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中國ECFA讓利若叫停「台灣最糟少掉1/3貿易順差」!兩岸貿易戰3套劇本全解析

中國ECFA讓利若叫停「台灣最糟少掉1/3貿易順差」!兩岸貿易戰3套劇本全解析

今周刊編輯團隊

政治社會

Shutterstock

2023-09-13 10:43

「若大陸方面啟動報復性關稅,台方直接損失將達300億到500億美元,其中台灣農業將首當其衝……,同時,也不排除大陸可能通過對台貿易壁壘問題採取跨項目制裁。」8月30日,一篇題為「磋商是解決『貿易壁壘』最優選擇」的文章,在中港台媒體圈引起不少討論。

這被刊登在中評社的文章,作者是從事兩岸經貿研究逾30年、中國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在這篇文章中,曹小衡先是細數了台灣對中國的貿易壁壘「罪名」,「台灣對農漁產品、汽車、工業品等做出關稅減讓承諾,減少或解除進口管制措施,但是,對大陸仍單方面設置『大陸物品不准輸入項目』清單……,對大陸相關產業和企業利益造成不同程度損害。」

 

接著,他預告了台灣可以提出「抗辯」的兩個時間,分別是2023年10月12日或2024年1月12日前後。

 

為何是這兩個時間點?因為,今年4月12日,中國官方對台灣首度啟動「貿易壁壘」調查,而根據公告,「調查應在2023年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有趣的是,2024年1月12日的隔天,正是台灣舉行第16任總統大選的日子。

 

這次貿易壁壘調查,可能如何演變?《今周刊》彙整專家學者看法,歸納出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雙邊後續談判破裂,但中國僅禁止台灣「對等商品」出口到中國,也就是台灣禁止從中國進口的2000餘項產品,中國也對等禁止從台灣進口,影響似乎相對有限。

 

第二種貿易壁壘發展的可能路徑,就是曹小衡所稱、中國對台採取「跨項目」制裁,意指中國不排除會對台灣仍具競爭優勢的石化、機械、紡織、塑膠製品等啟動制裁。這也貼近於部分國內專家學者最憂心的發展劇本:全面或部分中止ECFA。

 

「它(中國)可能會從ECFA裡的早收清單(指提早降關稅的商品清單),針對特定產業裡出口量比較大的項目,例如石化、機械、紡織還有運輸等,調整過去給我們的優惠,然後逐步限縮。」現任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專長兩岸經貿研究的張弘遠如此觀察。

 

若發生此情境,熟稔兩岸經貿發展的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提醒,「台灣在最糟情況下,可能因此少掉約3分之1的貿易順差!」

 

不過,還有一種可能是「台灣做出適度讓步」,決定開放進口此前被禁的中國全部或部分商品。在此情境下,紡織、機械等不少ECFA早收清單業者,或得以鬆一口氣,但另一面首當其衝的,將是原先禁止進口品項占比高達43%的農產品。

 

影響多大?根據農業部(當時為農委會)4月底做的初步估算,當前管制自中國進口的農產品共計1066項,「經過評估,如果未來開放中國大陸進口,其中可能受影響的品項約有200餘項,占目前管制中國大陸農產品項目近3成。」但農業部也以中方調查結果未出爐為由,暫不公開明確品項。

 

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建議,若政府最終決定開放中國產品進口,不妨可先從台灣沒有生產、或生產比重很低的品項著手,「例如蘋果或小麥,台灣幾乎沒有生產,我們卻不准從中國進口,這就不合理。」在因應對岸出招衝擊的同時,如何避免這樁貿易戰演變為台灣未來拓展貿易協定的障礙,考驗著政府的智慧。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延伸閱讀

賺戰爭財?台灣工具機流入俄羅斯軍工業、甚至賣進俄國核子研究所...出口禁令下的紅線交易曝光

2024-01-24

台灣工具機隱形冠軍》為打進航太產業,他學開飛機!「市佔率全球第二,如何變世界第一?」

2020-11-10

5歲兒摔斷手向麥當勞「求償7千萬」,消防夫妻LINE對話「買車買房可退休」遭指勒索...二審重判

2023-07-26

新竹女中百年招牌將成歷史!改隸陽明交大,新校名暫定14字...竹女校友難受:沒有第2個百年了

2023-07-25

送花蓮組合屋、開放兩岸海空運直航…傅崐萁宣布訪中收穫豐碩,民進黨:這是中國「養套殺三部曲」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