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今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在每桶60至70美元間盤整波動,近月國際油價漲勢驚人,10月初一舉突破每桶80美元,10月15日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更收在每桶84.86美元。這波國際油價漲勢凌厲,主要是因原油需求成長超乎預期,以及供給面出現增長瓶頸,兩者共同造就近期國際油價的強勢多頭格局。
先進國需求意外強勁
四原因卻致供給出現瓶頸
就需求面來看,美歐等先進國家基於疫苗覆蓋率提高,以及防疫策略轉向為「與病毒共處」,因而加大解封力度、放鬆邊境管制,帶動商務、旅遊等交通運輸流動性增加,促使原油需求成長;再者,解封後配合各項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的激勵,讓主要國家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對原油需求量較高的製造業也明顯加溫,雙雙呈現V型反彈,均讓原油需求自疫情谷底快速回升。
而天然氣價格飆升(原油和天然氣在發電上具替代性),則又提高原油發電需求。因此,在交通、工業及發電需求的多重因素下,國際原油需求的增速比預期快上許多。
但在此同時,去年原油供給增長卻持續落後需求,今年以來甚至出現供給瓶頸,導致供需缺口不僅沒有因為國際油價攀升而有所收斂,還持續擴大。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報告顯示,今年九月全球原油供需缺口達每日262萬桶,較8月的125萬桶進一步擴大,因而刺激國際油價向上突破。
原油供給面之所以出現增長瓶頸,原因有四: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油產業長期投資不足,使非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國家原油產量增長受限。摩根大通六月即表示,受削減負債、提高配息及減碳目標等因素影響,全球上游油氣產業投資缺口持續擴大。過去7年,上游油氣產業資本支出預算已減少2/3,預期未來10年投資缺口高達6千億美元,這將使國際油市無法滿足基本的需求增長。
第二個原因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成員國及盟國(OPEC+)的增產策略保守。10月初,OPEC+會議仍維持每日40萬桶的緩慢增產速度。OPEC+國家不願快速增產,主要是因對全球經濟復甦動能的持續性有疑慮,以及對伊朗原油回歸國際市場可能引發的價格下跌預留空間,此外,2014年後長時間的低油價也讓OPEC+國家財政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