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出社會後,別再追求CP值!吳軍給年輕人的建議「戒掉3個窮人思維」:以為占了便宜,一定會付出別的代價

出社會後,別再追求CP值!吳軍給年輕人的建議「戒掉3個窮人思維」:以為占了便宜,一定會付出別的代價

吳軍

職場

今周刊攝影資料庫

2023-09-23 17:34

百萬暢銷書作家、矽谷投資人、谷歌前設計者、騰訊前副總裁吳軍博士寫給兒女的溫暖人生家書,學校沒教、一定要懂、強大內心的基本智慧!

 

從學生思維轉變到成人思維

 

一個年輕人走出校門,安頓下來,才算完成進入社會的第一步。

 

緊接著,就要面對各種挑戰。

 

我問過很多年輕人新到職場後的感受,他們通常很快就會由緊張而興奮變成茫然而疲憊。

 

他們說,雖然已逐漸適應工作的節奏,但是依然活得很累。

 

很多人不得不過朝九晚九,一周工作六天的生活,只為了存錢買房、養家糊口,他們既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也沒有自己想像中的事業發展,且常會問我:「有沒有什麼捷徑,能讓自己提升得快一點呢?」捷徑是沒有的,但少走冤枉路是能夠做到的。

 

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別人的觀察,我總結出八個要點。

 

做到這八點,就能少走彎路,直奔目標。本節先來說三個有關思維方式轉變的要點,其他五個則在下一節具體介紹。

 

一、不是學某個人,而是做對的事

 

在學生時期,通常都是照著學、跟著做,目標很明確:在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就是自己要學的。

 

即便到了實驗室做研究,有了一些主動性,基本上也是跟著指導教授或者學長學姐的腳步,不會有心思和機會考慮自己該如何選擇目標。

 

進入社會後,被學校、老師安排的目標突然消失了。

 

因為缺乏目標,很多人在畢業後的前幾年,都像腳踩西瓜皮一樣,滑到哪裡算哪裡。

 

某些人會以為,自己的工作也是由老闆安排,似乎和在學校時差不多。

 

其實,當我們從學生轉變成社會人士,思維方式就要改一改了。

 

你要相信自己不會永遠是為他人打工的上班族。

 

即使十年後你依然是一名員工而不是老闆,你也可能是以一種和公司合作的方式工作,而不是其附庸。

 

也就是說,在你需要這份工作的同時,公司也離不開你。

 

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找對人生目標。具體來說,就是要把目光放在對周圍的人和社會有貢獻上,而不是一味放在成功上。

 

我在「得到」App 的專欄《矽谷來信3》中多次提到,一個人的眼睛往哪裡看,他就會慢慢成為什麼樣的人。

 

很多人把眼光放在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身上,一心想成為那樣的人。

 

於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模仿那些人的做事方式,好像依樣畫葫蘆,早晚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那樣的人。

 

然而,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其實並不值得大家學習,而且即使你努力學,也學不來。

 

畢竟,你不知道他們成功的真正原因。

 

檯面上說的,和私底下可能差異頗大,即使有機會學,也說不定害處大於好處。更重要的是,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其實爭議層出不窮。

 

就拿大家很熟悉的臉書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和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來說,其實沒有人能學得了他們。

 

幾年前,祖克伯經常往返中國跑,成為網紅,不管他做什麼事,大家都覺得好。

 

很多人把他當作偶像,將他的缺點也硬說成優點。

 

但是,有些人沒學到他的本事和全球化的視野,倒是把他當初坑合夥人,後來用不光彩的方式排擠競爭對手的手段,當成「競爭經驗」的教材來學習。

 

不難想像,這樣的人不僅無法複製祖克伯的成功,還有可能在各種環境中都遇到巨大的阻力。

 

而這幾年,祖克伯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名聲都不太好,把他當偶像學習的人,可能會有三觀盡毀的感覺。

 

馬斯克的情況與祖克伯類似。

 

很多人沒學會他踏踏實實做事的本領,倒是學會了他把攤子鋪很大、不斷講故事的作風,最後搞得自己收不了場。

 

盯著一個人去模仿,很難真正學到什麼,不如做好自己的事。

 

哪怕你現在沒有什麼成就,但只要你做的事真正對周圍的人和社會有貢獻,就會慢慢得到大家的認可,被賦予越來越重大的責任。

 

人的重要性就是這樣一步步提升的。

 

十幾年前,我和美國普渡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授,聊到工業界巨擘們的貢獻,他的一個觀點讓我深受啟發。

 

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比爾.蓋茲等人對世界的貢獻,一定比我們大嗎?」

 

我說:「他們的貢獻有沒有你的大我不知道,但一定比我的大。」

 

他說不一定。我問為什麼。

 

他反問我:「你覺得你對世界的貢獻是正的還是負的?」

 

