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大學教育聞名,知名頂大邀請的演講嘉賓,更是各個大有來頭,並帶來充滿激勵人心的演說。
今年哈佛大學邀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維爾格斯演說,耶魯大學請來紐西蘭前總理賈辛達阿爾登,杜克大學是NBA名人堂球星格蘭特希爾、西北大學邀請出演王牌天神的知名演員史提夫卡爾演說。
而達特茅斯學院則是找來加拿大韓裔女演員吳珊卓,史丹佛大學請到美國獲得最多奧運獎牌女選手凱蒂雷德基,和學子們分享人生經驗與閱歷。
如果你同樣是畢業生,或人生陷入迷茫,看了這些演說,或許你也會重新找到人生方向。
目錄
- 耶魯大學-紐西蘭前總理賈辛達‧阿爾登
- 杜克大學-NBA名人堂球星格蘭特希爾
- 西北大學-王牌天神知名演員 史提夫·卡爾
- 達特茅斯學院-加拿大韓裔女演員吳珊卓
- 史丹佛大學-美國獲得最多奧運獎牌女選手 凱蒂·雷德基
- 哈佛大學-史丹佛醫學院教授亞伯拉罕·維爾格斯
耶魯大學-紐西蘭前總理賈辛達‧阿爾登
領導人不需隱藏情感,敏感、同理心並非軟弱
以博雅教育聞名的耶魯大學,在人文科學、政治領域享盛名,法律學門更是排名全美第一,培育了多位美國總統,如福特、老布希與小布希。
賈辛達‧阿爾登(Jacinda Ardern)曾擔任紐西蘭總理,她是該國史上第3位女性總理,就任時年僅37歲。
選後3個月,她更發現自己有了身孕,成為是少數在任期間完成分娩的女性領導人,她受邀出席耶魯畢業典禮,並發表演說,她從紐西蘭最黑暗的一天開始說起。
紐西蘭51死恐怖槍擊案,賈辛達立女性領導人風範
2019年3月15日,一名狂熱「白人至上」主義、仇恨穆斯林的恐怖份子,在紐西蘭基督城清真寺持槍掃射,無差別攻擊造成51人喪生、49人受傷。該男子更在社群媒體全程直播行兇過程。
當紐西蘭社會沉浸在憤怒、恐懼、哀痛氛圍,身為總理的阿爾登跳出來,戴上穆斯林女性傳統頭巾,走進清真寺撫慰人心。
面對意圖散布恐怖氛圍的槍手,阿爾登也拒絕直稱名諱,僅以「槍手」替代。阿爾登說,「兇手尋求惡名,但紐西蘭不會給他任何東西,甚至連名字都不會提。」事後她的做法受各界稱讚。
領導人不須隱藏情感 敏感、同理心並非軟弱
阿爾登認為,外界以為「自我懷疑、敏感與脆弱」,這是人性的弱點。她說:「這些情感蘊含力量,驅使你尋求知識、向專家學習,並以謙卑和同理心行事。」
阿爾登在演說中提到:「領導人被教導要隱藏感情,但我要傳達的不是『勇敢』,而是謙遜與懷疑,敏感與憐憫,才是令人能堅持下去原因。人們對家庭與世界的責任感,才是世界最需要的東西」。
▲紐西蘭前總理賈辛達.阿爾登。圖/耶魯大學Facebook
杜克大學-NBA名人堂球星格蘭特希爾
母親的教誨、改變了他的人生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在醫學、生物、公共政策、法學、商學均享譽國際,知名校友如蘋果執行長Tim Cook。
杜克最為台灣人熟知的項目是體育,它堪稱「NBA明星工廠」,現役球星校友包含賽爾提克的塔圖姆、鵜鶘隊Zion Williamson。
NBA名人堂球星、杜克大學校友格蘭特希爾德(Grant Hill),在演說中提到母親的3條教誨,改變他的人生。
成功來自面對失敗的勇氣
希爾德在杜克大學時期,帶領球隊拿下1991、1992年NCAA連霸。他分享一場1992年的比賽:最後關頭,他從底線長傳給隊友 Laettner,卻因踩線出界錯失機會,杜克輸了,但他們沒有氣餒。
幾週後,杜克再遇強敵肯塔基,同樣剩下 2.1 秒,落後 1 分。希爾德再次長傳,這回 Laettner 接球後翻身投籃,命中絕殺。這一球「Last Shot」成為 NCAA 經典時刻。希爾德說:「我們沒想到下一次這麼快,但我們準備好了。」
希爾德強調,成功不是因為天生完美,而是來自不怕失敗、學會思考與堅持。他說:「我們沒有責怪彼此,只是承諾會更好。」這就是成長與準備的意義。
