期走勢的應該是當時的經濟景氣環境,還有公司的技術能力、客戶需求、與未來發展,甚至是當時的資金流向。
而且如果大家都會用技術指標來決定進出場時間,那麼更聰明的人就會在指標出現賣出訊號之前就開始先賣股票,只要賣方的力道比買方大,在還沒達到賣出訊號前股價就會開始下跌,間接地就造成指標的失真了,如果一個方式的適用性有很多例外,且會失真鈍化,那麼這真的是一個值得花時間研究的可行方式嗎?
延伸閱讀:融資慘賠300萬「直接畢業」…他花6年省錢還債、苦學K線買中菲行、中興電賺逾倍:線圖4種樣子別碰
作者簡介_雨果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粉絲團版主。畢業於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資訊科技學士與MBA碩士,曾任電腦補習班老師,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著作:《聰明的ETF投資法》《ETF存股》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