我說:「當然是正的。雖然我的貢獻不算大,卻也沒有做過什麼壞事。」

 

他說:「這就對了。你不能只看到蓋茲做的好事,他在過去也為非作歹,搞死了無數公司。其實那些公司的技術更好,給大家提供的服務更便宜。若它們還活著,世界是否會比現在更好還是個未知數。」

 

隨後,這位教授又說,蓋茲或許不是最好的例子,他以蓋茲為例,只是因為我們都很熟悉。

 

世界上有很多位高權重的人,他們的貢獻是正是負很難評斷。譬如,有人認為美國歷史上的總統,至少有四分之一對世界的貢獻是負的。

 

最後,這位教授對我說,五年後再看看自己,你一定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世界需要有人來做具體的事情;然後再過五年,你會有更大的影響力,只要你能做實事,不迷戀權力。

 

到現在已經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是經常想起他的話。

 

一個人有影響力和有貢獻是兩回事。如果人只是有權力,卻不考慮自己是否為社會做出貢獻,那他行事的結果究竟如何,就只能看他的能力水準和意願了,而這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

 

一旦他造成的損失超過貢獻,他很快就會被周圍的人拋棄。我們經常看到某家大公司的CEO或者高層黯然離職,職業生涯從此畫上句號,就是出於這樣的原因。

 

如果一個人一味追求權力和成功,而忘記了真正對他人有意義、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是什麼,那他就很容易走上歪路。而在獲得權力的同時,他的職業生涯可能也快到盡頭了。

 

二、放棄窮人思維

 

大部分的學生都要靠父母金援,對普通家庭來說,供養孩子念大學的負擔是很重的。

 

因此,大學生的生活不可能太富裕,有限的錢要省著花,也難免會花很多心思去考慮如何省錢。

 

但當你走出學校,擁有還算穩定的工作,收入能保障基本生活,那就要徹底放棄窮人思維。

 

換句話說,做人的格局不能太小。

 

什麼是窮人思維?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有很多論述,這裡就不多言。

 

不過,我不太喜歡用「窮人」「富人」的說法,因為這帶有一點歧視性的色彩。

 

我更喜歡講格局的大和小。

 

人一旦開始工作賺錢,就要不斷把自己的格局做大;如果格局太小,個人發展的空間就會很有限。

 

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不要再創造不必要的選擇。

 

在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如學生時期,不得不過得節省一些,有時甚至不得不將一塊錢當兩塊錢花。

 

而在省錢的同時,也不知不覺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某些非常瑣碎的權衡上。

 

像是買件襯衫,要在網路上甚至實體店鋪來回比價,反覆思考買什麼顏色、哪種款式,最後花在糾結上的時間比做這件事用的時間還要多。

 

有人總希望能少花錢、多辦事,於是將大把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比價上。

 

然而,所謂的「CP值」,其實在邏輯上就是矛盾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能選擇到CP值高的事物,那一定是在別的地方付出了代價。

 

一般來說,花多少錢就辦多少事,不要糾結如何能將一塊錢當兩塊錢用。

 

如「雙十一」這種促銷活動,其實根本沒必要在上面花太多的精神。

 

我在美國生活了25年,只在「黑色星期五」的促銷日買過一次東西,那次省了50美元。

 

即使我每年都在同一天參與搶購,25年來也只能省1千多美元。

 

你要明白一點,在這樣的促銷活動中,很可能不是買得越多省得越多,而是買得越多浪費越多。

 

更有害的是,一旦習慣在做事時占點小便宜,那心思就難以集中到做事本身。

 

如果你還是學生,經濟沒有獨立,空閒時間很多,有這種思維情有可原。

 

但如果你已經工作了,再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這種沒必要的選擇上,格局就太小。

 

生活中不得不做的選擇已經太多,實在不需要再給自己增加這些負擔了。

 

其次,要面對現實。

 

美國有句俗語說「窮人愛算命」,是說窮人希望透過算命來改變命運。這就是典型的格局太小。

 

我們都知道,命運是不可能透過「算」來改變的。這句話背後所隱藏的,其實是一個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幻想著天上掉餡餅來逆轉自身處境的心理,這樣的人自然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

 

人是很有意思的動物,越是時運不濟,越容易相信奇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甚至一心想著好事,忘了防範未知的風險。然而,生活中更常見的情況是,夢想中的好事沒有降臨,反倒是因為缺乏應對方案,在倒楣之事發生後,災難性的後果被進一步放大。

 

最後,要專注於自己的事,不要操不該操的心。

 

你可能經常在媒體上看到這一類標題——「亞馬遜股價暴跌,貝佐斯財富大縮水」,然而細讀一下內容,就會發現亞馬遜的股價只不過跌了百分之三。

 