「信守承諾」、「別只當人生的乘客」、「別害怕失敗」
希爾德分享母親的叮嚀:「誠信是你最寶貴的資產,只有你自己能放棄它。」別把人生價值觀掛嘴邊,要活出它們,社會不缺承諾,缺的是實踐承諾的人。
「別怕失敗,因為成功更危險。」希爾德說,沒有感恩的成功令人自滿,缺乏堅毅的成功會讓人墮落。只有不斷反思與真誠,才能在人生中站穩腳步。
▲NBA名人堂球星Grant Hill。圖/杜克大學Facebook
西北大學-知名好萊塢演員 史提夫·卡爾
保持善良,把忌妒轉為欣賞、別再記恨
西北大學擁有全美數一數二的傳播學院,孕育無數主播與調查記者,同時其MBA課程也享譽全球。這次他們請來好萊塢演員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演說,用幽默的語調告訴畢業生,「善良、忌妒、傾聽、尊重」的意義。
卡爾最知名的作品是王牌天神,他從喜劇轉型至劇情片,展現演技深度,更獲得金球獎肯定,在美國娛樂圈展現十足影響力,同時具跨世代的吸引力。
卡爾:我不聰明,但連我都知道善良的重要
史提夫‧卡爾自嘲,他並非校友、沒有學富五車,但連他也知道「善良」的重要。把賣場手推車推到回收處、捐錢給慈善機構,他認為,「善良其實並不比刻薄來得難」。
卡爾點出,善良的天敵是「忌妒」,而忌妒來自無知、不相信自己的天賦,你應該把「忌妒變成欣賞」,把它變成你前進的燃料。
別記仇!因為毫無意義
記仇也是善良的阻礙,卡爾回憶,18年前我第一次參加奧斯卡典禮,他與典禮格格不入,甚至還踩在一位女明星的裙襬上。他生動地說,當時女星怒目而視,沒給他台階下,卡爾也因此記恨了許久。
「每當我聽到這位女明星的名,心情都糟透了。」卡爾說,17年後,他在與女明星狹路相逢,他坦言:「好吧!她本人真的很難相處。」讓台下一片哄堂大笑。
卡爾用幽默的例子點出,這17年的記恨與糟糕感受,即便最終你的看法正確也毫無意義,所以何不一笑置之?
▲知名演員史提夫卡爾在西北大學畢業典禮演說。圖/西北大學Facebook
達特茅斯學院-加拿大韓裔女演員吳珊卓
與「不適感」共存 「靜默」看清自己
達特茅斯學院在人文、文學領域實力深厚,更有擁有全美歷史最悠久的MBA學程之一,孕育無數金融、創業人才。這次他們請來在亞裔社群極有影響力的韓裔加拿大女演員吳珊卓(Sandra Oh)。
吳珊卓因演出十季的《實習醫生》走紅,談起近期美國社會變化。她感嘆,現在提到「多樣性平權」、「包容轉移平等化」,是否會被驅逐出境?看似荒誕的結局如今卻可能成真。
成名帶來收入與自滿… 摩擦隨之增加
吳珊卓分享,出演電視劇替帶來名氣、收入、特權,但她也逐漸變得剛愎,向編劇爭執劇本,產生摩擦。她笑說:「劇組甚至特別安排了Sandra安撫員的職位,以利拍攝順利。」
吳珊卓建議,學習與「不適感共存」,別將衝突視為「要贏的戰爭」,學習打開心房迎接「不適感」。她認為,這讓她更理解作為一名演員,深入角色並與夥伴合作,就此創造了更偉大的藝術作品
靠「靜默」應對不適,用「善良」裝備自己
吳珊卓解釋,當人們愈想改變外在環境,心裡感覺就愈糟糕,譬如找工作、搬家、朋友離開、民主退步、地球暖化、AI崛起,太多煩惱接踵而來。
她分享,自己的應對方式是「靜默」,別滑手機、別說話、不迴避,看清楚腦中湧出的焦慮、自我批判、不安全感,學著與自己的不適相處。當你有能力擁抱自己的「心碎時刻」,你就學會了善良。
吳珊卓說:「在充滿困惑與動盪的時代,就要學習與不適感共處。」不論人生遭逢困難、感到喜悅,你都要用舞動的身體,記住你體內的善良與力量,把它傳遞出去。
女演員吳珊卓2025年畢業演說。。圖達斯茅特學院Youtube
史丹佛大學-美國最多奧運獎牌女選手 凱蒂·雷德基
人生如「長距離自由式」,專注每次划水才能走完全程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以電腦科學、商管、教育心理科系,享譽全球,知名校友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Google的兩位創辦人Larry Page與Sergey Brin、Yahoo創辦人楊致遠、Instagram共同創辦人Kevin Systrom。
