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蘋果電動車搞了八年 比首款iPhone還難產!為何蘋果不做Apple Car 可能面臨類似鴻海成長瓶頸?

蘋果電動車搞了八年 比首款iPhone還難產!為何蘋果不做Apple Car 可能面臨類似鴻海成長瓶頸?

劉煥彥

科技

蘋果、shutterstock、鴻海提供

2023-01-09 21:30

蘋果電動車Apple Car多年來都是外界好奇的焦點,但也一直只聞樓梯響,且2022年底有媒體報導,蘋果再度延後Apple Car進度後,這個專案似乎前景更黯淡。

但真的如此嗎?

長期追蹤蘋果動態的華爾街知名分析師、現任紐約創投業者Loup Ventures共同創辦人的Gene Munster,日前發表專文分析,從邏輯上來看,2023年蘋果營收站上4000億美元大關後,成長動能幾乎到頂。

因此,繼2007年問世的第一代iPhone,為蘋果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全球手機霸業後,下個最可能實現的成長動能,非電動車莫屬。

無巧不巧,身為蘋果最重要代工組裝夥伴的鴻海,2016年後營收雖持續增加,獲利卻連續四年負成長,意味鴻海也進入成長瓶頸。

在董事長劉揚偉擘劃下,兩年多前鴻海敲定進軍電動車領域,希望成為下一個成長引擎。

 

iPod一年半就問世 iPad則花了六年

 

Gene Munster日前撰文指出,在蘋果內部名稱為「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的電動車開發專案,可說是命運多舛,而且現在已經進入開發的第九年,還沒看到商業產品問世的機會。

 

反觀蘋果過去正式推出的各式產品,在問世前的開發時間以iPod的一年半最短、iPhone是三年,iPad則是六年。

 

在2015年終止開發的蘋果電視,之前也已經做了六年;2023年很有可能亮相的MR頭盔,也是開發了大約六年。

 

換句話說,Apple Car(Project Titan)已經是蘋果史上最難產的產品專案了。

 

 

若能搞好電動車 蘋果再一次轉骨就靠它

 

儘管如此,Gene Munster分析,從兩個原因來看,蘋果還是有做電動車的需要及理由。

 

第一,汽車的概念已經大大翻轉,如今不在是裝在輪子上的引擎,而是裝在輪子上的電腦。

 

特斯拉已經證明了,在汽車業把軟硬體及服務都垂直整合的威力有多大,而這個模式恰好是蘋果在3C產品領域玩到極致。

 

第二,如果搞好電動車,光靠這個產品就可以解決蘋果的下一個成長挑戰。

 

蘋果2023年營收將衝破4000億美元(約合12.32兆元台幣),從大數法則來看,如果蘋果接下來只看可以開發的中等規模市場,業務要進一步成長很難,而汽車市場大到足以進一步推升蘋果的成長速度。

 

Gene Munster說明,全世界每年銷售約7500萬輛汽車,若以平均售價32000美元(近98萬元台幣)計算,這個市場規模就有2.5兆美元。

 

假設蘋果可以吃到全球2%的汽車市場(150萬輛),每輛車平均售價10萬美元(約308萬台幣),如此每年營收將多出1500億美元。

 

如果未來七年蘋果的核心事業每年成長5%,蘋果到2030年每年可以賣出150萬輛Apple Car,那麼Project Titan在2030年可望貢獻蘋果總營收達25%。

 

Apple Car代工組裝廠 要找Magna或鴻海?

 

Gene Munster提出了另一個觀察點,是蘋果要找誰當Apple Car的代工夥伴?

 

他文中沒有提到鴻海,而是之前外傳可能選項、加拿大汽車製造商Magna

 

 

因為,Magna沒有地緣政治風險,已經是全球汽車零組件供應巨擘,而且每年為賓士、寶馬、捷豹及豐田等一線品牌生產近400萬輛高級車。

 

如果蘋果選擇了Magna,他估計從產線安裝到產量達到一定水準,大約需要3~5年,這跟特斯拉Model 3的經驗曲線相當。

 

因此,Gene Munster推估,蘋果大規模量產Apple Car的時點,將是2030年。

 

劉揚偉:只要客戶想得到,我們一定做得到

 

其實多年來,鴻海的名字也常常跟蘋果電動車被外界放在一起。

 

2022年5月有美國媒體報導,蘋果擬由鴻海代工生產的發展多年的Apple Car,董事長劉揚偉就首次公開回應,他不點名地表示,鴻海精神就是「只要客戶想得到,我們一定做得到」,既未承認也沒否認。

 

劉揚偉在5月線上法說會回覆媒體提問,日前美國傳出蘋果找鴻海洽談代工Apple Car一事時重申,鴻海標準答案當然是不能評論單一客戶或單一產品,但「對於現有的大車廠或新創車廠都有接觸,我們是否有能力具備為大客戶量產(電動車)的能力?」

 

汽車的製程非常複雜,不像手機,需要看產品設計對於製程的要求是什麼。對於還在思考中、設計還沒有確定的產品,我現在很難回答是否具備了相關能力。」

 

「但是,我們一定會盡最大能力,去提供車廠需要的技術力,讓車廠可以順利量產。」

 

「這就是我們鴻海的精神,也就是一定要想盡辦法,讓新的製程落地。」
 

「對我們客戶來講,只要你想得到,我們就一定讓它做到。」

 

 

延伸閱讀

裕隆今年喜上加喜? 鴻華先進傳本季IPO、納智捷n7下半年交車 原來都要追溯到三年多前「這件事」

2023-01-09

鴻海要去泰國做電動車了! 合資工廠今動土 拼2024年起量產 年產量要從5萬輛拉升至30萬輛

2022-11-12

鴻海要幫傳統車廠組裝電動車了! 劉揚偉今法說會透露:有一家可能即將落地 「明年是電動車非常關鍵的一年」

2022-11-10

台灣血統白牌電動車可望打進日本!3人座EV、售價64萬台幣有找 為何傳統車廠也找上MIH?

2022-11-08

總統大選號次出爐!柯盈配1號、賴蕭配2號、侯康配3號,蕭美琴:美德雙全,穩健向前…3組口號一次看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