其實,關注貝佐斯的財富變多或變少,對大多數人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注意力而已。

 

當然,某些人喜歡幸災樂禍,有錢人的財富少個幾十億美元,能讓他們感覺舒服一些。

 

但他們也不想一想,貝佐斯一天蒸發的現金,比一般人幾輩子賺的還多,有閒工夫當這種「吃瓜」群眾,還不如多思考能做點什麼讓自己早日還清房貸。

 

在學生時代,經濟尚未自主,接觸的社會範圍也有限,格局小一些很正常。

 

但工作幾年之後,就該改一改過去的思維方式,格局大一點了。

 

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階層的提升。

 

三、不妨寬容

 

念書時,有時不得不在對與錯之間進行選擇,選錯了,成績就少幾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

 

人們會說在這個問題上,張三是對的,李四是錯的;或者對於這個問題,第一種做法是對的,第二種做法是錯的。

 

進一步發展下去,就難免會對別人的對錯品頭論足,甚至不能寬容自己認為不對的人和事。

 

這不得不說是當下教育的一個失敗之處,因為世界上的事很少是非黑即白的,即便有些事能分出對錯,有時這種對錯也不是很重要。

 

我接觸過某些年輕人,他們對別人的苛刻程度讓我感到吃驚。

 

即便是對在歷史和現實中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們依然喜歡談論人家的不足之處,以顯示自己的高明或公正。

 

如我在《矽谷來信3》介紹了很多對人類文明厥功至偉的人,包括孔子、佛陀、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萊布尼茲(Gottfried W. Leibniz)、休謨(David Hume)、尼采、 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等。對於這些人,我內心總是懷著一份敬意。

 

但很多人都會「熱心」地向我指出他們的局限性,像是佛陀的做法不切實際,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上犯過錯誤,尼采最後得了精神病等。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世上沒有完人,即使是上述那些智者,依然有很多缺陷,犯過不少錯誤。

 

只不過對於這些錯誤,我的態度一向是知道就好,不去深究,也不會因為在幾百幾千年後知道他們有錯,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對於先賢,更好的做法是學習他們思想中的精髓,而不是憑藉指出他們的錯誤來彰顯自己的高明。

 

如果對先賢都如此苛刻,那他對身邊的人就更不會寬容了。

 

畢竟,若從先賢身上學到了知識,卻反過來嘲笑他們的局限性,此人在生活中又會何其自大呢?這樣的人不僅很難交到朋友,還會因為看不到他人身上的長處,而失去學習的機會。

 

在學生時代,或許你還可以年輕氣盛;一旦進入社會,就要學會如何恰當地對待他人,與他人合作。如果不懂得合作,就很難在這個時代取得成功。

 

總之,在走出學校進入社會之後,要找對人生目標,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模仿他人;

 

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應該拋棄窮人思維,不再糾結於瑣碎的事情,否則就會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大事;

 

不僅要對先賢寬容,更要對身邊的人寬容。

 

其實,把這三點歸結成一點,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格局。

 

思維方式的改變,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作者簡介_吳軍

他是電腦科學家、谷歌中日韓算法的主要設計者。

他是矽谷投資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

他是百萬暢銷書作家,得過文津圖書獎在內等中國各大圖書大獎。他的著作《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吳軍數學通識講義》《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矽谷之謎》《見識》《格局》《態度》等十餘部暢銷書,作品多次獲得包括文津圖書獎、中國好書獎等圖書大獎。等十餘部書,本本獲得讀者肯定,累計銷量超過5百萬冊。

他是「得到APP」課程主理人,開設有〈矽谷來信〉、〈數學通識50講〉等專欄課程,訂閱人數超過80萬。

他還是兩個女孩的父親,把她們都送進了美國名校。

他經常旅行,熱愛紅酒、古典音樂、攝影,作品曾獲得國際大獎。

一個人如何能在這麼多領域做到頂尖水平?

靠的不光是他的學歷、知識、見識,還需擁有「元智慧」、「軟能力」。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元智慧:人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讓你少走彎路!

延伸閱讀

老人插隊,正義哥還勸「讓他一下不要計較」...什麼時候善良,變成不用講道理的擋箭牌?

2023-09-23

半導體研發副總一句「實力輸台積電」被打入冷宮...54歲中年失業:中國有缺不想去、薪水太高台灣請不起

2023-09-14

大學4年拼命打工賺錢,毀我一生!經濟系高材生告白:同學畢業年薪百萬、我還在補習班接課

2023-08-21

「張家土地絕對不得給外姓人!」4姊妹為老父親2千萬遺贈鬧上法院:從遺產糾紛看繼承重點

2022-08-10

「提早分產以為孩子會孝順...」母子交惡、兄弟互告,2繼承案例警惕:遺產如何讓親人變仇人

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