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6/13標售220億美元(約合台幣6,500億元)的30年期美債結果超乎預期,暫時化解了沒人想買長債的憂慮。
不過,在後市通膨壓力可能再度升溫、台幣看漲(匯率吃掉獲利)的前景混沌情況下,投資人對美國長債到底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以下為財經部落客股人阿勳的分享:
當「全世界最安全的資產」變成市場冷落的對象,我們該警覺的不只是價格,而是背後正在崩壞的信任結構。
長債正在失寵,美、日、中三大經濟體同步中箭:
美國長債殖利率飆破5%:川普執政後,美債從避險天堂變成債務黑洞,信評遭調降、利息吞掉政府收入12%,市場開始懷疑美國還得起這筆債嗎?
日本殖利率創25年新高:央行終於不敢再無限買債,因為通膨來了。過去「印鈔就能穩市場」的劇本,現在不靈了。
中國50年期債也賣不動:地方債務如雪球越滾越大,加上通縮加重負債壓力,消費疲軟、信心潰散,連「債券避險」的基本盤都動搖。
美日中三種制度的集體困境
長債為何市場需求低落?這不只是債券問題,是三種制度的集體困境:
美國,民主體制下的福利綁架:砍不得、借更多。
日本,高齡社會的沉重代價:央行與通膨拔河中。
中國,政績導向的債務衝刺:刷GDP,留地雷。
▲近來長債市場需求低落,美、中、日三國集體中箭。
00679B、00687B...長債3解方
1.別拿長債當避風港
利率高,不代表可以撿便宜。這次殖利率飆升背後是信評下調、供需失衡、政府還債能力遭質疑。
2.加入短債與企業債
短天期債券波動小、流動性高,企業債(投資等級或BB)則提供較高報酬,能在經濟未明顯衰退前撐住收益。
3.想撿便宜?請等轉折訊號出現
等到真正的經濟衰退、聯準會大幅降息、風險偏好急轉,才是債券價格反彈的起點。不是現在,不是「覺得跌夠了」的當下。
最後提醒大家,不要盲目加碼,也不要恐慌賣出。看懂風險結構、把握配置彈性,才是這場長債危機中的真正解法。
延伸閱讀:30年美債飆5%、美財部動手回購意義何在?債蛙哭倒,專家給一句話:在哪跌倒「不一定要在那站起來」
作者簡介_價值投資人-股人阿勳
現職:DIY 傢俱貿易業、CMoney 理財寶軟體作者
經歷:私募股權投資研究員
經營粉專「價值投資人-股人阿勳」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