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他窮!」懊悔長大後才明白:為什麼階級複製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他窮!」懊悔長大後才明白:為什麼階級複製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武敬凱

理財

shutterstock

2023-12-21 13:44

我小時候生長在一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如果講得更精確一些,那便是我們家族裡頭的全部人,幾乎都活在社會平均線以下。而如果你認識的人夠多,你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情況都是要麼一整個家族富,要麼一整個家族窮,那種同一家族裡的A 家庭超有錢、B 家庭超貧困的狀況,幾乎非常少見,這是為什麼呢?你用邏輯想一下, 就會明白。

 

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他窮

 

我們都必須先承認一件事,大部分的窮人之所以窮, 是因為他此生做出了比別人「相對多的」錯誤決定,所以導致他窮。例如他在國小、國中、高中的時候「選錯朋友」,於是開始抽煙喝酒甚至吸毒;在中學畢業之後「選錯科系」,所以對學習毫無熱情跟興趣,整天混吃等死; 而在離開學生身份以後又「選錯工作」,所以選擇了一個年輕時薪資不多、老年時薪資也不多,重點是還不穩定的工作;接著「選錯伴侶」,年輕時連點積蓄都還沒有,就在沒有做好安全措施的情況下,跟另一半發生性關係,導致對方懷孕,不得不結婚,成了個年輕爸媽。接著,連床都還沒躺熱,沒過幾年就對外宣布離婚,原因是因為「曾經太過年輕」,而沒有看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好不容易孩子長大了那麼一點,但因為不滿老闆沒給自己加薪,所以連「自己憑什麼能創業成功」這個問題都沒想過的情況下,連自己在當別人員工時都沒有半點成功的經驗跟案例的情況下,貿然選擇「創業」,只因為看人家當老闆好像很賺錢,又不用看人臉色。我知道這講起來很殘酷,但這幾乎是大部分窮人一生的軌跡,如同前陣子在網路上非常火紅的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

 

可怕的事情來了,你想一想,假設這個在自己一生當中,連續做出無數次錯誤決定的人,成為了你的父母,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基本上你長大成人以後,你的失敗率,幾乎是妥妥的比成功率來得更高的,不是嗎?要知道,我們在進入國小以前,家庭教育扮演重要角色,因為他是形塑每個人價值觀的重要歷程。簡單說,不論你爸媽是成功還失敗,你都必須被這個人給教育,而要一個此生沒做過太多正確決定的人,教育你成為一個未來對社會有用的人,你說這談何容易?

 

孟子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大家都知道我是做行銷的,曾經替不少喊得出名字的企業做過行銷顧問,但每次在和朋友聊到我的工作內容時, 他們總會不經意地談起他們認為某個產業可以怎麼做行銷,表現出像是在教我的樣子,關鍵是他們也不是行銷從業人員,更沒有半點成功經驗。

 

你如果曾經點開過Youtube 音樂影片底下的留言,你也會發現留言處有非常多人在教林俊傑、周杰倫、Ariana Grande、Ed sheeran 怎麼唱歌,例如「這一段假音不夠好」、「氣息不夠順」、「共鳴不好聽」,而這些人可能終其一生也沒接受過一次正統的音樂訓練。又好比每當新政策推出時,很多人就會開始發文指導政府應該怎麼做, 貌似自己學過政治學一樣,殊不知只是看了幾年新聞,就誤以為自己是政治學者。

 

我要說的是,即便是沒有成功經驗,更甚者是連續做出無數次錯誤決定的人,也會有「好為人師」的傾向,這就是為什麼,階級固化幾乎是一個必然結果。所以依照上面的邏輯,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他窮。」我知道這話聽起來非常刺耳,但我很懊悔自己在長大之後才明白這個道理。

 

在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書中提到:「價值觀決定一個人的選擇,而選擇決定了一個人的結果。」

 

顯然,很多人的窮,並不是他自身的錯誤,而是他身邊周遭存在大量不見得有成就卻自以為是成功人士的人,並從他幼年乃至成人,「持之以恆」地灌輸給他不見得正確的建議,導致孩子在未來做出錯誤的選擇,進而影響自己的結果。悲哀的是,那些曾經教育他的大人,卻仍舊會堅信自己的想法是絕對正確的,這就是我們可以預料的一個出生在窮人家庭裡的小孩的人生軌跡,因為我也曾經走在這個軌道上。

 

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在Youtube 看專門講解國外刑事案件的影片,例如「Eric 長安萬年」或「謎案追蹤」等頻道,你不難發現那些罪大惡極、最終在法庭上被判終身監禁甚至死刑的犯人都來自破碎的家庭,深究他的家庭背景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他父母的過往,可能比站在法庭上的那個孩子都來得「精彩」。

 

延伸閱讀:

 

常見到建設公司董娘幾千萬在買農地,難道是地價要暴漲?代書揭有錢人買地節稅3心機

在雙北有多少資產才能算有錢人?銀行退休老員工直言:中上的家庭有7、8千萬資產應該不過分

 

富人家的孩子,先天就比窮人家的孩子有見識

 

歷史學家Rutger Bregman 在TED 的演講〈Poverty isn’t a lack of character; it’s a lack of cash〉當中有提到,這是因為「稀缺心態(Scarcity mentality)」, 簡單說,當一個人基礎的生活都無法被保障了,眼前的飯都吃不飽,哪還有什麼閒時間去思考未來,又怎麼可能上「時報悅讀網」買上一本書,培養自己的見識呢?

