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大玩變臉戲碼,對著順差國懲罰關稅高高舉起,預告打人又喊暫緩90天,把關稅當武器舞得虎虎生風。《今周刊》上一期已經針對他的戰略思惟、企業衝擊等面向,以封面規格為讀者解析,但新的變化又來,值得繼續追蹤。
此刻,關稅談判才剛開始,各國軟硬態度不一,會如何收場,就像走在大霧籠罩的暗黑叢林。但有一點很明確,世界分裂而對立,大國會有更多的合縱連橫、利益交換,小國夾縫求生,不免謹小慎微。
企業亦然。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實力差距大,小企業應付變局更加戰戰兢兢,因為相對脆弱、禁不起策略誤判的代價。不過,回顧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挑戰從來不缺,也都有企業挺過危機,愈做愈壯大。
在中國、台灣、美國有生產基地,客戶遍及歐亞美的東陽,總裁吳永祥此刻便是氣定神閒。他能從容不迫,關鍵在於公司早就分散風險,不押寶單一市場、單一客戶,不論美國、中國,還是台灣,都有布局。他說:「『不確定』是流行語,掛在嘴上不能解決問題,要想的是,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會怎麼做。」
全世界都在承受川普給的壓力,對手也處於同樣情境,高明的企業主不僅要搞懂川普的想法,還要思考四面八方的對手如何布局。
政府也一樣,所謂「知己知彼」的彼,除了透視川普變臉把戲,也要綜觀全局,體察台灣產業與他國的競爭形勢,才能掌握全局,務實地為台灣產業轉骨指向,走出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