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越南抗議太平島實彈演習,學者分析:為何台灣執著堅守太平島,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負面後果?

越南抗議太平島實彈演習,學者分析:為何台灣執著堅守太平島,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負面後果?

2023-06-14 12:07

台灣軍方6月7日在太平島周邊水域舉行實彈射擊,對此越南外交部批評台灣嚴重侵犯越南主權。台灣外交部重申對於南海主權主張,並且表示,太平島屬於中華民國領土,有權在太平島上及其相關海域行使作為主權國家的一切權利。對於在南海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關係上台灣的主權定位議題,我與一些學者朋友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供讀者參考。

 

許多西方與中國的學者都對「主權」採取非常質疑的態度。主權這個觀念,是在1648年西發尼亞條約後建購起來的。當初的主旨是爲了消珥國際間三十年來不斷的宗教戰爭,它由虛空而建購了「國家之上無更高的權力!」與「國家主權不容侵犯!」的兩大「國際法」原則(請注意我在國際法上面加了引號,是因為國際法是否合乎法律的定義都有爭議)。然而事與願違,二十世紀以來主權至上這個觀念反而成為各國引用以擴張實力,製造無謂衝突的藉口。尤其以強權為最!

 

一般國際現實主義的看法是主權的維護只有靠當事國自己、盟國與國際組織的實力來支持。

 

在2016年,菲律賓對中國提起的案件中,國際常設仲裁法院的裁決中,將太平島定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的「岩石」(因此不享有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權益)。法院的理由是太平島不具備自給自足的自產淡水的條件。

 

一言以蔽之:所有南海的島礁,包括中共填造的,都不具備申訴主權與享有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權益。

 

這個國際法院的裁決,除了美國因為自我利益的關係而承認與尊重外,其他各國,尤其是中國乃至於提出控訴的菲律賓,都拒絕接受。

 

作者簡介_湯先鈍 Simon H. Tang

Californian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與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兼任教授、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PhD of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這也重新印證了現實主義的觀點:國際關係是一個無政府狀態(無世界政府,世界警察,世界法庭,或有執行力的法律)!

 

我們也認為太過執著於堅守太平島與其他台灣控制的前哨島礁,可能會造成更對台灣國家安全的負面後果.

 

中共的一個可能的策略是輕易的佔領並且俘虜台灣防守南海島礁的部隊。在此之後,它可以選擇繼續佔領或者迅速撤離。佔領這些島礁當然會引發美國的軍事行動,因為這許多島礁位於南海,必然造成與美國和鄰國們明顯與立即的衝突。但是如果中共以戰俘作為人質,然後迅速撤離這些具有很小的戰略價值且易攻難守的島礁,將給中共很大的操縱空間,並在台灣社會內部製造分裂。

 

另外,我的一位學者朋友對封鎖台灣本島的方式進行了與以往分析截然不同的深入思考。一個中共可能採取的新封鎖策略是:縮短封鎖的時間,每次可能不超過數天,在台灣或美國做好打破封鎖的準備之前(打破封鎖需要一些時間),北京可以輕易終止封鎖,以管控並減少對周邊國家的交通和經濟造成的損害。這樣的封鎖可能會每年發生數次,因為它們的目的並不是通過單一次封鎖迫使台灣屈服。最重要的影響是,如果這樣的封鎖頻繁發生,將給台灣的經濟、內部士氣和凝聚力帶來巨大壓力,從而迫使台北與北京進行談判。

 

我們誠摯的建議台灣集中力量解決許多其他更重要的問題,並且廣結善緣以聯合有能力制衡乃至嚇阻中共侵犯企圖的盟邦。

 

總而言之,太平島的戰略的重要性與政治象徵的意義在哪裡,台灣政府應該重新思考,而且在政府決定處理方案後,發動政府宣傳力量,來教育民衆以面對它的未來。

 

作者簡介_湯先鈍 Simon H. Tang

Californian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與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兼任教授;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PhD of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延伸閱讀

避戰才能和平?學者列10點反擊知識藍「讀書讀到書背去」:想要和平,就為戰爭做準備

2023-06-02

習近平一旦武統將「再教育2300萬刁民」!學者:台灣失去的不只繁榮民主,還有自由尊嚴

2023-05-21

「若台灣人民沒有國家認同,那未來已被註定!」學者提悲觀前景:兩岸政治將重新融合、改造

2023-04-15

豐田又出包!柴油引擎測試造假,4工廠停工「10款車暫停出貨」…台灣市場會召回嗎?和泰車這麼說

2024-01-30

1歲童虐死紀錄疑造假!兒福社工朝「偽造文書、過失致死」送辦,扣3物證調查...董事長:她要勇敢面對

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