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少的時候要配置債券嗎?
太少真的可以不用,例如一個月只有3千可以投資。但如果是一個月3萬呢?
股災來時再買債就來不及了
我們可以試算一下,以過去VT的年化報酬率約7.46%來推估,大概十年能累積約530萬。如果你在這一年遇上了金融海嘯等級的股災,帳面價值只剩約343萬。你會不會氣到吐血?
但如果是傳統股債82配,在2008年底帳面價值還有約391萬。並且債券的部分上漲了13.32%,賺了約有14萬。你會不會覺得比100%配置股票來得好?可是千萬不要認為等股災來的時候再買債券就好,這樣不就剛好買在高點了。
配置債券或許在股市多頭的時候看來很拖累報酬,但來次股災你就知道配置債券有多好。配置債券就像是你的壓艙石,可以讓你的小船在股海航行時穩定一點,不要太容易翻船。但長期公債呢?不是。已經講很久,不要再說股債配置就是要配長期公債了。
▲希望透過配置債券來降低波動度,就要選擇短、中期公債。
資產配置為的是分散風險
很多人以為是為了報酬極大化,但講到後來就會變成100% All in股票。然後在某一次的股災中忍受不了決定全數出脫。這就是許多散戶會犯的錯。
我覺得對於散戶來說,資產配置就是分散風險,然後能幫助你持之以恆的長期投資。簡單來說,追求報酬就該由投資組合中的股票類資產貢獻,而債券就該是穩定投資組合波動的工具。
不過千萬不要誤會債券就該完全「對沖」股市下跌。過去許多人是見不得股市下跌,所以就認為該配置長期美國公債,以為股市下跌的帳面虧損可以靠長期公債的上漲來補回,但資產配置其實從來都不是這麼一回事。
既然希望透過配置債券來減緩組合波動度,那你當然就要選用低波動的債券,例如短、中期公債。雖然不見得能完全抵消股市的波動,但在股市下跌時它就是你的定心丸。
股市與長債從來不是負相關
為什麼不建議用長期公債?如果你認為股市與長期公債是「負相關」,股市下跌長期公債就該上漲,那反過來說,股市上漲的時候長債就會下跌囉?如果是這樣,那等股市上漲的時候長債不就會變成投資組合的拖油瓶?想想都覺得詭異。
那為什麼以前很多人都會告訴你股市配長債的回測報酬最好?因為過去十幾年都在低利率,所以你看不到利率波動對長債的傷害。再加上大多數人在過去都認為利率不會急升,所以都更放心的把資金放在長債上,導致長債價格居高不下。這幾年應該就讓很多「存長債族」吃到苦頭了。
▲不要以為花台幣,匯率波動就與我無關,只要牽涉投資,你手上的新台幣還是會間接變成美元。
住台灣花台幣 匯率與我無關?
那放現金好嗎?反正我們都是台灣人花台幣,不要換成美金就不會遇到匯損問題。喔,那所以你這輩子完全不想投資了?你要買美股就一定會把台幣變成美元,這下不就遇上匯率波動問題。
買台幣計價的美股ETF?那基金公司拿你的錢去買美股的時候還不是一樣要換成美金?只是你沒親眼見到,不是沒發生。買台股ETF就好?那這些成分股公司都不用跟國外做生意?結果你的新台幣就是間接幾層以後還是換成美元了。
資產配置說難可以很難,但對於散戶可以很簡單。只要你先想風險再想報酬,許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不懂?就是先想怎麼長期投資不賠錢,至於能賺到多少錢都交給市場決定。「靠夭!我做投資就是想賺錢,你卻叫我先不要想賺錢。」
嗯啊!能做到不賠錢,那剩下的不就是賺錢了嗎。希望這個道理你能懂。
投資就像減重 求快就容易翻車
資產配置就像減重一樣,偶爾吃一下米其林一星餐廳也不怕翻車。因為我們很清楚知道什麼是需要堅守的原則,這樣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依然可以安穩地過日子。
投資跟減重一樣道理。當你期待有特效藥可以幫你快速減重,當你期待靠什麼另類資產可以幫你避開下跌但又能賺錢,那翻車就離你不遠了。
延伸閱讀:美債越買越賠,還有避險效果?一表回顧短、中、長債績效:穩領息、資產配置...賺價差最強是「它」
作者簡介_Jet Lee
指數投資忠實擁護者。經營臉書粉絲團「Jet Lee的投資隨筆」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