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驕傲美光為何找上南亞科取暖? p.58

驕傲美光為何找上南亞科取暖? p.58

過去自視甚高的美光,一直認為技轉予台灣DRAM廠是扶植競爭對手的笨招;現在更改策略決定與南亞科合作,不僅是美光首度與國外DRAM同業合作,同時也代表DRAM產業的結構性變化。

一波三折,一向特立獨行的記憶體大廠美國美光科技(Micron),終於在三月初與台灣南亞科技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共同開發五○奈米以下堆疊式(Stack)DRAM技術,並在台灣合設新公司。

表面上來看,這齣聯姻是因為DRAM景氣寒氣逼人,不得不然的結果;台面下,其實牽涉大廠之間的角力,兩者若真能結合成功,吹起的,恐怕是產業大重整的序曲。

先從大環境來看,去年是DRAM景氣走上大空頭行情的一年,主流品牌512Mb DDR2由年初的四美元一路崩盤大跌;去年十二月因合約市場採購潮已過,原廠顆粒(original)一度下探至○.九美元,有效測試及未測顆粒(ETT & UTT)更殺至○.七五美元才反彈。DRAM價格跌到各家業者的單位平均成本以下,虧損的不是只有台灣各廠,海力士(Hynix)、爾必達(Elpida)、奇夢達(Qimonda)、美光等一線大廠,也分別寫下數億美元的單季虧損新高。

景氣冷 整併熱
失意美光找南亞科捕破網

以DRAM產業的歷史經驗來研判,在景氣跌入谷底時,也是同業整合購併或策略聯盟重新洗牌等活動最活躍的時候。

所以,不僅爾必達總裁阪本幸雄透過媒體向南亞科及茂德喊話,希望可以建立合作關係;美光總裁暨執行長愛波頓(Steve Appleton)也在法說會中直言,美光將有購併同業的可能。

對美光來說,○二年收購海力士未果,加上當年的景氣大崩盤也讓美光元氣大傷,且十二吋廠經濟規模及單位平均成本均較八吋廠好,美光必須思考如何處理多餘的八吋廠產能。

為此,美光當年決定進行多產品線分散策略,降低標準型DRAM比重至四成,提高利基型DRAM及NAND快閃記憶體比重至三成,其餘則鎖定CMOS影像感測器市場發展。

美光的作法的確曾為其帶來穩定獲利,但錯誤的擴廠策略,使原本穩坐全球前三名的美光,○七年市占率跌至第五大,被爾必達及奇夢達超過二%以上,占有率眼看就要跌破一成,在DRAM市場的影響力已經轉弱。

因此美光亟思突圍之道,首先,美光找上了南亞科,主要因為南亞科內部評估現在使用的溝槽式製程(Trench)已有發展上的瓶頸,七○奈米以下世代良率提升明顯落後堆疊式製程(Stacked),這對追求最低單位成本的DRAM廠來說,路愈走愈窄,因此南亞科也亟欲尋找下一個技術合作的對象。

據設備商透露,在去年第三季時,美光與南亞科就搭上了線,並派出一組人員至美光的愛達荷州樹城(Boise),與美光高層會面並討論技術轉移合作的可能。

促成南亞科決定與美光合作的關鍵因素,則是美光總裁愛波頓日前赴台與南亞科高層會面,愛波頓過去幾年來台的頻率不算低,但大多只是來了解台灣記憶體市場情報。

今年二月初,愛波頓來台後與南亞科及台塑集團高層見面,並前往林口了解南亞科及華亞科的營運。

不過私底下,美光卻也在暗自發展第二方案,那就是與英飛凌轉投資的奇夢達合作。

身段低 野心高
若娶奇夢達 市占全球第二


在英飛凌前任執行長舒馬克(Ulrich Schumacher)閃電離職後,接任者齊博特(Wolfgang Ziebart)上台後就表明,要先處理虧損連連的記憶體事業;當時英飛凌確實曾與美光談過整併的可行性,只不過美光當時仍是全球第三大廠,並沒有收購其他DRAM廠的急迫性。

於是,英飛凌於○五年底宣布切割記憶體部分、成立奇夢達。去年中還公布了處分奇夢達股權的計畫,希望明年中對奇夢達的持股,由八成降至五成以下。

奇夢達雖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但英飛凌持有股權至今仍超過七成,算是股權十分集中的廠商,所以美光若真有意收購奇夢達,找上英飛凌直接談論股權轉移將是最快的事。

美光若能成功吃下奇夢達,不僅可以掌握華亞科一半股權及產能,擁有華邦、中芯等代工廠,也可以將市占率直接提升至二三%左右,擠下海力士再度成為全球第二大DRAM廠。

雖然美光的如意算盤打得精,但是要購併奇夢達也不是容易的事,光是與英飛凌的協調談判,就可能要花上半年至一年時間。基於遠水救不了近火的考量,美光只得先宣布與南亞科聯姻。

至於雙方合作細節,據外資圈及設備業者指出,美光將以一億美元價格,將最先進的六八奈米技術移轉予南亞科,以利南亞科後續應用在自建十二吋廠中。

此外,美光與南亞科間的合資案,若一切談判進展順利,將有機會在明年上半年開始執行。目前合資案內容包括了將南亞科的八吋廠升級為十二吋廠,並導入六八奈米技術投產1Gb容量以上DDR2或DDR3顆粒,南亞科也有可能將現有十二吋廠切割予合資新公司。

過去自視甚高的美光,一直認為技轉予台灣DRAM廠,是扶植競爭對手的笨招;但眼見奇夢達及爾必達的市占率快速提升,海力士也因茂德合作案而受惠良多,美光現在更改策略決定與南亞科合作,不僅是美光首度與國外DRAM同業合作,同時也代表DRAM產業的結構性變化:獨立開發技術及建廠就可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DRAM市場版圖的更迭,都將是集團戰的布局及打法。

延伸閱讀

行動支付的大航海時代

2024-03-06

如何面對「轉型焦慮症」?

2024-04-30

解決痛點才是真實力

2024-04-02

輕鬆賺、開心花,退休投資要安穩!施昇輝:投資外幣,不要低估匯率風險

2019-02-19

國境解封擋不住跨境購物熱潮 比比昂估今年營收達18億創歷史新高

2022-12-06