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媽媽,我要的是妳的祝福

媽媽,我要的是妳的祝福

2015-12-09 10:08

一個母親,要怎麼知道什麼時候保持沉默、避免批評比較好,什麼時候又必須說話、保護女兒不受傷害呢?

作者︰黛伯拉˙泰南 Deborah Tannen 
 
她要的是妳的祝福

這些例子在在顯示聆聽或傾訴同樣的字句時,一個人看到的是關心,另一個人則看到否定。有其他辦法嗎?也許在了解否定背後的動機後可能會有幫助。但母親或女兒有其他方式可以打破互相傷害的惡性循環嗎?以肯定/改進這個難題來說,顯然地母親在女兒長大後,最好的做法就是壓抑自己想給意見、提供協助與建議的衝動。這是我從很多和成年女兒保持良好關係的母親口中聽來的。其中一個說這是女兒告訴她的:「除非我問,不然不要給我建議,」她說,「也不要暗示。」

雖然媽媽們可能無法保證做得到,但可以盡力嘗試:「我常常要咬著舌頭,沒流血真是意外。」另一個媽媽則說:「她不想要妳的建議,她要的是妳的祝福。」但如果媽媽真的無法給予祝福呢?有時給予祝福可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如同後悔說太多的母親,也有後悔保持沉默的母親,後悔明明看得到結果卻沒有或盡力勸阻。而女兒在成為母親後,也會有同樣的懊悔。一個母親,要怎麼知道什麼時候保持沉默、避免批評比較好,什麼時候又必須說話、保護女兒不受傷害呢?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答案通常很簡單:盡其所能保護他們。但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該怎麼做往往變得很困難,因為任何保護他們的行為都會變成激怒孩子,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證明自己不再需要保護。那當女兒成年後,母親的責任已宣告結束嗎?若事實從未如此呢?那麼「給」或「不給」建議就難以判斷了。

例如朵瑞絲接到女兒佐伊的電話,說她背痛得開刀治療,醫生建議她下個月直接動手術。朵瑞絲很緊張,她覺得女兒要動這麼重大的手術之前得更謹慎評估才對。佐伊當然得謹慎,像是仔細查證這位醫生的證照和過去的診療紀錄,但朵瑞絲沒有直接表達出來。她只說:「妳覺得好嗎?不會有點太趕嗎?」佐伊當然聽得出弦外之音,她判定母親的話不是在關心,而是在質疑她。「媽,」她反駁道,「我已經40歲了,我可以自己判斷。」

朵瑞絲不再強迫佐伊,讓她自己決定,雖然心裡還是擔心女兒。但有時候健康是很急切的事,媽媽可能會覺得沒有逼迫女兒,就會讓事情拖延下去。另一位媽媽雪莉就很高興自己逼了女兒。她發現女兒貝琪身體有些徵狀,堅持她應該要去檢查身體,為此貝琪整整兩個星期不跟她說話,但雪莉還是沒有放棄。甚至在上班時打電話給貝琪的先生,說服他帶貝琪去看醫生。事實證明,貝琪確實生病了,而雪莉的堅持讓女兒救回一條命。

母親權力的重大轉變

當貝琪還是小孩時,她母親並不需要逼她去看醫生,只需要預約好門診時間並帶她過去就可以了。但是女兒成年後,母親再也無法這麼做,這是讓母親們權力減低的原因之一。的確,當女兒開始邁向新的家庭,她可以決定要多常又或是不去探望母親。同時,當女兒的重心轉變了,可能會變成是母親極度渴望得到女兒的認同,尤其在現實社會中,年輕人的價值觀是高於老者的智慧的。母親可能因為女兒否定她的穿衣品味、配偶以及居住地而受傷,或者如果沒有配偶的話,則是對她選擇要嫁的男人或是完全反對她再嫁。但是對母親而言,也只有女兒能夠給予最終的肯定:自己是不是個好媽媽。因為如此,母親需要成人女兒的「憐憫」,如同孩子小時候需要她一樣。

