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天災、暴力傷害等事件頻傳,許多當事人與親屬因此長期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困。但在適當的藥物與心理治療後,患者仍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並產生正向的心理轉變。
每個人或許都有過創傷經驗,並因此聽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這個醫學名詞。但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準則(DSM─5)對「創傷」有明確定義:當事者須暴露於「實際或具威脅性」的死亡、嚴重受傷或性暴力事件。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解釋:「符合直接經驗、親身目睹、得知親友經歷或因工作反覆暴露(例如救災人員),引發的身心強烈痛苦,且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障礙,才符合PTSD診斷標準。至於親人驟逝、閱聽相關新聞事件所產生的陰影,嚴格來說不在定義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