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新加坡打造全球最綠都市,駐星代表童振源見證從「花園城市」到「自然中的城市」的蛻變

新加坡打造全球最綠都市,駐星代表童振源見證從「花園城市」到「自然中的城市」的蛻變

童振源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5-06-23 14:23

新加坡,這座以高樓林立與都市繁華鬧區聞名的城市國家,自獨立以來,始終致力在城市化進程中融入綠色元素,從最初的「花園城市」願景,逐步邁向「自然中的城市」目標。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也為全球城市的可持續城市發展樹立了典範。

 

「花園城市」的願景與實現


1963年6月16日,新加坡開始推動植樹活動,時任總理李光耀種下一株黃牛木。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於1967年提出「花園城市」的構想,期望透過大規模植樹與建設綠地,改善生活環境、吸引外資,並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此一政策標誌著新加坡在城市規劃中正式納入綠化作為核心戰略。


根據此施政方針,新加坡展開全國性的綠化運動。至1970年底,已種植逾5.5萬棵樹木;1974年累計新增15.9萬棵;2014年更達到140萬棵;2017年超過200萬棵。

 

2020年前,新加坡每年種植約5萬棵樹,政府在2020年推出「百萬樹木運動」,目標是在未來十年種植100萬棵樹,但到2025年3月已經種植783,062棵樹,可望提前4-5年達成目標。

 

至2025年,國家公園局管理的樹木總數達到600萬棵,顯示出穩健而持續的綠化成果。


同時,公園建設亦迅速發展。1975年僅有13座公園、總面積約8.8平方公里,占國土1.5%;2014年已增至330座,面積達97.1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6.7%;2025年則進一步擴展至405座公園,總綠地面積達163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22.1%。 


至2025年初,全國已有超過40%的土地被綠化覆蓋,涵蓋自然保護區、公園、道路綠帶、建築綠牆和空置的國有土地,構築出多層次的綠色城市網絡。

 

這些公園與綠地不僅為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也被譽為城市的「綠肺」,在改善空氣品質、調節氣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城市的景觀

(圖片來源:童振源臉書)


都市綠道與景觀設計


新加坡的綠化策略不僅限於公園,而是全面深入城市空間。主要道路與高速公路兩旁種滿了高大茂密的樹木,形成自然「綠色隧道」,有效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營造舒適的交通環境。

 

中央分隔帶則種植如三角梅、美人樹、黃金雨樹與鳳凰木等多樣花木,為城市景觀增添色彩與層次,提升城市的美學價值。


工業區的綠化亦成為政策重點。自2020年起,國家公園局啟動計畫,目標於2030年前在如裕廊島等工業區增植17萬棵樹。至2023財年,新增植樹2萬棵,總數已突破11.5萬棵,反映出即便在生產重地也不忽視綠色佈局。


綠建築與永續城市理念


城市綠化亦延伸至建築環境,體現「垂直森林」理念。如皮克林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COLLECTION Pickering),其建築外牆與露台滿植綠意,成為融合自然與建築的經典案例。這類建築不僅降溫節能,更提升城市美感與生態品質。

 

皮克林賓樂雅酒店

(圖片來源:童振源臉書)


新加坡許多住宅區周圍都環繞著大片森林,讓居民即便生活在都市,也能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清新空氣。這種都市與綠地共存的模式,使新加坡真正實現「自然中的城市」,讓都市發展與綠色生態相輔相成。


國家公園局正積極推動高層建築綠化措施,包括垂直綠牆、綠屋頂與空中花園等,既有助於降低建築物溫度,也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更加舒適。

 

目前全島已完成約193公頃摩天大樓綠化,展現出在高密度都市中擴展綠意的創新能力。


邁向「自然中的城市」


2021年政府發布《新加坡綠色計劃2030》,為「自然中的城市」願景擘劃清晰藍圖。

 

計畫目標包括:2030年前種植100萬棵樹、每戶步行10分鐘可達公園、新增1,000公頃綠地,以及每千人配置0.8公頃綠地,並建構多條綠色走廊,強化全島的生態連結與韌性。


具體策略包括建構長達387公里的綠色走廊系統,連接主要公園與自然保護區,不僅便利居民步行與騎行,也提供野生動物棲息與遷徙通道。

 

另建構210公里「自然之路」,模仿森林生態結構,以利鳥類與蝴蝶活動,同時調節街道微氣候。


此外,國家公園局亦致力於生態修復與物種保育。截至目前,已修復40公頃森林與海岸棲地,目標2030年前達80公頃。

 

同時,推動超過80種植物與40種動物的物種恢復計畫,使新加坡人得以在都市綠地中親見如紅樹、巽他懶猴等稀有本土物種,實現生態教育與保育共融。


這場從「花園城市」走向「自然中的城市」的蛻變,是新加坡對於永續未來的長期承諾。其精密的規劃與系統化推進,不僅改寫了城市與自然的關係,更為全球面對氣候變遷與都市化挑戰的國家提供了可借鑑的發展模式。

 

作者簡介_童振源

中華民國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現任駐新加坡代表,曾任僑委會委員長、駐泰國代表、國安會諮委、行政院發言人、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政大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遠景基金會中國經濟分析計畫主持人。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新加坡從「花園城市」到「自然中的城市」 新加坡,這座以高樓林立與都市繁華鬧區聞名的城市國家,自獨立以來,始終致力在城市化進程中融入綠色元素,從最初的「花園城市」願景,逐步邁向「自然中的城市」目標。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也為全球...

Chen-yuan Tung 發佈於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延伸閱讀
高齡化社會解方!新加坡樂齡組屋「海軍村」為何讓長者超愛住?駐星代表童振源分析成功關鍵
高齡化社會解方!新加坡樂齡組屋「海軍村」為何讓長者超愛住?駐星代表童振源分析成功關鍵

2025-06-19

新加坡碳稅漲5倍,收入卻比預估少逾三成!成效為何未如預期?
新加坡碳稅漲5倍,收入卻比預估少逾三成!成效為何未如預期?

2025-06-12

參訪新加坡管理學院給我的啟發!駐星代表童振源:新加坡的教育成為全球化服務業
參訪新加坡管理學院給我的啟發!駐星代表童振源:新加坡的教育成為全球化服務業

2025-06-08

從台灣鋼鐵廠童工到新加坡富豪榜第8名!赫比集團28年成長1萬倍,85歲董座姚曉東的傳奇人生
從台灣鋼鐵廠童工到新加坡富豪榜第8名!赫比集團28年成長1萬倍,85歲董座姚曉東的傳奇人生

2025-06-08

賴清德表態成立主權基金,牽動國家兆元資金…台灣能否複製挪威、新加坡「創富」奇蹟?
賴清德表態成立主權基金,牽動國家兆元資金…台灣能否複製挪威、新加坡「創富」奇蹟?

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