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黃仁勳回美國去了,但卻留下一把「輝達宅」的火,在北士科一帶持續延燒,妥妥的複製了「台積宅」在南臺灣的威力,只是很多人都難免會納悶,建築業者為什麼不趁機自己去打造真正的「AI住宅」來銷售?卻只是一味的想搭便車蹭「輝達宅」的熱度?莫非「AI住宅」的賣點遠遠不及概念性的「輝達宅」嗎?
AI教父黃仁勳這回來台灣最大的貢獻,不只是他去過的哪幾家餐廳?與哪些科技大老見面?而是讓市場上對於輝達海外總部幾個月來諸多的揣測終於塵埃落定,宣布輝達海外總部花落在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這當然不僅僅是國內科技業的盛事,更是國內房市的一件大事。
黃仁勳這趟台灣行他說最遺憾的是沒能去逛夜市,但對房地產業者而言,最遺憾的是輝達海外總部落腳不在自己推案的地方,跌破市場眼鏡的落腳在北士科,這讓在區域內推案的預售建案真的是大旱如逢甘霖,惜售、封盤之聲四起,大家期待已久的台積電南台灣設廠造成的房市「台積宅」效應,就要複製在北士科,進而掀起一波波「輝達宅」效應!
不管是「台積宅」或是「輝達宅」都只是一種炒作體材的概念,期望這類科技廠(科技總部)的建設利多帶來高所得的就業人口及購屋需求,並不是產品本身的魅力,是一種搭便車、蹭熱度的概念。
因此就有人問了,建築業者為什麼不搭上這波趨勢熱潮,直接推出具有AI效能的「AI住宅」,讓產品自己來說話,也符合黃仁勳所預言:「AI將如電力般滲透全人類生活,而台灣,正是這場革命的核心。」意味著未來的世界將是AI的世界!
「AI住宅」發展6大面向
實務上,國內並不是沒有「AI住宅」,早些年國內建築業者和家電業者就推出所謂的智慧宅或是智慧家居,只是當時不叫「AI住宅」,加上民眾接受度及使用度不高,相關配套也不完整,因此並沒有成為一股潮流,迄今「AI住宅」的發展不外乎以下幾個面向:
1.中控智慧語音助理
其主要功能是整合居家當中所有智慧裝置,用語音或手機App控制家中所有的設備,包含燈光、冷氣、音響等等。
目前提供這類功能的有亞馬遜Amazon Echo(Alexa)、谷歌Google Nest Hub、蘋果Apple HomePod(Siri),當然以其普及率來看,民眾的接受度還不是很高。
2.智慧居家監控與安全系統
主要的功能是居家安全監控,經由AI辨識人們的行為、異常通知、遠端即時監視等。這是比較實用的功能,主要的提供者如Arlo、EufyCam、Google Nest Cam。
3.智慧門鎖與門鈴
主要功能是人臉部辨識、遠端開鎖、大門前影像記錄等。應用的範例有August Smart Lock、Ring Doorbell等運用。
4.智慧冷氣與溫控系統
其功能主要是根據外部氣候或是主人習慣自動調節室內溫度,搭配節能演算法運作。主要服務提供者有Google Nest Thermostat。
5.智慧家電系統
這就包括大家比較熟知的:
智慧照明:可感應人員移動、自動調整亮度與色溫,甚至配合日出日落自動開關。服務的範例有Philips Hue、Xiaomi 智慧燈泡。
智慧冰箱:自動辨識食物剩餘量、建議食譜、自動建立購物清單,像是Samsung Family Hub。
智慧洗衣機/烘衣機:自動偵測髒污程度調整洗程,可遠端啟動與通知完成狀態。例如LG ThinQ系列。
智慧窗簾/遮陽系統:根據日照、氣溫、自訂排程自動開關。
智慧音響與娛樂系統:AI依據使用者喜好推薦音樂、串聯房間音響、多設備協同播放。
6.智能掃地機器人
當然這也少不了掃地機器人,其功能仍處於高度演化中,未來的發展會從單一「打掃任務」擴展到「整體家庭助理角色」。
甚至掃地機器人會朝著「具行動能力的家庭AI平台」演化,它將不只是打掃,而是整合「感知」、「互動」與「聯網控制」三大核心功能,變成一種能在家中自由移動的智慧管家。
以上這些若是完全具足,是不是就是一座完美的「AI住宅」呢?我想未來的AI世界不會只是這樣而已,應該還有很多想像及發展的空間,希望國內建築業者能夠多多構思發想,搭上這班AI列車,一起打造、提供國人盡善盡美的「AI住宅」!
作者簡介_張欣民
正聲廣播公司「日光大道」房產節目主持人、天時地利不動產顧問公司總經理、消基會副財務長兼房委會委員、政大地政碩士,著作有《跟著專家買房子》、《這樣買房會增值》、《房仲勝經》、《房市日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