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的游泳健將凱蒂雷德基,替美國獲得了7面金牌、3面銀牌,更保持多項世界紀錄。她更證明了,「學業」與「體育」從來不相斥。
人生如「長距離自由式」別好高騖遠、紮實完成每一次划水
雷德基分享,游泳訓練時,她從不把焦點放在「終點」,而是全神貫注於每一圈表現。
雷德基認為,一開始就滿腦子比賽成績、獎牌、回報,反而會讓人生失焦,甚至中途放棄。若專注眼前這一圈,紮實做好每一次划水,穩妥前進,就能游完全程。
畢業後的人生就是「長距離自由式」,你得規劃配速、設定節奏,甚至找可以依賴的人同行。
別怕未知,游就對了!最珍貴是全心投入的那幾秒
「目標很重要,有了明確目標,並堅持實踐,我們才能順利畢業」,雷德基說,請記得,目標也可以改變,它們不是一種壓迫、而鼓舞。所有人都可以隨時定義自己的目標,不用受限於人。
「人生中最珍貴的時刻,是那些真正投入的時刻,哪怕只是短短幾秒。」把握這些時刻,它們會比任何成就更讓你記住你是誰。正如她每次告訴自己:「游就對了!」
奧運金牌得主、美國知名泳將凱蒂雷德基,替母校發表畢業演說。圖/史丹佛大學Facebook
哈佛大學-史丹佛醫學院教授亞伯拉罕·維爾格斯
「沒有人比那些一下船,就跪地親吻土地的人,更相信美國」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知名校友如雲,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歐巴馬,商業巨擘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孕育超過百名諾貝爾獎得主。哈佛的學術聲譽,在各層面都可說是世界首屈一指。
這次,哈佛邀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亞伯拉罕·維爾格斯演說,他不僅是醫師,也是知名作家。他的「床邊醫學」,更是強調面對面診療的人性價值,批判過度依賴科技的現代醫學。
無非是哈佛這所結合「人文、學術」的演講最佳人選,而維爾格斯出生於「衣索比亞」的印度裔身分,更是替近期哈佛與美國總統川普的紛爭,最有說服力的回擊。
「沒有人比那些一下船,就跪地親吻土地的人,更相信美國。」
維爾格斯分享,他來自衣索比亞,目睹軍政府統治與學生失蹤,後赴印度求學。「美國對我而言,既陌生又充滿希望,見證了民主的力量,也讓他成為一名醫師」。
「沒有人比那些一下船,就跪地親吻土地的人,更相信美國。」維爾格斯說,它就是那個人,美國一直是移民的希望之地。如今,移民醫師仍是美國偏鄉醫療的骨幹,美國的偉大,不在於完美,而在於海納百川並發光。
給年輕人的3點建議
維爾格斯給了哈佛畢業生3個建議。第一,「閱讀小說」,喚醒你的想像力,點燃年輕人的志業。他分享,讀了《人性的枷鎖》令他立志從醫。
第二,壓力下的選擇,形塑你的性格。維爾格斯說,他有位同學梅勒斯・澤納維(Meles Zenawi)選擇成為衣索比亞的游擊隊,後來他成為總理。當權力落在手中,他仍以人民之名自省。維爾格斯期望,畢業生做出不負信念的抉擇。
第三點,珍惜時間,維爾格斯表示,在愛滋病擴散初期,他親眼看見太多年輕人英年早逝。他分享,最打動我的是一封病人寫給母親的信,病痛期間,他好好認識了家人。
維爾格斯分享,在他寫給母親的信寫著,我生命中最後一段路本該痛苦,但它甚至是最美好的一段,我有機會重新認識了我的家人。「母親,如果有人問起我有沒有去天堂,請告訴他們,『我剛從那裡來』。」
延伸閱讀:
哈佛大學畢業典禮,邀請來自衣索比亞、印度裔的教授亞伯拉罕·維爾格斯演說。圖/Harvard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