 

接著,一個身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他從小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識別的東西,先天就是比窮人多得多,就拿吃飯這件事舉例好了,我遙想我第一次被人請去牛排館吃飯的時候,我連刀子要用右手拿還是左手拿都壓根兒不知道, 於是被人當笑話。但富二代從小就吃過無數間高級餐廳, 而我們從小吃過的可能就只有滷肉飯、魷魚羹,你覺得我和他們在心中對於「好服務」的定義,會是一樣的嗎?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花7 萬元買iPhone13 的人都傻子?〉我當時強烈建議大家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去體驗一次最頂尖的產品,甚至住一次高級飯店,尤其如果你打算創業。因為只有體驗過好東西,你才能知道什麼是真的好,而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你在創業的時候,也才能夠知道需要提供什麼服務,才能讓客人滿意。

 

如果你曾經到過一些新店家用餐,並且吃了第一口,心中就閃過一個念頭,「這麼難吃的東西是給人吃的嗎?」那麼你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有些東西在有見識的人眼裡,那叫「注定失敗」,但反觀有些人卻覺得這玩意兒「有機會」,這就是關於有沒有「見識」的區別。

 

美國教育家Betty Hart 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調查了42個家庭兩年半的時間,並在1992 年發表成果,他發現,窮人家的孩子在4歲的時候,所擁有的單字詞彙量,少於富人家小孩3千萬個。儘管有一派的專家學者認為,這樣的研究顯然已經過時了,並且他的調查基數也僅僅不過42個家庭,所以不能以偏概全,這一派學者認為窮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的單詞量,沒有差距到3千萬個這種誇張的對比,「頂多」就400萬個。這都什麼鬼?400萬個單詞,於我而言也是天差地別啊!

 

其實用邏輯去推想也能夠理解,一個窮困家庭最常爭吵的話題就是「錢」,不諱言的,我家就是這樣,例如我從小家裡只有一台二手電腦,我跟我哥常常因為爭吵誰先用、誰後用、用多久的問題,三天兩頭就打大出手,甚至我哥曾經為此事拿椅子砸我,用剪刀指著我,導致我們雖然同住在一個屋簷下,但卻有整整5年時間,沒講超過10句話,這不是誇飾法,這是真的。在這種情況下,我的語言能力肯定僅限於無理爭吵,而非有效溝通,這也側面應證了為什麼富人家孩子和窮人家孩子可用的單詞量, 能達到400萬甚至3千萬差距的原因。現在光想就覺得不可思議,要是我未來的兩個孩子,為了電腦搞得兄弟鬩牆,我一定一人買一台電腦,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哪會看著他們短兵相接,以生命作為代價只為一台破電腦。

 

不過這邊還是要提醒一下,不要以資源不足作為合理化自己失敗或不可能翻身的藉口,人們往往會誤以為擁有更多資源=獲得更好的成果,我相信你應該曾經聽過很多人的仇富言論,抱怨某個富二代開了間公司,上了間好學校,於是將別人的成功全歸因於那是因為「拎北好野」,我家沒錢,所以我沒機會成功,於是怨天尤人、成天抱怨,那就又犯了心理學上的「自我歸因偏差」了。

 

我在大學的時候學了攝影,因為早期是玩音樂的,所以認識不少音樂人,印象非常深刻,某次有個朋友介紹的歌手想找我做影像,但他表示自己預算不足,可能只能花2千請我做一隻MV。然而我看到他在Instagram 上每天穿新衣,還抽菸,我心裡就想,「有些人之所以會失敗, 那真的是自找的。你大可以把治裝跟買菸的錢省下,讓你更好地做音樂,可是你偏不,那麼你失敗要怪誰?」

 

作者簡介_武敬凱

靠著自學攝影及行銷,30歲以前已受邀完成500場以上的講座課程,邀約單位遍布商界及學界,並先後於十多間知名品牌擔任行銷顧問,知識型影片在媒體曝光次數逾百次。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延伸閱讀

商界首富鋃鐺入獄應證「有錢人沒幾個有好下場」?2案例看窮人財富瓶頸:渴望致富卻不是真心愛錢

2023-11-15

富人小孩進台大的機率,是窮人小孩的6倍!台大教授分析頂大生4特殊現象:大學教育翻轉了誰?

2023-09-19

為什麼月薪13萬,卻依舊覺得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同事的抱怨讓她醒悟: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

2023-08-28

夫妻倆苦一點也要投資兒子求學!60歲退休工程師教會我:窮人和富人對於「累積財富」的最大差異

2023-07-26

窮人讀台大有多痛苦?國中當女工、拚命進台大:我用學歷證明「一個工人階級的女兒有多努力」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