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好人難做

好人難做

2013-09-12 13:41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要將經營與社會公益合在一起,挑戰性很高,甚至是「好人難做」。

近來有些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和學者,對「社會企業」抱有頗高的期望,甚至付諸行動。他們很有理想,當前社會也確有需要,然而「以企業的架構來從事公益」能否成功,建立在不少關鍵前提上。如果這些關鍵前提不存在或無法達到,還不如將努力重點放在說服選民、推動立法,設法用制度化的方式將「社會利益」表現在企業追求利潤的過程中。

現在舉一古典例子來說明。

假設政府對工業汙染並無嚴格規範,然而有一家工廠基於對社區的愛心,投入成本,將其所產生的汙染大幅降低。此事值得肯定,但後續的發展是:

由於成本提高,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獲利不如那些「沒良心」的同業,結果造成此工廠的投資人不滿,也影響員工的收入和工作機會。由於顧客和投資大眾多半只重視價格、品質以及投資收益,未必在乎工廠究竟在防制汙染上做了多少努力;員工對經營者的用心即使高度肯定,但若影響自己的收入甚至就業,則可能重新評估。當這些發生時,工廠的永續經營就會發生問題。

這個例子說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將經營與社會公益合在一起,挑戰性很高。成功的前提包括:第一,社會企業的愛心雖然提高成本與價格,但大部分顧客認同其理念,願意付出較高的價格來支持其理念。

第二,投資人認同其理念,願意接受較低的投資報酬率;員工認同其理念,願意接受較低待遇。

第三,此社會企業的經營能力明顯高於同業,即使投入大量成本於防制汙染,產品成本也不會提高。

第四,資金完全是自有的,為了實現愛心,不在乎投資報酬率和資金運用的機會成本。

第五,經營團隊為了實現愛心,願意少拿薪水去彌補那些因為防制汙染而產生的額外成本。

本例中的「汙染防制」若換成「雇用弱勢人員」、「確保食品安全」等,道理也一樣。換言之,在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體制下,產品銷售與資源取得都面對嚴苛競爭,若無合理的立法規範與嚴格執行(如立法強制所有工廠都達到同樣汙染防制水準),靠愛心將「經營與社會公益」合在一起並不容易,甚至是「好人難做」。

這也是我們主張社會公益的工作,大部分必須靠政府、立法機構推動執行;而企業和公民的重要角色,一則在努力推動立法,二則本身嚴格遵守法令。

大家都同意非營利組織應更重視效率,甚至應像企業運用價格機能來協助資源的分配方式,但這些都算是「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的一部分,與「社會企業」的經營架構是完全不同的。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人人羨慕的台積電,他卻崩潰離職!壓力大到睡覺手抖、最怕「手機震動聲音」過來人:職缺決定命運

2023-09-21

窄巷中的南印度菜

2024-01-10

被感染的人越來越多!小心3病毒正流行...醫憂無止盡:每種病毒還會1次、2次、3次一直得

2023-09-18

發錢了!中秋紅包最高「7000元」!這天前直接入帳免申請 新北市民1族群領得到

2023-09-18

吃多力多滋不洗手、喝咖啡等買1送1…柯文哲列「還沒財富自由會做的10件事」背後真相掀論戰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