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疫情「丘陵式」爬升!6月可能有轉折點…李秉穎曝「這時候」恢復正常生活

疫情「丘陵式」爬升!6月可能有轉折點…李秉穎曝「這時候」恢復正常生活

張家麒

健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2022-05-18 14:06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週四(5/19)接受專訪時表示,不敢推估這波疫情最高峰,有很多變數在裡面,他舉例,現在很多公共場所,包括餐廳、電影院、百貨公司等,人少了很多,掉了超過50%,表示民眾自主防疫意識很高,包括母親節餐廳都在叫苦,這些都會影響確診數字。

 

李秉穎週四(5/19)接受《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時表示,民眾加強防疫,可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不只是保護民眾,也能保護醫療機構,重症、死亡人數沒有一下子衝太高,可以維持必要醫療量能,也不會排擠到非新冠疾病病患的治療,不過,若民眾放鬆警惕,確診人數就會衝高。

 

李秉穎分析,台灣疫情可能會像丘陵慢慢爬升、慢慢下降,疫情維持時間會拖長,他也發現,亞洲國家像日本、韓國,疫情高峰持續時間比歐美國家長一點,歐美是3個月,亞洲國家可能要4個月,疫情警戒雖會拉長,好處是醫療量能能夠維持。

 

有醫師預估,6月以後台灣疫情就會降溫,李秉穎表示,高峰後確診數往下降,出現轉折點的時機,「6月可能會發生」,當疫情上升高峰約1個月後會出現轉折點,下降到放鬆到之前防疫水準大約3至4個月。6月恢復正常生活「這是不可能的事」,國外流行曲線都要3至4個月,可能還是要到9月以後以後才能正常生活。

 

對於本土疫情飆破8萬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8萬5還是沒有到達頂端,「還會再持續發展一陣子」。至於南部疫情升溫,外界憂心,未來恐怕出現黃金交叉。陳時中認為,台灣就是一日生活圈,大家染疫情況都會差不多。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5/16的PCR採檢量達新高,有11萬2975件。採檢量持續增加,但陽性率66.7%,和先前差不多。至於總檢測數增加,一方面是因為北部增設許多大型篩檢站,另一方面是中南部疫情正在上升,不過北部和南部確診數都有增加,特別是六都,疫情都在上升階段,須注意未來一周會達到高峰。

 

今日死亡個案中,其中有1名不滿5歲男童,沒有打過疫苗,也沒有慢性病史,羅一鈞證實,此例就是先前報導的基隆2歲兒,死因為新冠病毒感染併急性腦炎及多重器官衰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三(5/18)公布國內新增85,35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5,310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3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5,310例本土病例,為41,073例男性、44,211例女性、2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7,230例)、臺北市(12,069例)、桃園市(9,658例)、高雄市(6,805例)、臺中市(6,770例)、臺南市(4,130例)、基隆市(2,428例)、新竹縣(2,301例)、屏東縣(2,105例)、彰化縣(2,035例)、宜蘭縣(1,936例)、花蓮縣(1,611例)、新竹市(1,287例)、苗栗縣(1,134例)、雲林縣(927例)、南投縣(705例)、臺東縣(699例)、嘉義縣(646例)、嘉義市(464例)、澎湖縣(201例)、金門縣(160例)、連江縣(9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5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0例具慢性病史、20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9日至5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15日。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9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1例、調查中45例,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9日至5月17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841,11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857,374例排除),其中981,141例確診,分別為12,345例境外移入、968,74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17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16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64例、臺北市392例、基隆市59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21例、臺中市19例、新竹縣14例、花蓮縣9例、宜蘭縣8例、高雄市7例、雲林縣及屏東縣各6例、臺東縣及臺南市各5例、苗栗縣3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2例,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延伸閱讀

00878不是存股怎賣了?他對帳單一攤開...7位數股利提前到手 「高歌離席」驚呆一票人:等下波再撿

2023-07-22

青年購屋貸款8/1新制「加碼」上路 額度最高千萬、年限延長:4面向「減壓升級」降低買房負擔

2023-08-01

電信三雄「價格戰」煙硝味濃 「499元吃到飽」將退場!5G、4G新月租低價方案一次看

2023-07-31

退休每月要花4萬,20年後年50萬被動收入絕不夠!高通膨時代退休金規劃3重點:這樣做才能安穩老後

2022-10-07

停班課也必須來上班!他請颱風假遭嗆「就你最特殊、公司要你幹嘛」 主管吼完隔天結局神反轉...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