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越來越像是「尾巴搖狗」——甚至現在連主人也被搖動了。以色列在與美國的關係中,似乎已不再是從屬的一方。相反地,美國的外交政策愈來愈多地方受到以色列優先事項的影響,即使這些優先事項與美國更廣泛的利益相衝突。
那麼,美國為了以色列在軍事、外交和經濟上付出這麼多,究竟得到了什麼?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回報值得懷疑。
有些人認為,如果沒有以色列,分裂的阿拉伯世界——遜尼派、什葉派、庫爾德人、伊巴德派等——可能會團結成一個強大的伊斯蘭集團,對西方懷有敵意。但歷史上並無此類情況的證據。即使面對以色列這個共同對手,該地區依然嚴重分裂。
妖魔化阿拉伯人有其戰略功能
實際上,過去幾十年來,特別是在西方和以色列的敘事中,出現了一場將阿拉伯人描繪為非理性、暴力且無法和平共處的持續運動。這種妖魔化有其戰略功能:它為以色列的特殊地位辯護,同時壓制了阿拉伯世界合理的聲音與訴求。這類敘事不僅無助於保護美國利益,反而限制了政策討論的空間,並加劇了地區的不穩定。
現在是時候提出一個艱難的問題了:這個同盟還符合美國的利益嗎?還是僅僅在巨大的代價下,鞏固了一個單方面的議程?
▲美國總統川普以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日前在白宮會晤。
在這樣的背景下,若台灣誤以為川普對以色列的特殊支持模式也會套用在台灣身上,而可以高枕無憂,實是極其危險的誤判。美以關係的特殊性,是建立在數十年宗教信仰與文化共鳴之上,而非單純的地緣利益考量。若台灣無視這層結構性差異,而對未來的美台關係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恐怕將陷自身於難以承受的戰略風險之中。
編按補充:什麼是尾巴搖狗?
過去左派理論家提出了「倚賴模式」(Dependency model)描述富裕國家和第三世界的關係,強國擁有絕對優勢,第三世界只能臣服。但這樣的關係並不是絕對,落後國家可以對富裕國家說:「如果你不幫助我們,我們的問題會繼續輸入貴國。」
這種倒轉過來的倚賴模式(Reversed dependency model),在政治學裏面有一個非正式名詞:「尾巴搖狗」(The tail wags the dog)。同樣地,「尾巴搖狗」也可以應用在經濟學上,假設你欠下銀行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銀行可以絕對控制你,例如可以隨時沒收你的財產。
但如果你欠下的是幾十億,銀行反而要怕你,不管你的生意如何艱難,銀行也會誓死繼續支持你,因為一旦你倒閉,銀行就得吃下一大筆壞帳。
延伸閱讀:台灣大未來》美國要贏中國只能從網路下手!朱敬一:貿易戰不會打太久,但科技戰會很久「台灣是最佳幫手」
作者簡介_湯先鈍 Simon H. Tang
Californian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與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兼任教授;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PhD of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