如果女兒有了自己的孩子,那媽媽還需要另一種憐憫。許多女人最大的快樂就是抱孫子。沒有什麼比肆無忌憚地把愛和注意力放在這些天真的小生物身上、得到他們回報的愛、並解脫父母責任的束縛還要更開心的了。但這珍貴的資源卻掌握在孩子的父母,通常是女兒手上。這也讓成年女兒(或媳婦)有了極大的權力。許多女人都不想得罪女兒(或媳婦),因為害怕和可愛孫的連結會受到限制,或是被剝奪。

這麼多曾經有的權力不再,對母親來說是個棘手的挑戰。想想女兒對母親的極端反應可能會有幫助,它就像是測試,用來證明著母親的話仍然重要。母親也可以找到其他方式來確認自己仍具有影響力。一個和女兒關係很好的母親說:「我試著用確切的理由來稱讚她多漂亮,以及孩子們有多棒。」許多母親會用建議的方式來提出這些事。想像寶拉的母親到她家時就說:「妳家裡看起來好棒,真會佈置!」(說不定她如果養成這個習慣,寶拉會比較能接受她「幫忙佈置」。)如同否定的批評,母親的讚美有極大的重量。如果能明白自己的讚美對女兒是重要的,那就會明白自己在她的生命中仍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因「遭受」女兒說自己在批評否定而受傷的母親,也可以想成是女兒對自己的誇張崇拜。一位女士提到在她國高中時就是如此:「我覺得母親批評自己的這個假設很沒必要,老實說我媽不常批評我,但我常覺得她在批判我,只因為我覺得自己比不上媽媽。我不像她那麼厲害,我很多事都不會做。嗯……我當然不會,畢竟我才14歲!」因為她很想跟媽媽比,「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否定,但太痛苦了,所以就把情緒發洩在母親身上。」

甚至對母親而言,知道女兒不會聽自己的反而是種解脫。如同有一次我父親給完我意見後悠悠地說:「這只是個建議,」我父親察覺到,「反正妳也不會聽我的。」「對啊,」我承認,「是不打算聽你的。」「正好,」他回的話很妙:「如果妳會聽,那我就要小心說話了。」這麼說來,知道女兒不會聽自己的、也不會尋求自己協助,這對母親或女兒來說可能都是種解脫。

母親也必須記得,如果女兒聽取了自己的意見和引導,那女兒可能會因為後悔這個決定,而選擇極端作法。「我母親替我決定什麼好、什麼不好,」一位女性說,「某一方面那些決定就是我的想法與作法。」這位女兒後來發現,一昧聽從母親的指引是因為自己沒有自信。於是她開始完全不聽母親的,這樣就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她甚至夢到自己遇見母親的雕像,還敲掉雕像的頭。她從夢中醒來後竟有種解脫的感覺。如果是「沒把」母親意見放心上的女兒,就不需要這種象徵「斬首」的夢境釋放自己。

或許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胎記》(The Birthmark)可以當作母親們的「鑑戒」,故事中的
男主人翁娶了一位極其美麗完美的女子,只可惜她有塊胎記。為了想除去這項不完美,男主人翁說服他不情願的妻子去動手術除胎記。故事悲傷的結局是,手術並沒有讓她變得完美,反而奪走了她的性命。
如果母親無法克制自己想糾正、建議或給意見的衝動,那麼女兒該怎麼辦呢?首先可以提醒自己,母親給的意見都是她在乎自己、以及表現出她現在權力多麼薄弱的證據。

倘若還是無法克服,女兒可以把母親的嚴苛審視,視為自己擁有母親的代價。一旦母親走了,女兒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很想念母親的叨唸,以及從她眼中看到的「另一個自己」。當妮可的母親面臨緊急手術時,她便體驗到這點。她一知道母親開刀的消息便從加州飛往佛羅里達州,妮可滿心焦慮地直奔母親的病房,一進到病房時,她母親說的第一句話是:「妳多久沒洗那件衣服了?」如果是其他時候,這句話會讓妮可很生氣並想著:不過有一點點灰灰的,幹嘛要鑽牛角尖?但這次,妮可覺得這句話深深地安撫了她,這表示媽媽的身體甚至是神智都撐過了這場手術,並且毫無大礙。媽媽還是媽媽,而且她還在。
 
(本文選自全書,周政池整理)

作者︰黛伯拉˙泰南 Deborah Tannen

美國最受歡迎的人際溝通類書暢銷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兼具深度與日常性。
黛伯拉先前的著作《男女親密對話》(You Just Don't Understand)曾蟬連三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在世界各地被翻譯成三十種語言版本;《職場談話術》(Talking from 9 to 5)則登上《紐約時報》商業暢銷書、《我是為你好》(I Only Say This Because I Love You)榮獲「美好人生書獎」(Books for a Better LifeAward);並另著有《我不是那個意思!》(That's Not What I Meant!)等多本著作。

黛伯拉是喬治城大學語言學教授,並且是《歐普拉脫口秀》、《今日秀》、《早安美國》、《夜間秀》、《20/20》、全美公共電視《面面俱到》等節目的常客。

出版:大寫出版

書名: 母女不易碎:寫給天下媽媽vs.女兒的不傷心關係學
 
目錄:

前言
第1章 「我們可以聊聊嗎?」母親與女兒的談話
我應該冒著看似漠不關心的風險「避開」這個話題呢?還是要冒著讓對方更受傷的風險來「表示關心」,甚至讓人覺得自己很多事?
第2章 「母親」,關心和批評我的人
這麼多女兒從未得到母親的稱讚,卻在母親友人口中聽到「妳媽好稱讚妳,老是講起妳」時感到的訝異。
第3章 別拒我千里之外——「女人」的重要性
回想一下,媽媽得準備三餐、整理家務、買孩子的衣服、洗衣服,一切都是永無止盡、每天得做的事,可是家庭成員鮮少意識到這些家務正無聲地進行中。
第4章 「她很像我,她不像我」——妳到底有完沒完?!
在親密和距離之間的拉鋸,有些掙扎是無可避免的。「一樣」會讓妳們更近或更遠?「不一樣」就會是距離嗎?
第5章 好了,我不想講了!
如果一方發現對話快變成她不喜歡的樣子,就會想提前結束話題。雖然雙方都對這場歹戲拖棚的肥皂感到厭倦,但用來轉台的按鈕似乎就此卡住了。
第6章 「誠徵母親」,職務需求如下
得要能勝任家中的溝通中心、公關部長、首席檢察官、最好的朋友、育兒指南、勉強合格的學生、情緒避雷針、審判長、完美典範、自己人生的角色扮演。
第7章 最好的朋友,最壞的敵人
在任何年紀,失去母親都是一件難以承受的事。妳哀悼自己曾擁有的母親,也對自己曾經希望擁有的母親不再懷抱希望。
第8章 「喔媽,我等一下回妳喔」
通訊科技擴展了面對面溝通的所有可能性,也「放大」了誤解和受傷的感受。好好地運用其中的益處,並將「缺點」縮到最小。
第9章 溝通有方法:讓妳們親密又獨立
當我們停止移動,或是朝反方向移動,或許會有一段不自在的時間,但總比冷酷無情或漫無目的地移動,甚至是掉進深淵裡要來的好些……
後記
身為母親/女兒,這輩子都在等待這句話。
致謝

延伸閱讀

家裡討論爸爸的遺產繼承時,我都表示願意放棄繼承權,怎麼國稅局還是通知我要繳遺產稅?

2023-12-14

老公走後辦繼承要繳400多萬遺產稅,我只是個家庭主婦哪拿得出那麼多錢?地政士提出4解法

2023-09-07

課徵贈與稅主要就是怕你規避遺產稅!會計師提醒:除了直接贈與,這2行為也視為贈與都要報稅

2023-09-28

妻子多1動作,丈夫遺產稅竟省300萬!地政士:利用「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替遺產節稅有2個前提

2023-10-05

爸爸留下10億遺產,但分產沒共識,有部分繼承人不肯先繳遺產稅怎麼辦?地政士傳授1招解方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